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三生有幸 圆观和尚转世奇谈

唐朝有一个和尚,法号圆观,雅好音律,对佛学的造诣更是精深。他与隐士李源是三十年的至交好友,两人常常促膝而坐,一坐就是一整天。

有一天,圆观和李源结伴出游,两人相约去峨眉山游玩,圆观想从长安走,李源则坚持直接走荆州水路。要渡过一条溪流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妇人抱着一个罐子,正在溪边汲(jí)水。

圆观看见便哭了:“我不想从荆州走,就是因为她呀。”他指着那妇人,对着李源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说:“这个妇人已经怀孕三年了,一直等着我去投胎做她的儿子。我想避着她,但这回是注定躲不过了。三天后,这妇人会生下一个孩子,到时候请你去她家看看。如果婴孩对着你微笑,那就是我。十二年后的中秋夜,我会在杭州的天竺寺等你,那时咱们再相会吧!”这天夜里圆观便死了。三天后,妇人产下了一个婴孩,李源赶到妇人家里探望,那婴孩果然对着他笑了一笑。李源不禁流下了眼泪。

冬去春来,十二年后八月十五晚上,李源匆匆地赶到了杭州天竺寺。此时山雨初晴,月色满川,正不知该从哪里找寻,忽然听到葛洪川边有个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唱着《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寺前。李源便拜见牧童,问道:“圆观师傅身体还好吗?”对方答道:“你真是言而有信的人!可惜你我如今不可以相聚,你俗缘未尽,要勤加修行,不堕轮回,你我便有相见之时。”

牧童又唱着《竹枝词》,步步前去,山长水远,仍能听到他的歌声: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游已遍,却回烟棹(zhào)上瞿(qú)塘。”

此后,人们都说圆观和李源两人是“三生有幸”。

 

寓意启示

这个故事早见于唐代袁郊《甘泽谣•圆观》,宋代的苏轼据此而作《僧圆泽传》,流传很广。圆观三次为人的轮回中,始终记得李源,“此身虽异性长存”,眷眷之情令人感动。

转世投胎一次称为一生,“三生”是指前生、此生以及来生。“三生有幸”,指不但这一生沾有福泽,连前世及来生也都蒙受幸福,形容荣幸至极。现在,凡是比喻特别有缘分,或和他人在偶然的机会中相识,自己深感荣幸,往往用“三生有幸”这句成语来誉美对方。

 

例句应用

①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二折:“小生久闻老和尚清誉,欲来座下听讲,何期昨日不得相遇。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

②魏巍《东方》部第十二章:“你住在敝舍,就够我三生有幸了。”

三令五申 孙武练兵

春秋时代,有个伟大的兵法家孙武,吴王阖(hé)闾(lǘ)看过他所写的《孙子兵法》后,十分佩服他的才学,便将他召入宫来。

吴王问孙武说:“你可以训练一批妇人,让我见识你的兵法吗?”“可以。”孙武很有把握地回答。于是,吴王挑选了一百八十位宫女,请孙武指挥训练。

孙武把宫女分为两队,由吴王宠爱的两位妃子分别担任队长,发给她们戟(jǐ),然后把一些军事的基本动作教给她们,并告诫她们军令如山,千万不可违背。交代过后,孙武就命人搬出杀人的刑具——斧钺(yuè)来,然后再重申刚才的命令。

于是孙武命人击鼓,自己发号施令。不料孙武开始发令时,宫女们觉得很好玩,一个个捧腹大笑,根本不理会他。

孙武看到这情形,自责道:“是我这个指挥官没有把话说清楚。”便又将演练的动作更详尽地向她们解释说明一番,然后再度击鼓发出命令。宫女们又笑成了一团。这回孙武严肃地说:“军令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指挥官的错误;现在我已三令五申,而你们却仍然不听从,这就是队长的责任了。”说完,就下令把两位队长推出去斩首。

吴王听了,大吃一惊,连忙向他求情:“我已经知道将军会用兵了,这两个人都是我的宠姬,要是她们死了,我会连饭都吃不下的,请释放她们吧!”但是,孙武却回答说:“大王命令我为统帅,在军中统帅的权威,即使是王命,也可以不听从的!”结果还是把两位队长给杀了。

宫女们见他说到做到,个个都吓得花容失色,当孙武第三次发号施令时,所有的宫女都遵守孙武的命令,认真地操练,不敢再开玩笑了。而孙武用兵的才能终于获得吴王的认同,吴王拜孙武为将,后来攻破楚国,威慑齐国,成为一代霸主。

 

寓意启示

“三令五申”,“三”和“五”是泛数,一再反复的意思;“令”,指政令;“申”,指告诫。意思是再三地叮咛、告诫所规定的事,语出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武训练军队毫不含糊,连吴王宠爱的妃子也要依军法处斩,让人充分体会到“军令如山”的威严。我们在处理那些对精准度有要求的事情时,倒是可以学学孙武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呢。

 

 

例句应用

《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昨已三令五申,令汝等各处坚守;俱不遵吾令,何也?”

 

大公无私 祁黄羊唯贤是举

春秋时代,晋平公十分信任大臣祁(qí)黄羊,因为他为人耿(gěng)直公正,所以平公凡事都先跟他商量一番。有一次,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少一个县令,你认为派谁去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派解狐去合适了,我想他一定能胜任的!”

平公一听大为吃惊,问道:“解狐不是和你有仇吗?”

祁黄羊回答说:“您只问我谁能够胜任这份差事,您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啊。”

平公便接受他的建议,派解狐到南阳县当县令。解狐到任后,为地方造福不少,深获百姓们的尊敬与称颂。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朝廷现在需要一位公正廉明、执法如山的法官,依你看,谁可以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

平公一脸惊讶地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黄羊答道:“您只问谁适合当法官,又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啊!”

平公就派祁午去当法官。祁午上任后,平反了许多冤狱,审办案件更是公正不阿,因此也深受百姓们的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后,十分赞扬祁黄羊的做法。他对弟子们说:“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就是说,祁黄羊说得很好,举荐外人时不回避自己的仇人,举荐内部的人时不回避自己的儿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寓意启示

这则成语早见于《管子•形势解》:“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风雨至公而无私。”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去私》。祁黄羊推荐人的原则,完全以才能的适合与否为标准,不因为解狐和自己有仇,便心存偏见不推举他,也不因为祁午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而不推荐。司马迁在《史记》里也称赞他“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这种公事公办、毫无偏私的精神,确实够得上光明磊落,令人佩服。可是古人也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意思是要君子主动避嫌。举荐自己的儿子难免会让人有以公徇私的猜疑,你觉得这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有矛盾吗?

 

 

例句应用

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一回:“这种赌法,倒是大公无私,不能作弊的。”

②洪深《五奎桥》幕:“法律是大公无私的!嘿!呣!什么叫大公无私的呢?就是,犯了哪一种罪,一定有哪一种惩罚;一点没有通融,一点没有客气的。”

 

小时了了 机智的孔融

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东汉时代鲁国人。从小具有奇才,博学而聪明,四岁时,便晓得将大的梨让给哥哥们吃,在宗族中闻名一时。十岁那年,有一次他跟随父亲到京城洛阳去,他听说当时的洛阳太守李膺(yīng)在士林中有很高的名望,登门拜见的人中,只有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声誉的人或者亲戚,他们才肯通报。

孔融十分好奇,他未经父亲的同意,便大胆地来到太守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请你进去通报一声。”李太守接见了他,便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非常从容地回答说:“我的祖先孔老夫子,曾经向您家的祖先老子(李耳)请教过礼节的问题,他们有师友的交情,因此,我和您不就是世交了吗?”

这时,李太守和家中的宾客见孔融小小年纪却能对答如流,都暗暗称奇。但是太中大夫陈韪(wěi)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liǎo)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未必很有才华。聪明的孔融立刻反驳说:“我想陈大夫一定是‘小时了了’吧!”陈韪听了,十分局促不安。

 

寓意启示

这则故事出于《世说新语•言语》。“了了”,聪慧的样子。“小时了了”,是说从小就很聪明,但下文还有一句“大未必佳”,因此,这句成语表面看来虽然是赞扬的话,但却隐含着“他日未必有所成就”的意思。我们在用它时可要小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哦。

宋代的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便是从“小时了了”引申出的一则寓言。故事中说有个神童叫方仲永,小时候极有天赋,五岁便会作诗,而且文理可观。父亲贪图小利,带着孩子四处表演他的天才,而不让他学习,结果长大后,这孩子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天赋固然可贵,如果不能下功夫用天赋去做有价值的事情,就会白白荒废掉天赋,被“捧杀”的孩子,实在是可惜、可叹!

 

例句应用

①《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小时了了大时佳,五岁孩童已足夸。计缚剧盗如反掌,直教天子送还家。”

②孩子们,忘掉别人给你贴上的那些成绩优异、考级成功之类的标签,多想想如何享受并且精进学业和技艺,“小时了了”,足以为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