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二)袁世凯掌控朝政,南北议和登场
1.袁世凯有意和平篡夺权力
袁世凯复出后,一面命冯国璋猛攻汉口、汉阳,一面派人与湖北军政府接触,试探和谈底线。他出任总理大臣后,和谈就由幕后走向公开。袁世凯推动议和也是迫于时势:一是清廷人心尽失,以武力未必能够镇压革命。当时南方各省已全部独立,北方各省也普遍存在革命形势。如果一味镇压,结果难以预料,很可能是袁世凯与清廷一起被革命洪流所吞没。二是袁世凯与清廷之间已经失去信任。亲信王锡彤向袁世凯建言:
革命之气已盈海内,若再以兵力蹂之,后患方长。况为袁公计,亦殊不值得。盖专制国之大臣立不世之奇功,结果只有两路可走:一为岳武穆身死而国危,一为曹孟德,风利不得泊也。此二者非君杀臣则臣弑君,将何以处袁公乎?袁世凯与载沣等亲贵的关系早已势同水火,如今双方相互防范,关系更加紧张。《抑斋自述》记载,汉口得胜后,载沣拜访袁世凯,从袖中拿出裕隆太后的懿旨,封袁世凯一等侯爵,让袁世凯进宫谢恩。袁世凯大为惊疑,认为这是上演吕后未央宫杀韩信之事,遂再三辞谢,不肯进宫。三是各方,包括列强、原立宪派,乃至革命党人都把政治解决、稳定政局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非袁莫属”已成为时人共识。袁世凯也正好利用这种形势,通过政治解决谋取权力。
2.南方拥袁声浪高涨
南方独立诸省,虽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但拥袁派势力强大,孙中山深受各方压力,被迫同意有条件拥袁。(1)原立宪派早就看好袁世凯。皇族内阁成立后,张謇认为清廷已无望,就乘火车到彰德拜访袁世凯,尽力促成袁世凯出山挽救清廷政治危机。袁、张达成默契。辛亥革命爆发后,张謇立即致电袁世凯,促其迅速北上,入定京师。他认为,清廷退位,实行共和已是大势所趋。(2)颇多革命党人倾向秩序革命,以免延长战祸,希望与袁世凯达成和议。他们担心袁世凯会仿效曾国藩,帮助清廷扑灭汉族革命。黄兴可谓拥袁代表,早在1911年11月9日,他即致函袁世凯,以拿破仑、华盛顿相许,促请袁世凯参与反清革命进程,并表示革命派会“拱手听命”。函称:
人才原有高下之分,起义断无先后之别。明公之才能,高出兴等万万,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直捣黄龙,灭此虏而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亦无有不拱手听命者。孙中山当上临时总统后,同盟会内妥协议和声浪高涨,孙中山主张北伐,被攻击贪图权力。面对各方施压,孙中山陷入孤立,遂致电袁世凯,表示虚位以待。
3.议和登场,清廷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