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人生的意义
人生活于“意义”之中。人类基本不会抽象体验事物,而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观察、定义,即使是本初的经验也是如此产生的。如:“木头”是作为“与人类相关的木头”,“石头”也是“人类生活要素之一的石头”。如果一个人试图脱离意义而考虑周遭的环境,那将十分可悲,他将脱离同类,孤立自己,而他的行为也于人于己无益。总之,人的自我封闭行为将无任何意义,人类的存在也无法脱离生活的现实。人类若想感知现实,解读其意义和价值,必须将其放大到人生和生命存在的高度,而不是囿于事物本身。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种意义总是带有缺陷,因此不可能永远正确。原因在于,这个看似由意义构成的世界其实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荒诞和谬误,这也是这个世界的一大特征。
如果你问旁人:“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大部分人都不知如何作答。很多人不想让这样的问题困扰自己,也不愿去探究问题的本源。但是,古往今来,这个问题一直与人类如影随形,直到今天,年轻人,甚至老人都会问道:“人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确切地说,人一般只在遭遇困顿时才会如此发问。反之,对于那些人生遂心如意、几乎没有遇到困厄挫折的人而言,这样的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也不会被诉诸言词。但是,这个问题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回避的,我们必须直面。
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诠释生活的意义,几乎每个人都通过行为来将这个问题和它的答案表现出来。我们发现,人们的行为被其对人生的某种解读影响着,每个人在言论之外的行动上,都在对“人生意义”进行着不同的阐释,如果完全不管他的言论,我们将发现,他的姿态、行为、举止、习惯、观点、表情、特征等,都体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认知。他的行动让我们相信,他对某种生活的解释深信不疑,他的一举一动都在阐释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他对自己的认识。他似乎在宣誓:我如此,世界那般。这就是他赋予自己以及人生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因人而异,也唯其如此,人生的意义不胜言说。但是,并不是每个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都是正确的,因为,每一个人自认为正确的人生意义都搀杂了谬误(短视),没有人拥有正确的人生意义;反之,我们也发现,无论是哪一种人生意义,只要有人持有这样的态度,它就不是错误的人生意义。而且在正确和错误的观点之间,包含了我们人类所有的人生意义。但是,这些不同的人生意义,我们可以辨其高下,有些很奇妙,有些很糟糕,有些错得很离谱,有些错得较轻微。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发现,好的人生意义有共同之处,而糟糕的人生意义则缺乏这些共同特征。如此,我们就可以通过总结,得到相对“科学”的人生意义,它也是标尺,指导我们应对与人类有关的现实的“意义”。同时,我们也必须记住,这个真理是相对人类目标而言的,是相对的。此外,没有其他的所谓“真理”,即使有其他的“真理”,也和我们没有任何瓜葛,我们也无法知道这种“真理”,这种“真理”也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
人生的三大制约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得不面对三大制约,这三大制约恰恰是导致人生面临的所有困难和问题的根源。这三大制约构成了人生和现实的内容,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受这三大制约的困扰,它们也无所不在地纠缠着人类,并迫使人类做出回答和应对,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回答问题,而一个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正体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个体解读。
制约之一是:我们必须生活在地球的表面上,我们没有办法离开这个贫瘠的星球而生活,也就是说,我们无处可逃,别无他法。我们必须在这个制约之下,依靠地球提供给我们的资源繁衍生息,我们必须想办法与地球的资源共存,以实现人类的延续。这个制约对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效,是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没有人能逃离它的挑战。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对人类生活状况的诠释,这些诠释会告诉我们,哪些事情是必需的、合适的、有益的、可能的。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诠释,我们都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并为其所限:我们属于人类,人类居住于地球上。
这个制约要求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就如同不能随意猜测一道数学题的答案一样,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命,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给出一个正确答案,毕竟人类的肉体是脆弱的,人类居住的环境是不安全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观点要有远见并且相互关联。我们不能依靠猜测,也不能抱持侥幸心态,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寻求正确的答案。当然,人类不可能一次性给出一个完美答案,所以我们要不停地奋斗,不停地完善我们的答案。我们的答案必须围绕“我们被束缚在这个贫瘠星球的表面上”这一制约,我们的利益与灾难必然与地球紧密相连。
制约之二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是人类种族中的一员,我们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只要我们活着,我们每个人就必然会与其他人产生联系。单独的个人是脆弱的,单独的一个人也无法达成目标,这是因为我们人类自身处处受限,种种受制。假如一个人单独生存着,他要一个人面对所有问题,凭借一己之力应对所有事情,那么他将终走向失败和灭亡。单独的一个人,他将无法生存,也无法将人类延续下去。如果我们想继续生存下去,为了自己的幸福,也为了全人类的福利,就必须与其他人发生联系。因此,我们对人生所做的解答一定要考虑这种联系,我们也将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如果我们将自己孤立,将无法继续生活。这个制约不容置疑。因此,人类的目标就是: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我们与其他人联系,得以延续个人的生命以及人类的命脉。若想活下去,我们的情绪、行为就必须与这个问题和目标相适应。
制约之三是:人类有两种性别——男和女。这同样是个体生命和人类命脉延续必须考虑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制约,人类社会才会产生爱情、婚姻,无论男女,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当我们面对这个问题时,所采取的行动就是对这个制约的解答。面对问题时,人类往往会给出多种答案,但也总是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方法。
前面的这三个制约带来了三个问题:,如何做才能让人类在地球资源的限制下得以生存;第二,我们如何做才能够在同类中获取地位,并通过相互合作实现利益;第三,如何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人类两种性别”和“人类命脉的延续依赖于两性关系”的制约。总而言之,以上这三个问题,就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职业、社会、两性这三大问题。
个体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个体来说,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归于职业、社会、两性这三个问题。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反应,都可以精准地揭示出这个人对人生意义的判断。举例说明一下:假设有一个人,他的爱情生活很糟糕,他在职业上也表现得很平庸,他的朋友很少,因为他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么,从他生活中做出的自我定位和限制,我们可以确切判断出他一定觉得人生是一件极其糟糕的事情,生活对他来说除了挫折还是挫折,他的活动范围一定很狭窄,这和他对自己的人生意义的判断有关,人生的意义对于他来说就是避免伤害,保护自己,为此,他将自己与其他人隔绝开来,避免与其他人接触。后他会发现,人生中的失败越来越多,而机会却越来越少。
反过来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个人,他拥有一段甜蜜融洽的爱情生活,他的工作成绩很可观,而且他有很多朋友,他的交际范围广泛,那么,我们可以断言,他的人生充满了创造性,他的生活到处是机遇,他所面对的困难在他看来都如此不堪一击。对他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与同伴并肩共进,作为人类的一员,为人类的福祉献出自己的力量。
社会感
从上面的举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正确的人生意义,还是错误的人生意义,都具有其共同特征。精神病人、自杀者、堕落者、失足妇女、问题少年、酗酒者、罪犯,这些所谓的失败者都有共同的特征:他们缺乏社会兴趣和心灵归宿,正是这一共同特征导致了他们的失败。在面对职业、社交和两性的问题时,他们不向他人寻求帮助,不相信可以通过合作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于人生的意义,他们赋予的是一种属于他们个人的意义,他们认为,没有人能够从完成其目标中获益。因此,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看向自身。如果,他们获得了所谓的成功,实现了个人的理想,实际上也只是一种虚假的优越感,因为他们的这种成功只对他们自身有意义。
例如,一个罪犯手握武器,这个时候他能体会到权力,他会觉得自己很强势,无人能敌,但是很显然,他只是自己感觉自己很重要,而对其他人来说,拥有一把武器并不能抬高他的身价。其实,个人意义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才能体现意义的存在,只对个人有意义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目标、行为也是如此,它们的意义就在于对其他人有意义。每个人都想与众不同,但是,如果个人不明白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为他人做贡献的基础上的,那么,他将必定犯错。
再讲一个某宗教领袖的故事。有一天,领袖将所有的信徒聚集到了一起,告诉他们,下周三就是世界末日。所有的信徒对领袖的话深信不疑,他们变卖了所有的财产,抛开所有世俗杂念和牵挂,在震惊中等待着世界末日的到来。可是,星期三那天没有发生任何事情,第二天,信徒们一大早就找到领袖,讨要一个说法。他们说:“看看我们困难的处境吧!我们放弃了所有的保障,我们逢人便说周三是世界末日,我们忍受着所有人的嘲笑,我们甚至还充满信心地告诉他们,这是千真万确的。现在,星期三已经过去了,世界为什么安然无恙呢?”这个领袖却以私人的意义来逃避谴责,告诉这些信徒:“我的星期三并不是你们的星期三啊!”私人的意义实在是经不起考验的。
人生意义的真正标准是:具有普适性,也就意味着它可以拿来与人分享,是能够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意义。一个成功的方法,能够为一个人解决他所面临的生活问题,也必将能够为别人解决类似的问题,那么这个方法对人类来说就具有共同的意义,就可以分享给大家。一个天才,只有被别人承认的时候,才会被冠以天才的称号。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为团体贡献力量。我们这里谈的不是职业动机,我们不论职业,只看成就。一个能够成功应对人类生活中所有问题的人,他的行为清楚地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对他人产生兴趣,并与他人互助合作,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为大家所关注,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克服困难的方式不会损害到他人的利益。
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在于与他人不断合作,对此,很多人会怀疑,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观点是一个全新的观点,他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那么,对于我自己,我该做些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总是在贡献,总是以他人的利益为重,那么我自己会损失多少呢?如果我们想获得足够的发展,无论如何也要为自己多想一下吧?难道在学习保护别人的利益前,要先强化我们自身的人格吗?”
这个观点看似没有任何问题,但实际上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个观点涉及的问题都是虚假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意义里包含了对别人有所贡献的内容,而且他的情感指向也以此为目标,那么他必将会沿着能够体现其人生价值的道路去发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不断根据目标来调整自己,会根据自己的社会感来完善自己,并在不断的练习中获得种种技巧和能力,并逐渐形成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并让这种感觉逐渐趋于成熟。人一旦建立目标,他就会为此开始自我管理,不断地充实自己,以解决人生中的三大问题。让我们以婚姻和爱情为例,如果我们深爱我们的伴侣,并希望对方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我们就会竭尽所能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将我们的注意力全部放到对方身上。但是,如果我们不以贡献为目标,只想随性,那么我们就会变得让人讨厌,自己也不会快乐。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还有一点足以证明这个真理。仔细观察一下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祖先留给我们的都是他们对人类的贡献。除了我们能够看到的这些——祖先开垦的土地,他们建造的道路和屋舍之外,还有很多无形的宝贵资产,我们的风俗习惯,我们的科学技术,我们的文化艺术,以及我们处理人类问题的方式和技能,这所有的一切都体现了祖先贡献给人类的成果,正是这些代代承袭的成果,让我们感觉到幸福。
但是,其他人又如何呢?那些不懂得贡献和合作的人,那些对人生的意义有其他解释的人,那些只会问“我该怎样逃避生活”的人,都怎么样了呢?他们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不但人已经消亡,他们的人生价值也没有任何体现。似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在对他们说:“这里不需要你,你不必继续生存下去。你的目标,你的理想,你所抱持的价值观没有任何的意义。走开吧!毫无价值的人!快点死去,快点消失吧!”一个人不以合作和奉献作为人生意义,我们能给予他的后结论是:你无用,没有人需要你,请你滚开!当然,在我们现有的文化中,自我观念虽然有所淡化,但还有很多不完美之处,还能找到很多瑕疵,我们在以人类创造利益的前提下,致力于改造它。
在古往今来的世界上,很多人都抱持着这个观点。他们确切地知道,人生意义在于对人类的贡献,因此,他们开始帮助、关心其他人,这在各种宗教思想中都有很好的体现。社会上所有伟大的运动都是以增加社会利益为目标,而宗教就是向此方向努力的力量之一。但是,人们常常曲解宗教的真正内涵,因为人们认为宗教除了做一些普通的事情之外,根本不会做有利于人类的其他事情。由于科学使人类对同类的兴趣大大提高,所以科学可能比宗教、政治等更接近为人类贡献这一目标,也更能让人类了解人生的意义。虽然我们的视角不同,但是我们的目标和结论是一致的——为人类做贡献。
至此,我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似乎已经成型:我们赋予的人生意义就如同我们的守护神一样,那些错误的意义就如同附在我们身上的恶魔。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人生意义形成的原因和其划分的依据,如果发生重大错误该如何纠正,这是非常要紧的。这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心理学与生理学、生物学的区别就在于:它利用我们对意义的解读,影响我们的活动以及人类的发展趋势,从而增加人类的福祉。
童年对整个人生的影响
人类从出生之日起,就开始探索“人生意义”。即使是婴儿,也会想办法弄清楚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评估自身的力量。在儿童成长的第5年,他们就已经发展出一套独特而固定的行为模式,就是他们对待一切事物的方式和方法。此时,“对于自己和世界该抱有怎样的向往”这个概念,他们已经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持久的概念。此后,他们会利用自身对社会对自己的看法来观照这个世界,这个看法被称为“统觉表”(Schene of apperception)。人生的经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在接受经验之前,儿童就已经被先入为主,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他们的人生意义。
但是,儿童所接受的解释,是依照先赋予人生的意义进行的,即使这个意义是错误的,即使这种经验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是充满痛苦的,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这种人生意义。当然,如果他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认知自己的错误,找出谬误所在,并加以改正,重新建立正确的人生意义,就能脱离错误的处境。当然,也有这样的时候,人们因为错误的行为导致糟糕的结果,进而迫使他们修正自己的人生意义,并凭借自己的力量进行改变。然而,如果没有来自社会、同类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依旧固执己见,按照自我的错误认知行事,那么他必将陷入绝境。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想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通常要借助某些受过专业训练的专家的力量,他们能够帮助人们发现错误的根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对于人们童年时期的情境,解释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童年时期不快乐的经验可能被赋予完全相反的意义。对于不快乐的经验,有一部分并不是很被看重,这种经验只会让他在未来的生活中采取某些措施加以预防,并不会真正改变他的人生态度,他会说:“我一定要努力改变这种糟糕的处境,让我的孩子不要再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相反,另一种人会觉得:“为什么世界如此不公,让我遭受这样多的磨难,为什么别人能够享受到那么多的美好时光?既然上天对我如此残忍,我为什么要善待这个世界?”也有的父母会这样告诉他们的孩子:“我小时候吃过很多苦,我都挺过来了,你为什么一点儿苦都吃不了呢?”还有一些人抱持这样的观点:“我的童年是糟糕的、痛苦的,那么我做什么事都无可厚非。”
这三种人的童年经验都会反映在他们的行为中,只要他们不改变自己的观念,他们的行为就不会改变。经验并不是人们成功或失败的决定性因素,在此,个体心理学反对决定论。通常,人们不会为经历过的打击所困扰,而是从中汲取教训,一个人的经验不会决定他的一生,但是却会产生影响。我们用赋予的意义决定自己,当我们把一个特殊经验当作未来人生的基础时,就必定会误入歧途。人生的意义不是由环境决定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赋予环境意义来幻化人生。
身体缺陷
然而,童年时期的某些情境很容易孕育出严重错误的人生意义,成年人中的失败者,大部分都是在童年时期对人生意义形成了错误的认识。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那些在婴幼儿时期患病或者是患有先天性疾病的人。这样的人经历了一个痛苦的童年,他们的心理负担非常重,有些人根本无法建立正确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在于对世界贡献。除非,能有很亲近的人加以引导,让他们将对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其他人身上,否则他们一生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并在面对其他人时,因为比较而变得更加气馁,在面对同龄人时,会因为嘲笑、同情、排挤而变得更加自卑。这一切的外界因素都会让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丧失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会因为自己受到的来自社会的侮辱变得自闭,并认为自己不会对社会做出任何贡献。
我想我是个对此领域加以研究的人:身体缺陷或内分泌异常的儿童在生活方面所面临的困难。虽然现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它的发展方向却偏离了我初的预想。我一直在寻求的是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而不是在寻求身体的缺陷和内分泌的异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证据。身体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导致人们心理形成错误的概念,我们也无法找出内分泌异常对儿童产生相同效果的两个样本。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克服了这种苦难的人,在他们历尽磨难的过程中,爆发出强大的潜能。
在这方面,个体心理学并不强调优生优育。很多有先天缺陷的人,都成了一个时代的杰出人才,他们的身体状况很差,甚至有的人英年早逝,然而,这些奋力对抗自身缺陷和环境困难的人,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社会的昂扬向上。
他们坚持奋斗,他们执著于正常人都无法完成的事业,在这个奋斗的过程中,他们变得更加坚强。仅仅从肉体是否有缺陷出发,我们无法判断一个人的心理会发展成好的还是坏的。但是,事实证明,绝大多数有先天缺陷或者内分泌异常的儿童都未能得到正确的引导,没有接受过正式训练,他们所面对的困难也不为常人所了解,因此这些儿童变得越来越关注自己,只对自己有兴趣。因此,那些身体先天缺陷的人大多是失败者。
溺爱
导致孩子对人生意义产生曲解的第二大因素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宠爱。处于如此情境中的孩子,他认为别人要将他的诉求当作命令来服从,他不必做任何努力,就能够获得一切他想要的。通常,这样的人还会认为自己是鹤立鸡群、与众不同、无与伦比的。一旦他处于不以他为众人关注焦点的情境中时,他的位置被别人取代时,他的要求也不为人所接受时,他就会无法忍受,他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对不起他,所有的人都亏欠于他。
他一直只索取,不付出,他从未学会用其他的方式来与他人相处。他一直生活在被照顾中,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当有事情发生时也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方法应对,他只有一种方法,就是求助于人。他会认为,只要他再次成为大家所瞩目的焦点,只要大家承认他是特殊的人,那么他的处境就会改观了。
这种被过于宠爱的孩子,在长大后可能会成为危险的人。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完全没有善良的意志,表面上他们表现出“媚世之姿”,私底下却一直寻找机会攻击别人,打击平常人在日常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甚至有一部分人会直接表现出他们的反叛,当要求他们与他人进行合作时,他们无法做到,他们习惯的谄媚和顺从被打破了,这个时候他们会觉得自己被伤害了,自己被整个世界抛弃了,这个社会对自己充满了敌意,因此他们会对自己的同类进行报复。
如果人们不能接受他的处事方式,他就会觉得这正是自己被社会虐待的有力证据,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心理,惩罚对于他们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反而只会坚定他们自己的信念:别人都反对我。
这种被宠坏的人,无论是暗中破坏,还是公然反抗,都表明他们的人生意义是错误的。我们发现,他们中有很多人在面对同一问题时在不同的时期会采取不同的手段,但是他们的目标没变,他们的想法没变,他们的人生意义永远是:我,;我,无敌;我,随意。如果他们一直将这样的思想赋予生活,他们的所有行为、方法必然都是错误的。
忽视
忽视儿童是造成第三种错误认知的情境。被忽视的儿童其人生也很容易偏离正轨。这样的人不懂得爱和互助,他们的人生意义中并没有建构这些概念。不难想象,当他们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总是会高估这些困难,并从不寻求他人的帮助。曾经,他们发现社会对他很冷漠,由此他就认定整个世界都是这样的。他们不会相信,帮助其他人做一些事情,就能够赢得他人的尊敬和喜爱,不要说让他们相信他人,他连自己都不相信。
事实上,感情的地位是任何其他经验都无法比拟的。母亲的职责就是,当孩子出生时,就让孩子感受到她是可以被依赖的,然后,她会将这种依赖之情扩大,直至它涵盖儿童所接触的环境之中的一切事物。
如果,母亲的职责失败了,孩子就难以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也不会形成互助、合作的情感,也很难对同伴产生友好之感。每个人都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必须经过启发、培养、训练,否则其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如果,有个被忽视、被讨厌、被排挤的儿童,我们会发现,他很孤单,他无法与他人交往,更不知道合作的存在,他就像与世隔绝了。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这种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事实上,只要一个婴儿能够成长为一个儿童,那么就不存在所谓的完全忽视,他必定接受到了某些方面的照顾和关怀,因此我们不讨论完全被忽视的儿童,我们考虑的只是那些关怀照顾比一般情况下少的儿童,或者是某方面被忽视的儿童。总之,被忽视的儿童一定未曾发现值得信赖的人,也没有发展出依赖之情。我们感到讽刺的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失败的人通常都是孤儿或者私生子,这种儿童也属于被忽视的范畴。

综上所述,容易形成错误人生意义的儿童有三种:身体缺陷、被溺爱、被忽视。在这三种情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对待问题的方法常常都需要被修正,他们需要通过别人的帮助形成正确的人生意义。如果我们真正关心过他们,也曾在这方面下过功夫,我们就会在他们的行为中看出他们对人生意义的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