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七篇 第五章 日本对台湾的野心

日本战国时代的结束,使大量武士失业,便相率入海,倭寇乃益形嚣张。
万历二十年(日本文禄元年,1592),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就想侵略台湾,即日人所称塔加沙古,或作高砂,亦作高山国。中国为防止倭寇,严禁通商,于是化明为暗,两国商人,以台湾为走私集中点。
丰臣秀吉为发展对外贸易,创设"御朱印船"制,颁发《御朱印状》,以示鼓励,其目标为朝鲜、台湾与吕宋。万历二十一年(1593)派原田喜右卫门(一作原田孙七郎),往吕宋劝西人入贡,并命携带《高山国招降文书》,在路过台湾时,亦谕"高山国王"向日本输诚纳贡,此一文书似未被接纳,今藏于金泽的前田家中。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继掌大权,日本商船更形活跃,出入于台湾、吕宋、澳门、占城、交趾、暹罗、大泥、摩鹿加等地,巨商纷起,势力的雄厚,莫过于有马晴信。万历三十六年(1608),其部属且曾在澳门滋事,被葡军驱逐。
三十七年(1609),有马晴信奉德川家康密令,派兵侵入台湾,察勘港湾,调查物产,对土番示惠,与西、葡、荷等国,争取海上利益,并拟独占台湾贸易,是即中国所称倭寇。事为葡王斐理伯二世(Philippe II)所闻,命卧亚(Goa)的印度总督达波拉(Tabora)予以阻挠。
万历三十八年(1610),有马部属又焚毁前往日本贸易的葡船,为长崎奉行长谷川左兵卫所控,德川家康予以处死。
有马晴信卒后,海外贸易以长崎代官村山等安*为驰名,中国官方对之亦特加注意。万历四十四年(1616)派舰一队,凡13艘,自长崎直驶台湾,奉德川家康命,加以侵占。在琉球海面,为暴风雨袭击,舰队溃散,仅一艘到达台湾,所有士兵,为高山族人尽数歼灭。另三艘则由等安次子秋安率引,漂到交趾,至次年7月,方回日本。另二艘由等安部将明石道友率领,经福建沿海返日。据日本方面记述,在福建海岸汲水,为中国官兵袭击,将侦探官董伯起掳回日本,次年送回。不久,村山等安全家,因信仰天主教,触怒幕府,全家殉教。从此日本对台湾野心亦稍形收敛。崇祯九年(日本宽永十三年,1636),德川幕府实行海禁,日船在台湾海面,始告绝迹。
  以上所云,多据日本载籍,近年汉文史料迭出,中国方面剿倭情形,逐渐明朗,以下当专章叙述。

  (附)伊能嘉矩《台湾志·沿革志》第二章附有丰臣秀吉致台湾招降书摄影,署名"日本国前关白",加盖"丰臣"印,称台湾为高山国,日期为"文禄二岁星集癸巳十一月初五日",即明万历二十一年,西历1593年11月27日。按:是年有闰十一月,书中无"闰"字,必指前十一月。《台湾志》所载招降书不全,兹据连横《台湾通史》卷一《开辟纪》所载,参照《台湾志》写真,录如下:
  "夫日轮所照临,虽至海岳、山川、草木、禽虫,莫不受他恩光也。予际欲处慈母胞胎之时,有瑞梦,其夜日光满室,室中如昼,诸人不胜惊愕,相士相聚占卜之,曰:'壮年辉德色于四海,发威光于万方之奇异也。'故不出十年之中,而诛不义,立有功,平定海内,异邦遐陬向风者,忽出乡国,远泛沧海,寇盖相望,结辙于道,争先而服从矣。朝鲜国者自往代于本朝有牛耳盟,久背其约;况又予欲征大明之日,有反谋,此故命诸将伐之,国王出奔,国城付一炬也。闻信己急,大明出数十万援兵,虽及战斗,终依不得其利,来敕使于本邦肥之前州而乞降。之筑十个城营,收兵于朝鲜域中庆尚道,而履决真伪也。如南蛮(按:指吕宋)、琉球者年年献土宜,海陆通舟车,而仰予德光;其国(按:指台湾)未入幕中,不进庭,罪弥天;虽然不知四方来享,分为其地疏志,故原田氏奉使命而发船:若是不来朝,可令诸将攻伐之。生长万物者日也,枯渴百物者亦日也,思之不具。"

  称台湾为高砂国或高山国,据云高砂原为日本播州滨海一地名,白沙青松,与台湾高雄某地山麓相似,日人即以高砂或高山称台湾。或云为山地一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