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为什么呼吸绵长才能长寿
    
   说句题外话,大家知不知道人一天大致要呼吸多少次?当然,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但平均算下来每分钟一般15~18 次,睡眠时这个数字低得多,所以每天的总数约在2 万~2.5 万之间。如果把这些呼吸细分为“呼气”和“吸气”并作对比,要是一个人每天的呼气次数大于吸气次数,那么我认为这人的健康指数就能得到提升。

    如果在呼吸方面也能实现“出大于进”,那么你的身体一定能变得更单纯、更加洁净。

    在瑜伽和冥想法中有各种各样的呼吸法,它们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吐气上”。
    
    日本人在解读“呼吸”的汉字时,也会打上返点(译著:日本解读汉语古文时打的标注)来表示“呼唤起吸”的行为。这意味着呼吸的基础是“唤起吸气”,即重点在于“呼”。有种说法叫呼吸绵长才能长生。如果你有意识地去呼吸,每分钟呼吸次数就会降低,这可以使得身心都和缓下来。

用呼吸与地球相连接
    
    而吐气的“吐”字写作左口右土,这代表人类是通过呼吸地球的大气,将自己与地球连接起来的。吐气不仅能把二氧化碳和陈旧废物排出体外,吐出的气里还包含着我们身体细胞制造出的一些信息。在这些信息随着呼吸回归大气的同时,也意味着你正在下意识地对外表达自我,告诉外界“我的体内现在是这样的”。这意味着呼吸也是通过吐气来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气管分成数道,目的是读懂空气

    仔细想来,我们可以认为大气其实是所有生物做出类似自我表达行为的结果。而我们会通过“吸气”动作,将大气中包含的这些信息收入体内,这样做等于是把大气内包含的各种信息,逐一告诉你体内的每一个细胞。气管分为两大部分,且往下反复分支,到达肺部的肺泡为止需要分支20~23 次。我们也可以认为,支气管之所以分得如此之细,正是为了充分辨别看不见的大气中包含的信息。我们时刻都在利用呼吸,“分析”眼前这个看不见的世界。

尝试“信息断食”

      相对吐气的“自我表达”,吸气就相当于“信息收集”。无论是只吸不呼的人,还是只呼不吸的人,我都从未遇见过。所以看起来,呼吸也可被视为大气与自己体内世界的“信息交换”。想要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必须将呼气与吸气的状态调节到状态。
    
    近些年来,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网络和智能手机,轻松获知大到世界形势、小到朋友在哪儿吃了什么之类的身边琐事。然而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容易被过多的信息压得喘不过气。建议大家尝试“信息断食”,一天之内不碰网络和手机。如果感到每周一次有困难,每月一次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