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清朝中央政府的衰弱,并未直接给外国人带来便 利。中国人排外戒心依然很重,在他们看来,西方人 仍然是“番鬼”、“野蛮人”,只会搞乱中国的秩序 。这种态度终于给中国带来危害。史学家勒内·格鲁 塞的挚友弗朗索瓦·莱热写道:“中国总想保持自己 古老的文明,她做到了。而不幸的是,其古老文明却 保护不了她自己。侵犯与抵抗,屈辱与革新,总之‘ 外来撞击’变得越来越强烈……” 中西两个世界尚未致力接触,更谈不上相互了解 和相互推崇。围绕“叩头”礼,即觐见中国皇帝时人 人必行的三跪九叩礼所发生的故事,便是例证。18世 纪末,正值法国大革命高潮之际,大不列颠国王派遣 特使马戛尔尼勋爵率一庞大代表团赴北京。他在圆明 园受到接待,对皇家御苑的辉煌壮丽惊叹不已,然而 他只见到了正大光明殿周围的建筑。随后,马戛尔尼 又来到热河行宫。但他拒行“叩头”礼,坚持只可行 鞠躬礼,以及按欧洲宫廷习俗向中华天子单腿跪拜, 到此为止。于是乎,英国使团只得灰溜溜地打道回府 。马戛尔尼的仆从安德森这样描述他们狼狈不堪的样 子:“我们的全部经历,可归纳为三句话:来京好比 乞丐,居留好比囚徒,走了好比盗贼。” 在中国人看来,对洋夷没有什么平等可言。番使 向中国皇帝上贡,须行效忠的“叩头”礼,没有任何 商量余地。
  1816年,对拿破仑的战争结束之后,由阿美士德 勋爵率领的英国使团又来到圆明园。英国挟胜利之威 ,凭借强大的皇家海军,主宰印度和海上霸权,意欲 靠谈判改善英国在广州的存在。阿美士德同样拒绝行 “叩头”礼,其使命仍以碰壁而告终。
  回国途中,阿美士德路过圣赫勒拿岛,借机前去 隆坞楼拜望囚禁中的拿破仑一世。此时滑铁卢战役己 过去两年。拿破仑得悉英使来访,也深知阿美士德中 国之行失败的原因。他认为,伦敦内阁犯了严重错误 ,竟然没有强令阿美士德遵从往访国礼仪。那么,又 何必派使臣前去呢!据其私人医生爱尔兰人奥梅拉 1822年发表的回忆录,拿破仑曾对他说,在意大利, 人们乐于亲吻罗马教皇绣十字的白拖鞋,并不觉得丢 脸。为证明其观点,他还开玩笑地反过来强调说,只 要求中国人遵从英国宫廷礼仪,显然极不妥当。他一 边说,一边做着动作,不禁流露出法国前皇帝粗俗的 口吻:“英式习俗,倘若不是亲国王的手而是亲其屁 股,难道得让中国皇帝脱掉裤子不成?”大概是出于 谨慎吧,拿破仑并未当着阿美士德的面提及“叩头” 礼之事。
  故而,英中关系一直僵持在礼仪对抗上,数十年 间原地不动。
  甚至到1859年,在向中国皇帝本人呈递书信并被 要求行“叩头”礼时,美国公使华若翰也强烈抗议, 声称美利坚是共和制国家云云。他还声称,即使在本 国总统面前,他也绝不跪拜,只有在“上帝和女性面 前”,才肯屈下双膝!好自负的回答,已经载入史册 ……只不过,华若翰也被彬彬有礼地送回他登陆的北 塘。
  如此礼仪问题表面上无足轻重,但充分说明双方 的高傲同样和过分,以致不可调和。英帝国要求 平等相待,毫不怀疑自己比世界其他地区优越。而中 国人所知道的英吉利,不过是个23万平方公里,仅有 800万人口的小岩岛而已…… 中国1848年出版的一本世界地理教材,倒把不列 颠王国描述得较为恰当:“英吉利,复然三岛,不过 西海一卷石,揆其幅员,与闽广之台湾、琼州相若… …”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岛,何以突然变得富有而强大 呢?“其骤至富强,纵横于数万里外者,由于西得亚 墨利加,东得印度诸部也。” 纵观整个19世纪西方列强与中华帝国的关系史, 人们会惊异于这种误会的根深蒂固。对此,马斯伯乐 这样评述说:“中国天子自比君王之主,各番邦首领 在他面前,均系臣属,不仅言谈举止,而且行文辞令 ,都必须遵循严格的礼仪规定。其次,他深信对番夷 已无比仁慈,已给予他们甚为重要的特权。”皇上虽 然承认西方“蛮夷”在海上占有优势,但他自信在陆 地上能迅速使其听从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