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前言

 

这是一本借助通俗语言,以咖啡屋为对象,研究咖啡屋与创意、创新与创业关系的书;是介绍与研究咖啡屋作为城市与生命第三空间的书;是探讨创业者、创新者、创意者与空间关系的书;是探究咖啡屋创意机理的书;是探究到咖啡屋逃离工业时间暴政的书;是讨论咖啡屋与休闲产业关系的书;也是研究超大型城市功能变异导致社会关

系与舒适度变异而激发创新的书。

相对于传统图书馆、自家书房,咖啡屋呈现的则是别样风景或另番情趣。它不仅是传统的社交公共沙龙,好读书者阅读的地方,静心守心者的独处世界,更是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创业者追求心灵自由的思维空间,是新的社交网络背后的另一生命平台,是展现中产阶层情调以及谈情说爱的现代后花园。

咖啡屋实际上也是现代金融起源之地。从世界个工业国家英国看,不论是1698 年英国人约翰·卡斯塔发起的股票交易活动,还是 1773 年英国的家证券交易所,即后来的伦敦证券交易所,都是在伦敦柴思胡同的乔纳森咖啡馆产生的。更早的1688年,爱德华·劳埃德创办的咖啡屋,渐渐成为信息的集散地,富商和船主进行保险交易的场所,后演变成一家保险公司。

英国如此,世界经济大国、金融大国、科技大国的美国依然如此。美国商人汤迪从 24 名美国经纪人在华尔街梧桐树下商定的《梧桐树协议》中看到商机,便创建了汤迪咖啡屋,并在咖啡屋成立了“纽约证券交易会”,这就是今天的纽交所。

移动互联网时代,咖啡屋又有了意义非凡的新功能与使命。咖啡屋已经成为中国 80 后、90 后创业的平台,成为科技与资本孵化新型企业的高地,成为创业的孵化器。车库咖啡、3W 咖啡、贝塔咖啡就是其中的代表。2015 5 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走进 3W 咖啡屋,品味咖啡并与创客们交流。总理询问创客的创业经历和创新想法,并指出,全社会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众创空间蓬勃兴起,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让一代“创客”的奋斗形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成为创新中国、智慧经济的重要标识。

咖啡屋不仅是造梦的地方,也是实现创业理想的梦工厂。在中国,稀缺的资源不是物质人力资源,而是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与担当情怀。创业咖啡屋将成为中国年轻一代在移动互联网与工业 4.0 时代的创业高地,这也是硅谷创业精神在中国北京中关村践行的另一版本。我们完全可以把硅谷看成是一个大的创业咖啡屋,把创业咖啡屋看成是一个缩小版的硅谷。创业咖啡屋的特征就是,为具有创业激情或想法的年轻人提供创业平台和路径指引,为风投和天使投资聚集资源。正如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在造访“车库咖啡”后在其撰写的《美国人应该真正害怕中国什么》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值得美国人害怕的事情,是中国人发现了美国的秘密——科技和资本的结合。

这位西方记者敏锐地观察到,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很多草根创业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车库、3W、贝塔等创业咖啡屋,将是追梦者、造梦者与圆梦者的一个重要阵地。咖啡屋,作为当今创新、创业的孵化器角色应该是当仁不让了,或许这也是现任国家总理现身3W 咖啡屋,以鼓励创客的创业之举吧。

咖啡屋不仅是城市的第三空间,创业家的栖息地,文人墨客的读书沙龙,更是哲学、社会科学发现的高地。不论是法国的“咖啡哲学”,还是英国皇家科学院的学术平台,都与咖啡屋息息相关;不论是 20世纪 50 年代的法国布尔巴基学派对 20 世纪下半叶数学的前沿影响,还是美国 80 年代的桑塔菲研究所对复杂性科学的探索,咖啡屋均成为激发他们科学成就的酵母。三个多世纪以来,咖啡屋成为文化启蒙的神圣讲坛,成为科学发现的圣地。

咖啡屋不仅是一部文化史或商业传奇,更是一个具有较强时空置换和能量转换的自由平台,这也是咖啡屋具有强大创造力的一个机理。虽然马克曼·艾利斯(Markman Ellis)的《咖啡馆的文化史》名扬天下,但他主要是从文化角度研究咖啡屋,没有涉及咖啡屋作为创意、创新、创业栖息地的机理问题。虽然马克·彭德格拉斯的《左手咖啡、右手世界:一部咖啡的商业史》成为咖啡爱好者的圣经,但还是咖啡的商业史,或许你看完这部 400 页的著作,你会有这样的感觉,滴滴香浓

的咖啡里面都流淌着殖民地咖啡农的鲜血。虽然泰勒·克拉克的《星巴克:关于文化、商业的创业传奇》介绍了咖啡帝国星巴克崛起与驰骋世界的创业史,但该书也是关于星巴克创业、崛起的叙述史,没有研究咖啡屋本身的创意、创新与创业的机理。可见,咖啡屋所具有的创意、创新与创业的机理似乎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是一个没人系统论及的课题。我以前没有特别专门研究咖啡屋,但我发现读书、思考、与友交流等大多是在咖啡屋完成的,觉得咖啡屋就是一个充满创意、创新的地方。实际上,研究咖啡屋的功能与机理就是研究创意、创新,乃至科学发现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过这个关系的研究是在咖啡屋这个微观环境和宏大时代背景下的交叉视角下进行的。

咖啡屋创意、创新与创业的机理就在于,咖啡屋首先是一个平台,一个空间,抑或是一个思维网络,一个用时间置换空间的平台;一个借助咖啡能量转换创意质量的平台;也是多元思想在这里碰撞、交流,不断寻找轨道、流程与结果的跨学科的思维网络,是创意、发现的创造力之源。

为什么咖啡屋具有这样的功能与机理?借助复杂性科学可以给予较好的解释。到咖啡屋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知识和职业背景,即使是在同一个朋友圈,也会有跨学科、跨行业交际的现象。随着交往圈的不断扩大,圈子里汇集了不同学科或职业人士(如科学界、企业界、文学界等),以及科技、市场与资本等诸多要素。按复杂性科学的“涌现”理论,在一定的环境中,多要素相互作用会涌现出不同于参与的每个单独要素的新的要素与性质。也就是说,在咖啡屋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来自不同学科、不同职业、不同视角的人在相互沟通、相互碰撞、相互讨论中孕育并涌现了新的思想、新的创意、新的科学思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