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论“睁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政府实行了两百年的锁国政策或者叫闭关政策,天下的九洲万国是个什么样子,他们一点也不晓得。其结果是妄自尊大,自己腐败病弱得不像样子,还以“天朝”自居来自慰。等到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用军舰、大炮、商品等来强迫叩门的时候,哪里抵挡得住,纸老虎立刻被戳个稀烂。
闭着眼睛不看世界,什么都是自己的好,对自己的短处一点也不敢正视,讳疾忌医,天天以自大来满足自己,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用“瞒和骗”来满足自己(《论睁了眼看》),这不是什么爱国主义,而是爱国主义的反面。再用鲁迅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倘使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同上)这几年,不能不说在某些方面我们也受了这种固有的、也是舶来的思想①的一些影响,其结果是自己吃亏,在好些方面弄得孤陋寡闻起来。这是我们看到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所亲身经历的现实教训。
只有弱不禁风的人才什么都怕,酸的不行,辣的不行,生冷的不行,油荤的也不行,只吃的补品人参和鹿茸,其结果是拒绝了一切的营养,身体越来越弱,一阵轻风吹来就喷嚏连天,慢说什么大风大雨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听说,一个大智者和大勇者 ①近曾经说过,中国过去历盛大的朝代是汉唐,也正是这两个朝代的当权者表现了伟大的气魄,他们大胆地吸收了很多外国的文化来充实了自己。这是值得我们深深记取的教训。
值得注意的是,同志在评价近代史上的几个先进人物的时候,恰恰特别指出了他们向外国—— 在那时来说就只能是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历史功绩:“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论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呢?因为在那时专靠孔孟之书和走老路是救不了中国的,要救中国就要另择途径,他们向西方去找真理,就表示了中国人的一种觉醒。在这点上,他们都是爱国者,比起那些顽固的国粹派,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
这里,我想谈谈一个学者对林则徐的“独具只眼 ”的评价是有意义的。这就是范文澜同志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上所作的评价。作者说:“林则徐是清朝时代开眼看世界的人。”这是对林则徐何等有见识、何等重要的一句评语啊!林则徐是一个爱国者,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敬佩的,但是还很少有人从作者的这个角度去评价他(蒋廷黻之流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诬蔑林则徐,说他昧于世事,不了解世界潮流,妄图抵抗,是不顾国家民族利益的肇祸者),作者现在补足了这一面,这就给了我们以深刻的教训和启示。林则徐地下有知,恐怕也要引以为自豪的吧! 今天,这些教训和启示,对我们还是一样的有用,甚至可以说是更加重要了。因为,今天世界上经济发达的一些国家,它们的科学和技术是在一日千里地进步,我们如果不把它们的一切有利于我们的东西吸收过来,我们是要吃大亏的。
我们过去是吃过西方的东西的大亏,因此对西方的东西存有戒心,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要看这是西方的什么东西。正如鲁迅所说,我们被西方来的东西吓怕了。其原因在于有很多东西是西方殖民主义者 “送来”的,而不是我们去“拿来”的。鲁迅指出学习外国要用“拿来主义”,要找有“养料”的东西。
鲁迅说,如果对一切外国的东西望而生畏,怕被他们 “污染”了,徘徊不敢进门去看一眼,那是“孱头” ;如果看见这些东西而“勃然大怒”,一把火把它们 “烧光”了,以保持自己的“清白”,那是“昏蛋” ;如果无条件地“羡慕”这些东西,连鸦片烟也拿过来大吸特吸,那便是“废物”。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办呢?一不要做“孱头”,二不要做“昏蛋”,三不要做“废物”,而是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对这些东西,要“占有”,要“挑选”,拿来之后,“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要能做到这样,首先是拿来的人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以上见《拿来主义》一文,载《且介亭杂文》)——这一点,我们是能够办到的。因为,这样的人,我们现在多得很,一个有九百多万成员的的政党,和一个大智者大勇者在引导着我们。
(本文原栽1956年8月《文艺报》第16期) 2009年按:毛把洪秀全作为“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近代人,今天同意的人恐怕难找了。但毛那时尚以“向西方寻找真理”为可贵,则很有启发意义。这就是说,原来“西方”也不一切都是“牛鬼蛇神”。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