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高中写作创意》
  *讲 物不平则鸣
  目标导引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写给孟郊的赠序中开门见山地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 则鸣。”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则更为明确地提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些是古老中国言论自由的先声。你对作为四大自由之首的言论自由是如何理解的?言论 自由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导致我国“沉默的大多数”的国民心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怎样才能把一向信奉“沉默是金”的中国人引向通往言论自由的坦途呢?
  思辨现场
  1.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 数》
   君特?格拉斯在《铁皮鼓》里,写了一个不肯长大的人。小奥斯卡发现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小孩子。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成全了他的决 心,所以他就成了个侏儒。这个故事太过神奇,但很有意思。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 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严酷的时期(“文革”),后 来才发现,这是中国人的通病。龙应台女士就大发感慨,问中国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在国外住了很多年,几乎变成了个心直口快的外国人。她把保持沉默看作怯懦, 但这是不对的。沉默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它的价值观很简单:开口是银,沉默是金。一种文化之内,往往有一种交流信息的独特方式,甚至 是特有的语言,有一些独有的信息,文化可以传播,等等。这才能叫做文 化。
  一种文化必有一些独有的信息,沉默也是有的。戈尔巴乔夫说过这样的 话:有一件事是公开的秘密,假如你想给自己盖个小房子,就得给主管官员些贿赂,再到国家的工地上偷点建筑材料。这样的事干得说不得,属于沉默;再加上讲这 些话时,戈氏是苏共总书记,所以当然语惊四座。还有一点要补充的,那就是:属于沉默的事用话讲了出来,总是这么怪怪 的。
  沉默也可以传播。在 某些年代里,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沉默就像野火一样四下蔓延着。把这叫作传播,多少有点过甚其辞,但也不离大谱。在沉默的年代里,人们也在传播小道消息, 这件事破坏了沉默的完整性。好在这种话语我们只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说,比方说,公共厕所。*起码在追查谣言时,我们是这样交待的:这话我是在厕所里听说的! 这样小道消息就成了包含着排便艰巨的呓语,不值得认真对待。另外,公厕虽然也是公共场合,但我有种强烈的欲望,要把它排除在外,因为它太脏 了。
  我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从我懂事的年龄起,我就常听人们说:我们这一代,生于一个神圣的时代,多么幸福;而且肩负着解放天下三分之二受苦人的神圣使命,等等;在甜蜜之余也有一点怀疑:这么多美事怎么都叫我赶上了。再说,含蓄是我们的家 教。
   在三年困难时期,有一天开饭时,每人碗里有一小片腊肉。我弟弟见了以后,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冲上阳台,朝全世界放声高呼:我们家吃大鱼大肉了!结果被 我爸爸拖回来臭揍了一顿。经过这样的教育,我一直比较深沉。所以听到别人说:我们多么幸福、多么神圣时,别人在受苦,我们没有受等等,心里老在想着:假如 我们真遇上了这么多美事,不把它说出来会不会更好。当然,这不是说,我不想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对于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我是这么想的:与其大呼小叫
   说要去解放他们、让人家苦等,倒不如一声不吭。忽然有一天把他们解放,给他们一个意外惊喜。总而言之,我总是从实际的方面去考虑,而且考虑得很周到。智 者千虑尚且难免一失,何况当年我只是个小孩子。我就没想到这些奇妙的话语只是说给自己听的,而且不准备当真去解放谁。总而言之,家教和天性谨慎,是我变得 沉默的起 因。
  与沉默的大多数相反,任何年代都有人在公共场合喋喋不休。我觉得他们是少数人,可能有人会不同意。如福科(又译作福柯,法国当 代思想家)先生所言,话语即权力。当我的同龄人开始说话时,给我一种极恶劣的印象。有位朋友写了一本书,写的是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书名为《血统》。 可以想见,她出身不好。她要我给她的书写个序。这件事使我想起来自己在那些年的所见所闻。“文革”开始时,我十四岁,正上初中一年级。有一天,忽然发生了 惊人的变化,班上的一部分同学忽然变成了红五类,另一部分则成了黑五类。我自己的情况特殊,还说不清是哪一类。当然,这红和黑的说法并不是我们发明出来, 这个变化也不是由我们发起的。照我看来,红的同学忽然得到了很大的好处,这是值得祝贺的。黑的同学忽然遇上了很大的不幸,也值得同情。我不等对他们一一表 示祝贺和同情,一些红的同学就把脑袋刮光,束上了大皮带,站在校门口,问每一个想进来的人:你什么出身?他们对同班同学问得格外仔细,一听到他们报出不好 的出身,就从牙缝里迸出三个字:“狗崽子!”当然,我能理解
  他们突然变成了红五类的狂喜,但为此非要使自己的同学在大庭广众下变成狗崽子,未免也太过分。这使我以为,使用话语权是人前显贵,而且总都是为了好的目的。现在看来,我当年以为的未必对,但也未必全 错。
   话语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想要证明说话者本身与众不同,是芸芸众生中的佼佼者。现在常听说的一种说法是:中国人拥有世界上*杰出的文化,在全世界一切 人中*聪明。对此我不想唱任何一种反调,我也不想当人民公敌。我还持十几岁时的态度:假设这些都是实情,我们不妨把这些保藏在内心处不说,“闷兹蜜”。这 些话讲出来是不好的,正如在“文革”时,你可以因自己是红五类而沾沾自喜,但不要到人前去显贵,更不要说别人是狗崽子。根除了此类话语,我们这里的话就会 少很多,但也未尝不是好 事。
  对我来说,这是青少年时代养成的习惯,是一种难改的积习。小时候我贫嘴聊舌,到了一定的岁数之后就开始沉默寡 言。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不会说话──在私下里我说的话比任何人都不少──这只意味着我放弃了权力。不说话的人不仅没有权力,而且会被人看做不存在,因为人 们不会知道 你。
  我曾经是个沉默的人,这就是说,我不喜欢在各种会议上发言,也不喜欢写稿 子。
  这一点*近已经发生了改变,参加 会议时也会发言,有时也写点稿。对这种改变我有种强烈的感受,有如丧失了童贞。这就意味着我违背了多年以来的积习,不再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了。我还不致为此 感到痛苦,但也有一点轻微的失落感。现在我负有双重任务,要向保持沉默的人说明,现在我为什么要进入话语的圈子;又要向在话语圈子里的人说明,我当初为什 么要保持沉默,而且很可能在两面都不落好。照我看
  来,头一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我发现在沉默的人中间,有些话永远说不出来。照我看,这件事是 很不对的。因此我就很想要说些话。当然,话语的圈子里自然有它的逻辑,和我这种逻辑有些距离。虽然大家心知肚明,但我还要说一句,话语圈子里的人有作家、 社会科学工作者,还有些别的人。出于对*后一些人的尊重,就不说他们是谁了──其实他们是这个圈子的主宰。我曾经是个社会科学工作者,那时我想,社会科学 的任务之一,就是发掘沉默。就我所知,持我这种立场的人不会有好下场。不过,我还是想做这件 事。
  第二个问题是:我当初为什么要保持沉默。这个问题难回答,是因为它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感觉。一个人决定了不说话,他的理由在话语圈子里就是说不清的。但是,我当初面对的话语圈和现在的话语圈已经不是一个了──虽然它们有一脉相承之 处。
  在今天的话语圈里,也许我能说明当初保持沉默的理由。而在今后的话语圈里,人们又能说明今天保持沉默的理由。沉默的说明总是要滞后于沉默。倘若你问,我是不是依然部分地保持了沉默,就是明知故问──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决定了要说说昨天的事。但是要慢慢地 说。
  在上文中,王小波分析了自己多年以前保持沉默的诸多理由,你是否也有过这些感受?结合你自身的经历思考,造成我国“沉默的大多数”的国民心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造成“沉默的大多数”的国民心态的主要原因
  原因1
  原因2
  原因3
  《高中现代文探寻》
  阅读提示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让歌德在德国几乎一夜成名的小说。本书于1774年秋天在莱比锡书籍展览会上面世,并在那里成了畅销书。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 同时代人阅读得*多的一本。由此而来的成功给歌德的一生带来了名誉和财富。它更是24 岁的作者所经历的人生**个甜蜜而又痛苦的精神历程的记录,它以特有的坦白与真诚打动了全世界少男少女的 心。
  《少年维特的烦恼》(选读)①
  (德)歌 德侯浚吉 译
  六月十六日
  为什么我不给你写信?②——你这么提问也算得上一个学究!你应该猜想得到我身体很好,而且——直截了当地说吧,我认识了个妙人儿,她把我的心拴住了。我已经——我不知怎么说才 好。
  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人儿,若要我把认识经过有条不紊地告诉
  你,倒是件难事。我心满意足,心花怒放,所以不可能成为编写故事的能 手。
  一位天使!——呃!无论什么人谈起他的心上人,都是这么说的,是不是?不过,她那尽善尽美的品质,我实在无法向你描述,一句话,她已经俘虏了我整个的 心。
  那么天真纯朴,却善于明辨是非;那么温顺和蔼,却非常坚毅刚强,心灵是那么宁静,生活却是那么活 跃。……
   我说到她的这一切,尽是些拙劣的废话,抽象的空谈,丝毫没有描绘出她本人。下次再谈吧——不,不是下次,我现在立刻告诉你。要是现在不说,永远也说不成 了。因为,我动笔写这封信以来,已经三次搁笔,想备上马鞍出去了。虽然我早上起过誓,今天不骑马外出,但是我时时刻刻会奔到窗边,看看太阳还有多 高。……
  我没法控制自己,我非去找她不可。现在我又回来了。威廉,晚饭后我会写信告诉你的。在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八个弟妹中间看到她,我的灵魂也陶醉 了。……
  我再这么写下去,恐怕你看到末尾也像开始时一样稀里糊涂。所以,你听吧,我不得不把详情向你倾诉 了。
  前次我对你说过我结识了S管事,他邀请我尽快到他的隐居处做客,那儿毋宁说是他小小的王国。我没有把它当一
  回事,如果我不是碰巧发现在那穷乡幽境里埋着个珍宝,也许我永远不会上那儿去 的。
   这里的年轻人准备在村子里开一次舞会,我也乐意参加。我要和此地一位和蔼、美丽的,此外别无特色的姑娘做舞伴,便决定由我雇一辆马车陪她和她的堂妹一起 到那娱乐的场所去,路上顺便接夏绿蒂?S③同往。我们从森林中开拓出的宽敞的道路上通过,向那座猎庄驰去,这时我的女伴说:“你就要和一位美丽的姑娘相识 了。”她的堂妹插嘴说:“你可要留神,别对她着迷了!”“为什么?”我问。“她已经许给了人,”那一位回答,“许给一位很出色的人儿,现在他出门去了,因 为他爸爸去世,要去料理一些私事,顺便找个好差使。”——这个消息对我无关痛 痒。
  我们到达猎庄大门时,还差一刻钟,太阳就要下山了。天气闷热,吓人的灰白色云层在天际汇集,姑娘们着了慌,怕出现雷雨。我自己虽然也有此预感,觉得我们的赏心乐事将要受到挫折,却拿些胡诌的气象学知识骗走她们的恐 惧。
   我下了车,一个女仆来到门口,,请我们稍等一会,绿蒂小姐立刻就来。我穿过院子,朝一所结构精致的房屋走去,当我踏上屋前的台阶,走进门口时,一幅我从 未见过的*动人的景象落进我的眼里。厅堂上,六个孩子,从十一岁到两岁,蜂拥在一位丰姿绰约的少女身边。她中等身材,一身白净朴素的衣服,袖子和胸襟系着 浅红色的蝴蝶结。她拿着一块黑面包,根据周围孩子们的年龄和胃口切成小片,非常亲切地分给他们。每个孩子在轮到切他那份时,高高举起小手,天真地喊声“谢 谢!”然后有的跳跳蹦蹦跑开去享用他的晚餐,有的性格比较文静,沉着地走到大门口,打量着那些陌生人和马车,他们的绿蒂要坐这辆车出门去了。——“真对不 起,”她说,“劳你驾走进来,还劳姑娘们久等
  了。我因为换衣服,忙着在离开前张罗一些家务,竟忘了给孩子们安排一顿晚餐,除了我,他们是不要 别人给他们切面包的。”——我随便客套了几句,灵魂已经整个儿羁留在她的容貌、声调和姿态上了,等她奔进房拿取手套和扇子,我才从惊讶中恢复过来。小把戏 们在离我几步远的地方从旁边瞅着我,*小的孩子长着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脸蛋,我朝他走了过去。他刚要后退,绿蒂正走到门口,说道:“路易,跟这位哥哥拉拉 手!”孩子立刻爽快地和我握手,我情不自禁,亲切地吻了他,顾不得这小鼻子有多脏。——“哥哥?”我也向她伸过手去,“你认为我竟有这份福气做你的亲 戚?”——“哦,”她调皮地微微一笑,说:“我们的近亲远戚多得很,如果你是其中*不好的一个,那才叫我生气!”临走时,她叮嘱**的妹妹莎菲,一个约摸 十一岁的小姑娘,要她好好照料弟妹,等爸爸骑马散步回家后,要向他问候。她要小把戏们听从莎菲姐姐的话,就像听从她自己一样。有几个答应了,只有一个六岁 光景的金发小淘气说:“不过,她不是你呀,绿蒂姐姐,我们更爱你。”——两个**的男孩从后面爬上了马车,经过我的请求,她才同意让他们乘到森林前面,只 要他们答应不打闹,坐得稳稳 的。
  我们刚刚坐定,姑娘们互相问了好,品评了一番衣着打扮,尤其是帽子,话题又转到大家盼望的舞会上去。这时, 绿蒂叫马车停下,让两个弟弟下去,他们再次要求吻她的手。大弟弟十五岁,装模作样地做了个文雅的姿势,吻了她一下,另一个的动作却非常鲁莽轻率。她再次要 他们代她亲亲那些小把戏,我们才继续前 进。
  堂妹问她,*近借给她的那本书看完了没有?“没有,”绿蒂说,“我不喜欢它,你可以拿回去。上次的那本也不见得好看。”我问起是些什么书,听了她的回答,我很惊讶。我发现她所有的谈话透露出多么丰富的性格,在她的每一句话里,我都看到新的魅力,她的脸上闪耀着新
  的精神的光芒,她察觉我是了解她的,高兴得容光焕 发。
   “前几年,”她说,“没有什么东西比长篇小说更使我着迷了。上帝知道我那时候有多快活。每逢星期天,坐在一个角落里,一颗心全放在一位燕妮小姐身上,分 担她的幸福和灾难。我也不否认,这类作品到今天对我还有些魅力;只是我现在难得有时间看书,除非真正合我口味的我才看。我*喜爱的是这样的作家,在他的作 品里重新发现了我自己的世界,书中描写的也和我周围的景物相仿,故事就像我自己的家庭生活一样,这种作品我非常感兴趣,由衷的喜爱,它自然不是个天堂乐 园,但总是个形容不出的幸福的源 泉。”
  听了这些话,我极力隐藏起自己的激情。但是办不到,因为我听她顺便谈起《韦克菲尔德牧师传》和某某 等,谈得头头是道,我再也憋不住,把自己的想法也一古脑儿端了出来。等到过会儿绿蒂转身和另外两位姑娘谈话,我才发觉那两位一直睁大眼睛坐着,好像她们没 有坐在那儿一样。那位堂妹不止一次用嘲笑的神气瞅着我,我却毫不在 意。
  话题转到跳舞的乐趣上来了。绿蒂说:“如果这种爱好是个缺点,我倒不瞒你们,我*喜欢的就是跳舞。我心头有点儿烦恼,在我走了调的钢琴上弹上一支四人对舞的舞曲,便什么都忘 了。”
   我在她说话时瞧着她的黑眼珠,真是如醉似迷!那生动的嘴唇,娇嫩活泼的脸颊,把我整个灵魂都勾去了!我完全陶醉在她谈话的精彩的韵味中了,她到底表达了 些什么,我多半没有听进!——这景象你当然想象得出,因为你是了解我的。简单地说吧,我下车时,好像在做梦,马车停在别墅前面,周围一片朦胧的世界,我依 旧迷失在梦境里,几乎没有听到灯火辉煌的大厅里传来的乐曲声。
  堂妹和绿蒂的舞伴是奥德兰先生和某某先生——谁记得了各人的姓
  名!——他们在车门口迎接,占有了他们的女郎,我陪我的舞伴走上台 阶。
   我们跳起法国小步舞,我挨次和女士们对舞,有些人*使人讨厌,不懂调换对手时的动作,完成*后的舞姿。绿蒂和她的舞伴跳起英国式对舞来了,轮到她跟我们 对舞时,你可以想象我是多么快活。你真应该看看她的舞姿!你会看到她整个心灵都融化在舞蹈中了,她的全身是一个和谐的整体,那么无忧无虑,那么天真烂漫, 似乎跳舞就是一切,似乎她别的什么也不想,什么也感觉不到。的确,对她来说,在这个时刻,其他一切都已不复存 在。
  我要求她跳第二次四人对 舞,她答应我在第三次跳,她用*可爱的坦率口吻对我说,她*喜欢德国式舞蹈。她又说:“这是此地的风气,跳德国舞的时候,每对舞伴要一起跳到底,可是我的 舞伴不怎么会跳华尔兹,如果我免了他这个苦差使,他会感谢我的。你的女伴也不会跳,又不喜欢;我看见你刚才跳英国舞的时候,华尔兹跳得挺好;如果你愿意跟 我一起跳德国舞,请你去向我的男伴要求一下,我也会跟你的女伴说一声。”我向她伸出手去,我们决定,到时候她的男舞伴来陪我的女舞 伴。
  现在 开始跳啦!大家挽起手腕,转过来,拐过去,尽兴跳了一会。她跳得多么动人,多么飘逸!开始跳华尔兹了,一个个像行星似地环绕对方旋转,因为会跳的不多,一 开始出现了一些混乱。我们倒聪明,让别人去乱跳,等一对对跳得*笨拙的退出舞池后才重新起舞。我们和另外一对——奥德兰和他的女舞伴——一起英勇地坚持到 底。我从未跳得如此轻快。我飘飘欲仙了。臂弯里挽了个*可爱的妙人儿,跟她像闪电一般来回飞舞,周围一切统统消失了,而且——威廉呀,不瞒你说,当时我心 中起誓,这是我心爱的姑娘,我要她除了我永远不许和别人跳华
  尔兹,哪怕我不得不因此沦入地狱!你是懂得我的 呀!
  我们在大厅里缓步转了几圈,喘一口气。然后她便坐下,我把藏好了的几只橘子取来,这倒很起作用,她出于礼貌,一片又一片分给邻座一位不知趣的女士,每分一片我的心像被刺了一 针。
   第三次跳英国舞,我们是第二对。我们跨着舞步在行列中穿行,天知道我有多快活呀,我挽着她的胳膊,盯住她的眼睛,这双眼睛呢,露出*纯真的表情,充满* 坦率、*纯洁的欢乐。我们来到一位妇女身边,她那不再年轻的脸上的娇容引起我注意。她望着绿蒂微笑,威吓似地竖起了一个手指,当她飞速经过时,意味深长地 把阿尔贝特这个名字说了两 遍。
  “恕我冒昧提问,阿尔贝特是谁?”我问绿蒂。她刚要回答,因为要跳个大8字,不得不分开了,等我们面对面侧身 经过时,我觉得她额上有沉思的痕迹。“我为什么要瞒你,”她向我伸出手来,一起列队行进,“阿尔贝特是个好人,我和他确实已订婚了。”这消息我不是才听到 (姑娘们在路上已经告诉我了),可是现在听来完全是新闻,因为我不曾想到把它和绿蒂联系起来,她在这么短短的瞬间已成了我的宝贝了。够了,我心乱如麻,忘 了步伐,窜到另一对舞伴中间去了,搞乱了整个队形,幸亏绿蒂十分镇静,将我又拉又推,才把秩序迅速恢复过 来。
  跳舞还没有结束,我们先前看到 在天际闪耀的,我早已以为是雷雨预兆的闪电越发强烈,雷声淹没了音乐。有三位女士离开了行列,她们的男伴跟着跑了出来;秩序一片混乱,音乐也停了。不消 说,如果在我们兴致正浓时,突然出现灾难或可怕的事,给我们的印象一定比平时更加强烈,一来情况恰恰相反,感受也就格外痛切,二来我们的感官越来越敏锐, 所以接受外界的印象也更迅速。一定是因为这个缘故,我看见 不少女士都吃惊得变了脸色。他们中间*聪明的一位女士,坐在角落里,背靠窗户,掩住了耳朵。有一位跪在她面前,脑袋藏在她的两膝间。还有一位挤在她们两人 中间,抱住她的女伴流下千百滴眼泪。有些要回家去;有些更不知怎么办才好,吓得只顾向老天爷祈祷,年轻小伙子们乘机作弄,忙着从受惊的美人儿的嘴唇间捕捉 她们的祷词,她们也没有心思抵挡。有几个男客已经下去偷空抽一会儿烟。女主人想出了个聪明的主意,引我们到一间关着百叶窗、拉下窗帘的房间去,大家都不反 对。我们刚走进房间,绿蒂便忙着把椅子围成个圆圈,请大家坐下,建议我们玩一场游 戏。
  我看见好几个男客撅起了嘴,伸长手脚,期待一份甘美的 彩物。——“我们来玩一场计数的游戏吧,”她说,“现在请注意!我沿着圆圈从右向左走去,经过谁的面前,他就喊出数字来,一个个轮流数去,要像野火一样迅 速,谁如果停顿一下或者喊错了,我便赏他一记耳光,一直数到一千为止。”——这一下就热闹了。她伸出了手,绕着圆圈走。**个人开始喊一,他的邻座喊二, 下一个喊三,挨次数下去。她开始加快步伐,越走越快;有人喊错了,啪!挨了一记耳光,他的邻座哈哈大笑,忘了喊,也是啪的一声!越走越快。我也挨了两下, 觉得比旁人挨得更重,心中暗暗得意。一千还没有数到,早已哄堂大笑,游戏也就结束了。知己朋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雷雨已经过去,我跟着绿蒂走进大厅。途中 她说:“挨了耳光,他们便把雷雨什么的统统忘了!”我找不到话来回答。她又说:“我自己也是*胆小的人,我故意装得很勇敢,鼓起别人的勇气,自己也就大胆 起来了。”——我们走到窗口。雷声在远方回响,霖雨洒落在大地上,清香扑鼻的气味充溢在暖洋洋的空气里。她站着,用臂肘撑着,凝视窗外的景色,她望望天又 看看我,我看见她的眼眶着噙满了泪水,她把手搁在我的手上,说了一声:“克 洛普施托克!”我立刻想起那首浮上她心头的壮丽的颂歌,沉入了感情的急流中,是她喊出那名字,引起我这种激情。我禁不住俯身在她的手上,流着欢乐的热泪吻 它。我又望着她的眼睛。——高贵的诗人呀!要不是你在这眼睛里看到了你天神般的尊荣,那我永远不愿再听到你那经常受到亵渎的名 字!
  注:① 选自《少年维特的烦恼》,侯浚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这是歌德(1749—1832)24岁时写的小说,很快风行欧洲。五四时期被介绍到中 国,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说写的是少年维特爱上了少女夏绿蒂,却因对方已订婚约而未果。又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找不到出路,*后自杀身亡。这里选的是男 女主人公**次见面的情景。
  ② 小说为书信体,假托维特给朋友威廉写 信。
  ③ 夏绿蒂?S:本篇小说的主人公。实有其人,曾于1772年与歌德结识。当时她19岁,已经订婚。歌德21岁。
  阅读思考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勾画出“我”面对夏绿蒂时心理活动起伏变化的语句,寻觅“我”坠入爱河的全过程。“我”欣赏与描绘“她”的舞姿、“她”的眼睛,同时 也逐步焕发出自己内心*美好的情感,“沉入了感情的急流中”。这是初恋,更是发现。维特一步一步地发现了夏绿蒂的美,从外表直到内心,“我发现她所有的谈 话透露出多么丰富的性格,在她的每一句话里,我都看到新的魅力,她的脸上闪耀着新的精神的光芒”。请注意作者是怎样细腻入微地写出这一过程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