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没有规则的“爱”是溺爱

在考虑孩子的教育时,个必须要考虑的就是意志的教育,也就是说要将其培养成意志坚强的孩子。然而这里所说的意志坚强并不是说以自我为中心,任意妄为,而是要发展孩子的个性,培养其成为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但为此您必须先要考虑如何将其培养成能够吃苦耐劳,可以战胜本身欲望的孩子。意志脆弱的孩子是无法发展个性的。意志、耐力与韧性几乎在孩子三岁之前就会成形。若是过了三岁,在有了分辨能力之后,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的话,就太晚了。这种初就已经形成的性格是很难加以改变的。在孩子三岁以前这段时间里,重要的就是考虑如何教导他们“不允许做的事情就是不允许做”。

孩子长大之后走上歧途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忍耐力,也就是说一直都没有培养好他们抑制自己感情和心情的意志力。因为没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所以走上了歧途。这实际上是有可能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埋下的定时炸弹,一切开始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外国人来到日本,看到日本的小婴儿时说“日本给予了婴儿和老人限度的自由和任性。日本实际上是婴儿的天堂国度”。因为外国人越是在婴儿时期越是要进行严格的教育,所以对于日本的母亲对婴儿纵容式的教育会感到很奇怪。

在《菊与刀》这本书中,作者鲁思· 本尼迪克特对日本和美国的严格曲线(如下图所示)正好是相反的一事进行了详述。其内容是:在日本,面对小婴儿,会允许其任性,对其养育也会显得过于宠爱,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父母逐渐想要变得更为严格起来。但是在美国,越是在婴儿时期越严格,随着年岁的增长,开始逐步放宽约束限制。

美国人在孩子零岁时为严格,到了三岁的时候稍微有些放宽,到了六岁又放宽了些,若是到了九岁就放得更宽了,在那之后只要在亲子交流中对其有所指导就可以了。在孩子零岁时要为严格,这具体指什么事呢?比如婴儿只要一哭,母亲就会放下手上的一切事情飞奔过去,马上把婴儿抱起来,如果这样做,就不能对其进行等待、忍耐这样至关重要的教育了。婴儿哭泣时,倒不如认为他是在进行呼吸训练,不用慌忙地飞奔过去,让婴儿哭够了之后再出现不要马上就伸手抱他,而是要面对面地询问他:“怎么了?肚子饿了吗?”或者是:“尿布又脏了吧,不高兴了?”要养成等他停止哭泣后才伸手抱他的习惯,这样做会比较好。这样一来,就会让婴儿在这过程中学会等待、忍耐这样的习惯。只要自己一哭,不久就能听到母亲从容的脚步声;听到门被打开的声音之后,母亲就会出现,看着自己,微微地冲自己笑;然后,会面对面地用温柔的声音和自己说话;自己要是不哭了,母亲就会把自己抱起来。婴儿会记住这样的一个流程,于是“等待”这件事就变得不那么痛苦了。当孩子想要父母给自己买些什么东西的时候,如果那是不可以买的东西的话,那么哪怕孩子怎么满地打滚地哭喊着,也要坚持“不可以买的东西就是不可以买”的观念。这种绝不让步的严格是母亲所必须拥有的。若是能从幼儿时期便开始习惯于等待、忍耐一些小的事情,那么就不会有上一幕场景出现了。

事事满足孩子的愿望,不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孩子的意志力不会增强,只会养成恣意妄为的性格。若是放纵孩子,不教孩子自我约束的话,孩子的欲望会逐渐膨胀起来,并且不知道如何去压抑它。孩子的欲望膨胀并不是源于父母让孩子进行自我约束,实际上反倒是因为父母未曾教导孩子进行自我约束。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欲望膨胀不是父母给予的太少,相反正是由于父母给予的过多才导致的。懂得自我约束的孩子是不会欲求不满的。经研究表明,法国的中产阶级家庭中几乎不会出现失足少年。因为从小时候就一直受到严格的自我约束的教育,所以孩子们事先已经知道抑制自己的欲望,不会抱有欲求不满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