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灵兽卷》
 九尾狐仙 
     在众多成精的动物中,狐狸精也许是常见的了,但九条尾巴的狐狸精你听说过吗?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还真有九尾狐。和其他神兽比起来,九尾狐的本事也毫不逊色,只是后来才逐渐被人们贬低了名声,初的九尾狐可是种了不起的奇兽。传说九尾狐的毛色像月光一样皎洁,行为举止处处彰显王者风范。它善于变化,还曾和大禹有一定的联系。   
     早的九尾狐住在青丘山,后来的九尾狐也都是从青丘山繁衍来的。传说大禹为了治水,常年四处奔走,三十岁了还没有娶妻生子。这天,大禹行至涂山,又想起自己的终身大事,心里想着想着就不由得说了出来:“我要娶的人,一定会有的!”说来也怪,面前忽然出现一只白色的九尾狐。雪白的毛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九条尾巴像开放的云朵。大禹惊喜地说:“九尾狐的毛和我穿的衣服都是白色的,九条尾巴可是王者的象征。”这时传来涂山人的歌声:“绥绥白狐,庞庞九尾……”涂山人用歌声告诉大禹,如果你在这里组成家庭,一定会子孙昌盛,百代不衰。于是,大禹娶了涂山氏一个叫女娇的女孩。真像歌中唱到的那样,大禹和女娇生了很多儿女,子孙昌盛。    
    后来,九尾狐被说成了狐狸精,会一种让人恐惧的媚术。狐狸精能变幻出各种相貌,准确无误地吸引到每一个具有不同审美标准的人,被迷惑后的人任它摆布,甚至被吃掉。关于狐狸精的害人的传说越传越多,越说越残忍,直至说九尾狐一旦出现,天下就会大乱。历史上有许多人被说成是狐狸精—周朝的褒姒,商朝的妲己等等,她们无一例外都被说成是灭国的祸根。其实,一个朝代的灭亡与否,一个女人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玄中记》上说五十年的狐能变化成老妇人,而过百岁的狐精,可以变化成美女,还具有巫师的本领,能知道千里以外的事。传说狐精善用变化出的美貌迷惑人心,让不明真相的人甘愿受它摆布,趁机吸取人的精气,以助于它的修炼。
神话词典《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西晋郭璞注《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则云:“太平则出而为瑞,”又为祯祥之物。《山海经•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朝阳之谷)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三十未娶,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东汉班固《白虎通德论•封禅》:“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
《水妖卷》
  巫山神女  
      相传巫山神女名为瑶姬,是炎帝的女儿。自小便生活在天宫,常在天庭的花园里玩耍。花园里潺潺的流水,淡淡的花香,还有悦耳的鸟鸣,都让她流连忘返。饿了,翠绿色的小鸟会为她衔来水果和佳肴;渴了,奇花异草会为她奉上甘甜的玉露。童年时的瑶姬,活泼可爱,天真烂漫,天庭的花园里处处舞动着她美丽的身影,回响着她银铃般的笑声。   
     在炎帝的四个女儿中,炎帝宠爱瑶姬。她温柔善良,心怀百姓。瑶姬常常会在云端俯瞰大地,为人们的丰收富足而喜悦,为百姓的辛苦和生离死别而悲伤落泪。瑶姬日渐长大,变得越发美丽动人。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击倒了她,使她日渐憔悴。春风无语,翠鸟不鸣,天庭一下子变得死气沉沉。尽管炎帝是众神之神,却依旧没能医好女儿的病,不久,瑶姬便去世了。   
      悲痛欲绝的炎帝老泪纵横,把心爱的女儿安葬在了花团锦簇的姑瑶山上。由于瑶姬是炎帝之女,尽管肉体消逝,但灵魂却是不散的。多年之后,她的香魂化作一株芬芳异常的瑶草。瑶草对叶双生,开出嫩黄色的花朵,结的果实如菟丝子一般。相传,人间的女子若吃了瑶草的果实,便会得到男子的喜爱。一千年以后,这株瑶草终于在姑瑶山日月精华的滋润下,修炼成了人形,她就是后来人们一直传说的巫山神女。巫山神女还是像从前一样活泼善良,常变换模样来到人间关爱百姓,为人们排忧解难。渐渐地,巫山上有神女的事情,就在人间流传开了。    
     多年之后,富饶的巴蜀大地突然遭遇了罕见的洪水,以致人们流离失所,忍饥挨饿,一时间哀鸿遍野。昔日的鱼米之乡,仿佛变成了人间地狱。此时,大禹受命来到巴蜀治水,他一路开山破土,凿山通河,工程进行到巫山脚下时,却被巫山上的一只他。在巫山神女的帮助下,大禹终于制服了蛤蟆精。神女又命侍神劈开巫山,打通一条峡谷,引洪水经巫峡出巴蜀,后流入长江。巫山神女日夜牵挂着百姓的安危,担心长江再度泛滥,便化作一座山峰,永远伫立在三峡观察水势,人们便称此峰为神女峰。饱受洪灾之苦的巴蜀人民十分感激神女的庇佑,于是,美丽的传说便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战国时期,楚怀王到三峡狩猎,梦中见到神女。音乐声声,芳香阵阵,祥云弥漫处,瑞彩纷呈。梦醒之后,楚怀王十分怀念瑶姬,命人入巫山寻找。有山中人说,云霞正是神女所化,上行于天,下至于渊,茂如苍松,美若姣姬。楚怀王感念不已,就在巫山临江建了一座楼阁,命名为“朝云”。神话词典《山海经•中次七经》:“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南朝梁萧统《文选•宋玉〈高唐赋〉序》 :“妾巫山之女也。”注引《襄阳耆旧记》 :“赤帝(炎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唐李商隐《木兰》:“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唐王周《大石岭驿梅花》:“仙中姑射接瑶姬,成阵清香拥路歧。”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太平御览•襄阳耆旧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为茎之,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宋陆游《入蜀记》卷六:“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郭景纯曰: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
《凶神卷》
尸魔赢勾  
     赢勾本是黄帝部下一员得力战将,曾立下过无数战功。可是有一次黄帝派赢勾执行一项重要任务,临行时对赢勾千叮万嘱一定要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行事。赢勾却认为自己是一名久经沙场的战将,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显赫的战功,到了战场对黄帝事先制定的作战计划产生了怀疑,于是另行制定了一套自己的方法,结果导致任务失败。黄帝得知后雷霆震怒,但念及赢勾战功卓著,死罪可免,可活罪难逃,便将赢勾驱出大营,发配到阴间守护黄泉冥海。   
     赢勾心底对于黄帝的处罚愤愤不平,认为黄帝冷酷无情,完全忘记了自己曾为他拼命杀敌。他独自守在阴暗寒冷的冥海上,周遭一片死寂昏黑,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对黄帝深深的怨恨也变得越来越深。   
     后来魔王犼的残魂游荡到了冥海。赢勾一直惩凶缉恶,一见凶兽的魂魄立刻出手击杀。可是犼魂魄的神力远远在赢勾之上,残魂几乎毫不费力地便侵入了赢勾体内。赢勾奋力反抗不能挣脱,此时,犼魂魄早已深入体内,犼魂魄窥视到了赢勾的内心,利用他对黄帝的愤恨,对赢勾许下承诺,助长其神力报复黄帝。赢勾既然无法摆脱犼魂魄,又不能脱离冥海,只能同意与犼魂魄合二为一。  
     赢勾与犼魂魄的合并终成就了一个强大无比的魔神,赢勾听命于犼魂魄的指令行事,形同傀儡僵尸。有犼魂魄护体,赢勾神力大增,不仅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就连神魔都不惧。赢勾长啸一声飞离阴间冥海。这时的赢勾完全迷失了本性,出于对黄帝的怨恨报复人间,残杀生灵。   
 黄帝见赢勾如此作恶,持着九天玄女给他的神剑亲自应战赢勾。赢勾依仗犼魂魄给予的强大神力,与黄帝整整厮杀了七七四十九天。后黄帝的神剑刺伤了赢勾的身体,眨眼之间,犼魂魄的神力倾泻而出,赢勾的身体也随之破碎。但灵魂并没有随之灭亡,带着无尽的怨愤化作一道黑光逃走,黄帝无数次派出神兵寻找,但始终没发现其踪迹。接下来很长一段日子里,赢勾的灵魂随时都会侵入到另一具尸体上,使人间灾难横行。  
    《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到:嬴勾本是守护黄泉冥海的天神,由于帝女女魃的尸体坠入冥海,而与女魃尸体上残存的僵尸血融合成为僵尸先祖,是吸食型僵尸的真祖。汉语赢勾:有勾引的意思,也作谎骗。
     神话词典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说尽虚脾,使尽局段,把人赢勾廝欺谩。” 凌景埏校注:“赢勾,勾引,也作谎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