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序言:我为什么要做更年期研究

在高考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医生。

那是1978年的春天,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一向性格开朗的母亲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少言寡语,经常叹气、发呆,甚至时常偷偷哭泣。我以为是我和妹妹做错了什么事让母亲伤心,于是,我们努力猜着母亲的心思做事,想让母亲高兴。可是这些努力并没有用,母亲不但没有高兴起来,而且开始晚上不睡觉,一个人在客厅里一坐就是大半夜。她变得不爱吃饭,脸上还时常挂着难受的表情。四月时,天气还是很冷的,母亲经常只穿一件单衣,却还是热得满头大汗,但一会儿又冷得急忙找衣服穿。

这些情形把我吓坏了,我急忙给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捎话,告诉他,母亲病了。可是,父亲因所参与的国家重点工程任务繁重不能回家,陪母亲看病的重担就落在了我的肩上。

我抽出休息的时间,陪着母亲跑遍了市里所有的医院,几乎看遍了所有的科室,不同的医生总共给出了几十种说法,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甚至有的医生说:“没事的,女人都会这样,不用看,过几年就好了。”

这样的结果让我非常生气。连我都能看出来母亲不舒服,可医生们的结论是,这是正常的。我质问医生,可是几乎所有的医生都说:“你不懂就不要乱说话,这本来就是正常的!”

医生的话让我如梦初醒——我的确不懂,连应该向医生请教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用说给予母亲合理的照顾了。要想照顾好家人,我必须成为“明白人”。于是,我放弃了心中的爱好,毫不犹豫地在高考志愿书上填写了“北京医科大学”。

学医之后我才知道,母亲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更年期”,每个女性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在当时,我们国家医学界将更年期综合征归于“正常情况”,无须治疗。这种情况不仅没地方治,也没办法治。

事实上,这种病不仅在30多年前治不了,即使到了医学水平如此发达的现在依然没有系统的治疗方法。大学毕业后,我回到老家,在市里一家大医院工作,虽然每天都与患者打交道,但接触的更年期综合征病例并不多,而使我再次关注它,并下定决心用后半生所有的时间与精力来研究它的,是魏阿姨。

魏阿姨是我的一个长辈,她的丈夫陈叔是我父亲的朋友。魏阿姨是一位温文尔雅,非常有气质的女性,平时打扮端庄大方。早些年,魏阿姨经常来我们家串门,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魏阿姨不来了。突然有一天,陈叔打电话到我的单位,着急地说:“你魏阿姨疯了,搞得家里鸡犬不宁,没法活了!你快来看看吧,看看要不要送到精神病院去。”我一听就愣了,心中满是疑惑,好好一个人怎么会疯了呢?于是,我立即放下手边的事来到魏阿姨家。刚走到门口,我就听见屋里传来一个女人非常凄惨的号啕大哭的声音,进屋后却只发现陈叔和他们家孩子脸上带着无奈的表情,在屋里急得团团转,就是没有看见魏阿姨。顺着哭声我才发现,原来魏阿姨钻到了床底下,大家已经劝了很久,但无论怎么劝她都不肯从床底下爬出来。等到魏阿姨终于爬出来了,我着实被吓了一跳——昔日温文尔雅的魏阿姨,此时披头散发、灰头土脸,满脸黑一条、白一道,一副狼狈与无措的样子。

看到往日神采奕奕的魏阿姨变成了这个样子,我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可是该怎么办呢?刚刚工作了5年的我除了劝说,也没有其他办法。陈叔已经带着魏阿姨看了很多医院,全国好的医院也去过了,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后来,魏阿姨真的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吃了一年多抗焦虑药和镇静药。出院的时候,魏阿姨确实变得安静了,但是眼神空洞,再也没有说过话。医学诊断就是老年痴呆!每次提到这事,陈叔都会痛心疾首地说,早知是这种结果,宁愿让她闹腾。我知道这是长期使用精神类药品的不良反应,但是不敢告诉陈叔。

这件事给我的刺激太大了,一方面看到别人的痛苦我心里难受,另一方面作为女人我也很害怕,不希望自己的更年期也这样度过。于是,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结果发现发达国家对女性更年期问题相当重视,设立了各种更年期关怀组织,世界更年期医学会还规定每年的1018日为“世界更年期关怀日”,并且有很多切实有效的更年期调理方法和标准的更年期处理流程。

为什么在国内更年期综合征却成了一个没人管的老大难问题了呢?主要因为它不是单纯的一种病症,而是综合征,症状几乎涉及全身所有的组织器官,同时还伴随复杂的心理问题。而医院分科非常精细,各科分工不同,而更年期症状涉及心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肿瘤科、妇科、骨科、慢病科、中医科及心理咨询等各门类,没有一个科室能够独立解决更年期问题,也没有一家医院可以完整地解决更年期问题。事实上,按照国际标准流程,更年期综合征的解决需要更年期教育、体质评估、健康规划、心理辅导、人文关怀、过程跟踪和一对一指导等多个环节共同作用,其中,更年期教育是平安度过更年期的关键。这个问题在我国应该由健康教育所来完成,但是我国目前从事健康教育的人手有限,不仅没有精力来做好它,甚至连基本的普及都做不到。这也使得整个社会对更年期有了很深的误解和偏见,更年期甚至成了“精神病”的代名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很多更年期女性带着对更年期的恐惧和似是而非的认识,迷茫地进入了更年期。因为怕被人笑话、怕被人说成精神病,很多女性如果不是难受得厉害,就宁愿隐忍不说,家人甚至无从了解其病情,更不用说帮助女性得到正确的更年期指导了。

在我看来,除了有关部门对更年期健康关注度不够、更年期知识普及不到位之外,我们家庭自身对更年期女性的关心也远远不够。女性一生中还有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孕期,这一时期,女性同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生理或心理状态变化,做许多事情都有所不便,但孕期只有10个月左右,而且往往是在全家人的细心呵护下度过的,想吃什么、做什么都会得到允许,有什么脾气也都能包容。但更年期不同于孕期,在更年期,女人发脾气只能招来家人的厌烦和疏远。而且,更年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从症状出现到完全结束,通常要经过1020年,有些身体素质不好的人可能还会更长,甚至有的女性会落下严重的后遗症,从此与疾病相伴终生。一个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饱受煎熬却无人宽慰,想想都觉得可怕。

很多更年期女性自己也倾向于选择忍耐,这其实是更可怕的,因为忍耐很可能会导致疾病和严重的更年期后遗症。国际研究发现,更年期是许多疾病的爆发期,比如糖尿病、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妇科肿瘤、抑郁症、焦虑症、顽固性失眠、重症贫血等。更年期也是女性一生中气血流失严重的时期,一旦生病就不是轻易能够调理好的,结果很可能因病致贫甚至倾家荡产。这些财产上的损失还在其次,更严重的是身体健康的破坏。如果女性在更年期缺乏认真的保健调养,即便没有落下严重的更年期疾病,但由于气血的流失,更年期女性在更年期后健康状况会迅速滑坡,人也会快速衰老。

为了切实解决更年期女性朋友所面临的问题,让大家走出困境,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北京更年期健康管理中心”。这个管理中心的工作主要包括3个部分:

,对更年期女性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第二,根据个人的年龄、体质、身体状况等给出针对性的调理(或急救)方案,也就是更年期健康计划。

第三,进行生理及心理方面的远程在线指导。

这本书是我多年来临床经验的总结,对于更年期女性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同时也给出了一些简单的调理方案。从36岁开始,我就在为自己能够平安度过更年期做着长期的准备,有计划地进行调理养生,如今我也走入了更年期,但是有效的调理养生让我除了月经的改变外,几乎没有出现更年期症状,因此我可以说既是这些方法的总结者,同时也是实践者。作为平安度过更年期的亲历者,我真心希望读到这本书的朋友能够像我一样,为了后半生和家人的幸福,认真地对待自己,认真地进行养生保健,度过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更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