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本意是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向对
方赔礼道歉。后来比喻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诚心
诚意地求得对方的谅解。典出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溯 源
战国时期,赵国没有秦国强大,经常受到秦国的欺侮。赵国有
一位文臣,名叫蔺相如。他才华出众,有胆有谋。有一次赵国国君
派他出使秦国,准备用国宝和氏璧交换秦国的几座城池。蔺相如见
了秦王后,凭着机智和勇敢,保全了和氏璧,并当众责备秦国不讲
信义,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赵王认为蔺相如非常能干,就封
他为上卿,位居群臣之首。
当时,赵国还有一位大将军――廉颇,他带兵打了许多仗,为赵
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见蔺相如仅凭一张嘴便获得群臣之首的地位,
非常生气,对外扬言说:“如果我在路上遇到蔺相如,一定要当面羞
辱他一番,看他能把我怎样!”蔺相如听说后,就尽量避免和廉颇在
朝堂外见面,行路时如果看到廉颇的车驾,便将自己的车驾赶到小巷
子中,等廉颇过去了再走。蔺相如手下的人感到不平,便问蔺相如为
何如此惧怕廉颇。蔺相如便问他们:“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更厉
害?”手下人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我见了秦王都
不怕,难道还会怕廉将军吗?其实,我不是怕他,只是不想和他发生
正面冲突,从而造成国家内部分裂而已。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
是因为国内将相一心,秦国没有可乘之机。”
后来蔺相如的这番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于
是,他赤裸着上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家道歉。蔺相如诚恳地
扶起廉颇,二人从此成为生死之交,一起保卫赵国。
蔺相如的识大体、有大度与廉颇的磊落爽直,都令后人敬佩,
而“负荆请罪”这个成语也逐渐被人们用来表示真诚的歉意。

覆水难收
这一成语本意是指泼到地上的水,很难再收回。
比喻事成定局,难以挽回,或比喻夫妻离异后难
以复合。典出宋王《野客丛书二八心坚石穿覆水难
收》:“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乃语之曰:‘若言
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溯 源
姜太公,原名姜尚,字子牙,是商朝末期人。他足智多谋,精
通兵法,但大半生却身处贫困。为了生活,他做过很多工作,他曾
在商朝当过官,但因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而弃官;也曾在朝歌屠过
牛,又在孟津卖过饭,还曾经做一些别的行业。
姜太公的妻子马氏见他渐渐老去,却依然没有什么出息,不
愿和他继续过贫苦的生活,离他而去。后来周文王发现了姜太公的
才华,拜他为太师。后来,姜太公帮助武王灭了商,建立了西周王
朝。由于姜太公功勋卓著,周武
王封他为齐王。
姜太公为齐王后,生活富裕起来,他以前的妻子马氏看到后感到非常后悔,便找到姜太公,请求与他恢复夫妻
关系。然而姜太公不肯原谅她,更不想和她恢复夫妻关系,于是便把一盆水泼到地
上,说:“如果你能将水叫回到盆中,我就答应你的请求。”*后,马氏没办法,只好惭愧地离开了。



甘拜下风
“甘拜下风”是指自认不如他人,并真心佩服他人。
出自《庄子在宥》:“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
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后来,就用“甘拜下风”表示诚信
佩服,自认不如对方。
溯 源
石崇是西晋时期的大富豪,据说当时他富可敌国。王恺是晋武
帝的舅舅,也是一位富豪。他们俩都争强好胜,经常在一起比谁更
富。因此,两人经常到处搜罗绮丽的宝物装饰衣服或车子。
一次晋武帝赐给王恺一棵高两尺的珊瑚树,此树枝丫或密或
疏,形状美丽,简直是世间少有。王恺得到这棵珊瑚树后,非常得
意,认为这次石崇该认输了。于是,王恺就带着这棵罕有的珊瑚树
去见石崇。
石崇看完之后,不动声色地拿着铁如意,趁王恺不注意,一下
就打在珊瑚树上,珊瑚树马上就碎了。王恺见石崇亲手打碎了皇帝
赐给自己的宝物,非常惋惜,以为石崇是嫉妒自己拥有如此宝贝,
声色俱厉地责问石崇怎么办。
石崇却不慌不忙,悠然地对王恺说:“你别埋怨,今天我就赔
你。”石崇说完,就命令仆人去搬家里的珊瑚树。待石崇把自己所
有的珊瑚树都搬出来后,王恺吃惊了。石崇的珊瑚树有三尺高的,
四尺高的,枝条盘曲,都是王恺从没有见过的。其中光彩溢目的就
有六七棵,像王恺刚刚拿过来的那棵形状大小的还有很多。王恺看
后,茫然若失,不得不甘拜下风了。

孤注一掷
“孤注一掷”的本意是指在赌博时把所有的钱一次投
作赌注,决一输赢。常用来比喻用尽所有力量冒险行
事,以求侥幸成功。语出元脱脱等《宋史寇准传》:“陛下闻
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
注也。斯亦危矣。”
溯 源
寇准,字平仲,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他出身世家,忠君
爱国,办事干练,敢于直言,在宋太宗时曾担任许多重要的官职,后
得罪权贵,被排挤出了朝廷。
宋真宗赵恒即位后,辽朝的萧太后欺侮宋朝无能,多次进犯宋朝
边境。为了抗击辽朝的进犯,宋真宗让寇准任宰相。
1004年,辽朝萧太后、辽圣宗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进犯宋朝,
前锋已到澶州(今河南濮阳)。边关告急,寇准劝真宗带兵亲征,
然而参知政事王钦若和另一个大臣陈尧叟鼓动真宗逃跑。王钦若是
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今江苏南京);陈尧叟是蜀人,劝真宗逃到
成都去。宋真宗犹豫不决,不知该怎么办?他问寇准应该怎么办?寇
准认为真宗应亲自带兵出征,鼓舞士气,这样才能打退辽兵;一旦弃
东京南逃,人心动摇,辽兵就会乘虚而入,国家将灭亡。宋真宗听从
了寇准的建议,决定亲自率兵出征,寇准随同指挥。由于皇帝亲征,
宋军士气大振,在澶州将辽军主将萧达兰射杀,取得了胜利。后来宋
辽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
寇准坚持抗战,逼和辽朝,劳苦功高。然而王钦若嫉妒寇准,
他在宋真宗面前说,寇准劝真宗亲征,是将皇上作为赌注,孤注一
掷,使皇帝陷入危险之中,是国家的巨大耻辱。宋真宗听信谗言,
将寇准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