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图1官员们特殊的礼仪习惯

A mandarin of distinction: in his habit of ceremony

中国人的穿衣风格是合乎他们严肃的行为习惯的。一般情况下会有一个长至脚踝的汗衫:宽大的袖子从肩部至手腕逐渐变窄,并在手腕处环着一个马蹄形的袖口,如果不挽起来的话会把整个手都遮住。贵族必须要穿靴子——一种由绸缎、丝绸或者棉布做成的没有鞋跟的鞋子——才能出门。正式的场合一般要穿蓝色的带刺绣的丝质长袍,外面罩一件袖长至手、衣长到膝的丝质外衣。脖子上戴一串昂贵的珊瑚珠,帽子镶着绸缎的、丝绒的或者是皮质的边,而且顶上镶着一颗红色的珠子,还挂着一片孔雀毛。这些都是皇帝授予的荣誉的象征。高级文官才有资格穿胸部绣着鸟的衣服,而纹龙的服饰则彰显着武官的高贵。服饰的颜色是不能任意选择的,只有皇帝和亲王才有资格穿黄色的衣服,贵族有时在庆典的日子里选择穿紫色的衣服,普通人一般穿蓝色或黑色,而服丧的时候普遍要穿白色的衣服。中国人很避讳那些能表现出他们内心愤怒或任何强烈情感的语言或姿态。他们无比尊重父母及长辈,热情地赞美美德,尊崇他们国家历史上有名的正直的人及爱国者。

非富即贵的人对于荣誉功绩才有更高的要求。个人的功绩是他能够拥有高贵地位的基础。才和德是出人头地不可或缺的,无论是皇室还是世袭的贵族,这两方面有一方面不足,都不会被认可。

图2巡夜人

A watchman

在中国,接近午夜的时候,所有的城门和道路上的关卡都会关闭。任何可靠的人都不会在深夜行走在路上。夜晚的路上到处都是巡夜人的影子,他们敲着拿在左手里的竹片来提示时间,并以此使自己提高警惕。路上被他们遇到的人都会被盘问,如果回答令人满意的话,这些人会被允许从关卡的边门通过。巡夜人都提着一个写有他们名字及归属地的灯笼。在非常热的月份,所有的下层民众都会光着腿和脚。

图3长袜女工

A woman making stockings

男人的长袜是在棉布内填充棉花做成的,顶部缝着一圈金色的线。这些袜子形状很怪异,但是却很暖和。

中国各个阶层的生活习性里都透露着一股迷人的质朴。女人的衣服有着固定的紧领,有长到遮住了双手的袖子,还有长到脚踝的衬裤。有钱人还会戴着金耳环和金臂环。

中国人的头发普遍都是黑色的,女人们把它们细致地编起来或者精致地盘在头上,有的时候还会用一两个簪子固定一下,或者根据她们个人的穿戴习惯装饰以新鲜的或手工的花朵。按照习俗,年少的和未婚的少女都要把她们的头发梳拢到额头上,并把眉毛修得细细的。

只有处于社会底层的中国妇女才会放任她们的脚自由生长。身份高贵的少女们的父母或她们的监护人会如长辈期待的那样小心地把她们的脚趾折在脚下。由于视野的狭窄,她们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恢复脚天生的形状是不被允许的。这种异常变形的行为的动机是不被任何欧洲人认同的,同时也是很难被人猜测到的。如果说这种行为是来源于对妇女更重要的家庭地位的表现的理解,那么这种想法是很容易被击破的,因为这种做法很容易使她们丧失积极性——这对于家庭责任感来说很重要。如果说这种行为来源于对于女性忠诚的不信任,那么可以说它是非常特殊的,因为在同样对女性持有戒备的突厥人或者其他亚洲人中并没有出现类似的习俗。很容易看出,无论是来源于生活习性还是偏见,中国人都表现出了对人类脚部构造的厌恶。中国妇女也因为这“时尚潮流”带来的的后果——畸形,而受到欧洲人的嘲讽。然而欧洲人并没有意识到,也许它并不雅观,但它呈现了中国人崇尚质朴、礼貌的特殊原则。

图4钱商

A money-changer

他仔细检查着硬币,然后从他面前摆着的铜钱中拿出与当下兑换价相对等的数量给别人。这钱币是圆形的,比英国的法新要大一些、薄一些,中间有一个方形的孔,上面标记着产生的朝代。实际上,这是通行的货币,或者单个使用于小额交易,或者像这里描述的一样成十成百地捆扎起来做成成串的或成捆的,标上相应的票面价值。如果他怀疑这硬币的价值,就可以用他右手中的工具来检验。中国的钱币从来都不会标记帝王的头像,因为他们认为皇帝的肖像在商人和下层人的手中不停流转是对皇帝权威的不敬。

图5剃头匠

A barber

后面很多这样的图画描绘的都是流动的商贩和技工,他们用一根扁担把贩卖的货物或者职业所需的工具背在肩上。这扁担又轻又结实,又有弹性。当一边的肩膀感到疲惫的时候,他们能灵巧地把扁担从脑后摆动到另一边的肩膀上。通过历史我们知道中国人初是不常剪头发的,然而满族人占领中原以后,延续了他们原有的组织、习惯和法律,迫使被征服地区的人们接受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穿衣风格。这种习俗也是为了达到让中原人忘记被侵略的历史的政治目的而被强制施行的。无论是皇帝还是底层劳动人民,都保留一致的发式。除了后脑勺中间的部分,其余的头发都被从根部剃掉了。留下的头发被整齐地编起来,并在结尾处扎上小缎带。下层的民众经常在头顶上把头发盘起来,防止它们会随意摇摆。中国的理发师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其他地方,都可以敏捷地进行剪发。他一般按照顺序进行剪头发、掏耳朵、修眉毛及洁面(这是在亚洲很常见的一种习俗,往往只需要花费几个铜板)。扁担一头的箱子上的小抽屉里有很多工具,箱子还能当作顾客的座椅;另一个秤锤一样的东西是一个大竹筒,可以用来盛水,而且在那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理发师的剃刀和毛巾。

图6书商

A bookseller

中国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有了印刷术,但并未像欧洲人那样频繁使用。他们把文字雕刻在木块上。他们的纸张薄而透明,只能在一面书写,因此,对折后的每一页纸的厚度都变成了之前的两倍,褶子在边缘处。他们一般用一种灰色的整洁的纸板,或者用上好的绸缎,或者是带花纹的丝绸做封皮。还有一种看起来非常整洁的好看的装订方法是系上红色的织锦,并点缀以金色或银色的花朵。这些书都有着带字的封皮。

普通人都会一些民谣、诗歌,其中主要表达的是关乎礼仪、责任、品行等的行为准则。中国的小说也是寓教于乐的,中国人发挥生动的想象力,并且通过对美德的极力推崇传达着教人向善的道理。为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书中表现出来的人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果书中出现对正义和秩序的否定,这些人将会受到法律严厉的公开惩罚,而且这些书的购买者将受到周围大多数人的嫌恶,出版商也将受到法律的惩处。其中,著名的文学家们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相比于武将,文人更适合高级的职位,并更容易受到各个阶层的敬重和接纳。

汉语与任何已消失的或现存的语言都不同。其他的语言都有一个字母系统,通过字母的不同组合形成音节和单词,进而形成文字。然而汉语没有这样一个字母表,而是通过不同属性的偏旁的组合形成汉字和短语。

中国的纸有些是用棉花做成的,有些是用麻,还有一些用的是竹子、桑树,后来一些用的是野草莓树。通过浸泡和捣碎里面的树皮逐渐形成糨糊,然后把这些糨糊放在一个框起来的模具里,通过炉火烘干就成了纸。

墨水,一般称为“墨汁”,是把煤烟连同麝香放进研钵里搅拌均匀而成的。当它变成稠稠的糨糊状时,就被放进小小的盒子里,标记出它的特性,然后再放在太阳下或空气中晾干就可以了。

中国人是不用钢笔的,他们使用一种毛笔,特别是用兔毛做成的毛笔。当他们要写字的时候,会在桌子上放一块圆滑的砚台,在它的一端有一个凹槽用来储水,他们拿一块墨在水里蘸一下,在平滑的另一边,或用力或轻缓地摩擦墨块,以磨出颜色均匀的墨汁。写字的时候,他们要垂直拿着毛笔。他们竖行写字,从纸张的上面写到下面,并且从右边的空白处开始往左写,而英国人却是从左边往右书写,英国版的书的后一页是中国版的书的页的位置。

笔、墨、纸、砚,被称为“四宝”,又被称作“文房四宝”。

图7捕蛙人

A frog-catcher

中国的下层社会人民在吃的方面并不是那么讲究,只要是自然死亡的动物,他们都照吃不误。穷人会吃青蛙、老鼠,后来直接吃在大街上卖的晒干的火腿。士绅阶层则认为小狗会是不错的食物——在古老的年代,这看起来会是一顿佳肴。根据普林尼的描述,罗马人认为还在吃奶的小狗是一道非常美味的食物。

中国有专门的捕蛙方法,如图片中呈现的那样,人们在夜晚用一个装有火的金属网来捕蛙。

图8屠夫

A butcher

像图片中展现的那样,屠夫从扁担一端挂着的篮子里拿出肉,扁担另一端挂着刀等用具。我们可以看到在篮子上放着一个结实的木质砝码(如果这么说合适的话),它是用来根据顾客需要衡重的。

在所有的动物中,中国人更喜欢吃猪肉。相较于欧洲,猪肉在中国更受欢迎,而且中国的火腿特别美味。

图9造箭师

An arrow-maker

中国的箭主要是用冷杉做成的,有时候也会用芦苇。中国的制箭工艺极其精湛,但不像土著人的箭那样有着过多的装饰。这些箭的头部会有一块菱形的锐利的铁,通过拥有非凡投射力的弓精准地放出去。弓是由一根结实而柔韧的木条及牛角连接在一起组合而成的,正是它们的合力使它有着异常的弹性。上了箭的弓,就像古老的赛西亚人的弓一样。取下箭,弓就会恢复原形,好像是一个半圆形。弓弦的粗细跟一支小鹅毛笔差不多,是由一些相同的丝线组成的。

图10行乞募捐的僧人

A bonze begging alms

这幅图中是一个信奉佛的僧人。在中国,佛教的信徒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宗教。佛教所宣扬的流传广久的教义是灵魂轮回。这个宗派崇拜世间所有的生物,他们认为灵魂的神威可以变幻成不同的形态,正是这承载神威的灵魂才有了这些生物。他们也相信仅仅是诵读他们所信奉的佛祖的名字就可以使他们犯错后免受惩罚。这些僧人和着敲击形似梨子且中空的木块(木鱼)的温和的节拍,挨家挨户地唱赞歌。他们修了脸,剃光了头发,以一种虔诚祈祷的姿势乞讨。为他们的佛祖服务的热情使得他们更频繁地跪拜,但这并没有使他们的肉体遭受更严重的损害。因为他们的膝盖上套着棉布做的护具,里面填有厚厚的棉花。他们背上系着一块着色的木板,行为特征中透露出他们所信奉的宗派及所属的寺庙。

很多天主教会会派会士和其他传教士到中国传教,这类传教活动早在1636年就开始了。据法国路易十五所说,为了传教,每年都要花费9200里弗。在北京,来自罗马教廷的传教士竭力改变百姓的习俗,以诱导乾隆皇帝能让他们在整个中国领土上随意传教。

图11卖艺人

A man with a raree-show

我们不能准确地知道是不是欧洲人从中国那里学来了这种方式,也不知道发明这简单物件的人的好奇心来自哪里,这类似的无恶意的娱乐活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简单易懂的。中国的表演者会利用一些细线,在透视镜后面连续表演一些画面,并把呈现的不同画面连成一个故事。

图12挑夫、果树和花

A porter with fruit-trees and flowers

中国人特别喜欢在瓷盆里种花和小果树,它们被摆放在架子上或者庭院的栏杆上——瓷盆里种植的不仅有小橘子树、桃树和其他的果树,还会有冷杉和橡树,人们按照一种独特的修剪方式把它们的高度控制在两尺左右。它们在瓷盆里生长、成熟直至凋谢。

图13妇女

A Chinese woman

图中的女人看来岁处中年,通过她佩戴的装饰品和她的脚可以看出她属于中上层社会。那微驼的后背迫使她走起路来摇摆不定,仿佛发出一种警示,这在欧洲人看来有一种疼痛感。她的右手拿着一把扇子或是一把伞,左手则拿着一支假花。

图14卖烟斗的人

A pipe-seller

中国的烟斗通常用一种竹子来做烟管,一般都是黑色的。斗钵和吸嘴(图中人左手拿的商品)是用白铜做的,可以随意地安上或取下。装有烟叶的小烟草袋,用一根柔软的丝线挂在烟管的中间。这些小烟袋主要是用绸缎做成的,并且饰有整洁的绣花。

图15铁匠

A blacksmith

篮子里放着他的锤子、钳子、木炭等及一个风箱(这在稍后的图片展示中会有更详尽的介绍),所有这些东西的重量跟一个铁砧相当。因为那些复杂的工具,铁匠这个职业在欧洲是不受欢迎的。而中国的铁匠却巧妙地简化了工具,把铁砧和熔炉变得像一枚钉子或者一块煤块那样便于携带。

图16鼓手

A drummer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鼓,但没有任何一种鼓可以像小手鼓这样加入如此多的表演形式,欧洲任何地方的任何表演都不能同它相媲美。

图17乞丐和狗

A beggar with a dog

这个国家有一些人是依靠不稳定的社会救济来维持生活。

这幅图为我们展现的也是一个充满不幸的群体中的一员,不同的是他有一只狗的陪伴。这只狗训练有素,它踏在一条作为杠杆的轻木板的一端,抬起被固定在另一端的石头,随后石头就会落入小木杯中,就像是给水稻脱壳的动作一样。这个表演会使他得到一点微薄的回报。他用一个柳条盘来收别人的施舍。

图18乞丐和蛇

A beggar with a serpent

这个悲惨的乞丐让一条蛇绕在他的脖子上,为了那微薄的报酬,他将要表演的厉害的部分是他可以把蛇的头塞进自己的嘴巴里,任何人只要想都可以拽着蛇的尾巴把它拽出来。

编者根据自己的认知断定,这种方式的乞讨,尽管很特别,但绝不会包含一丁点的诡计与骗术。

图19小贩

A pedlar

中国的小贩会把手帕、吊袜带、扇子、布袋、烟草袋等放在一个简单而又制作精良的竹架上到处兜售。这些货物被挂在四条横着的竹条上进行展示。这些竹条用一根竖直的竹条连在一起。这样小贩就能像扛一根棍棒一样把所有的东西扛在肩上,还能向顾客展示他的货物。

图20鞋匠

A shoemaker

如同这本书中其他的很多图片一样,这幅图精确地刻画了一个在城郊地区经常可以看到的鞋匠的形象。一个篮子里放着他工作要用到的工具,另一个篮子里则放着他要用的皮革及他偶尔要坐的小凳子。中国人鞋子的鞋面一般是黑色棉布做成的,并镶着白边。有些鞋底是用皮革做成的,这类鞋子没有鞋带,并且通常情况下是方头的。

图21行人

A traveler

这幅画展现的是一个可怜的人,也可能是一个漫游者,他徒步行走,承受着过多的悲痛与疲惫。他的穿着表明当时是早上。他拿着一根木棒,这其实就是一节荆棘枝,它生长在中国的某些地方,并经常被用来当作登山棍。这个想法也许有点天马行空——这个人要去为他死去的亲人扫墓又或者在扫墓回来的路上。中国人总是要把自己作为儿女的这种孝顺的和遗憾的情感延伸至“那个回不来的世界”。已故亲人的名字被题写在一块灵牌上,放在家里的一间大房子里,称为“祖宗祠”。在特定的时间,家族的后人们会祭拜他们,每年也都会重新修缮祖先的墓地。为了表达对崇敬的人的纪念,他们会在那神圣的坟土旁重唱哀歌,回忆旧日时光。这坟墓或堆积着高高的纪念品,或只是零落的荒堆。

图22

画灯笼的人

A lantern-painter

中国人在他们的节日中展现的灯笼很古怪,它们个头很大,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及丰富的装饰。它们的外面包裹着画有花草、动物等事物的丝绸或纸张,透过灯笼里面的光来看,这些花草动物很是逼真,虽然都是些稀松平常的事物。夜晚来临,道路监察开始之后,行走在路上的行人都会提着一盏写有自己的名字和住址的小灯笼,否则的话将会被当差的抓走。

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庆祝活动,从正月十三的晚上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的晚上。这时,人们会为督抚及其他的高级官吏制作价值十磅的灯笼,有的时候一个灯笼的价值可达一百磅甚至一百五十磅。用玻璃做成的灯笼是极其珍贵的,因为在当时的中国,除非做镜子使用,玻璃是很少见的。灯笼里面一般是中空的,光可以通过用半透明的牡蛎壳做的小窗户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