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致我们的中国读者


  简体中文版的《正念父母心》由我们的好朋友童慧琦博士翻译,出版在即。她是一名临床心理学家,也是一位母亲。我们俩非常高兴,亦觉幸运,同时希望这本书能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非常明白,我们所处的文化与你们有很大的差异。不过,为人父母和养育孩子是人类体验中的普遍部分。在希望、恐惧及内心的运作方面,你我可能有很多的共同点。譬如,我们是多么容易忘记更大的图景,丢失在当下的洞察与内心的平和。尽管东西方社会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但我们希望,这种养育方法能够切实地与你产生共鸣,并在你应对养育中的一些挑战时,为你提供一些新的领悟和方法。

  当然,你们的国家更加古老,你们的传统更加悠久,中华文化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正念在你们的文化中有着更深刻的传承;而在我们这个年轻的国度中,它近年来才开始存在。以唐朝为初始点,出自佛教禅宗静观传统的正念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很多中国人不一定了解这个事实。但这份被称为“正念”的古老智慧,相对于美国来说,更多地属于中国。不过,终,正念关乎的是觉知、开放的内心和智慧,它又确确实实是普世的,可以不同的方式应用于一切社会中。而且,如今中国的主流心理学和医学对正念的兴趣也在日益增长。在更大的世界范围内,关于正念对身心健康和幸福的作用的科学研究与日俱增,你们的国家也是如此。

  这些深邃、古老而根本的原则与练习,能够帮助我们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我们不至于做得太少或太多,不必过分地受制于自身的恐惧和对孩子的期望。与此同时,我们建立起一种明智的环境架构,孩子们可以在此成长,理解他们所进入的世界,并拥有成功生活所需要的技能。

  我们的孩子所进入的这个世界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着更加急速的变化。这意味着,从很多方面来说,孩子们成长的世界我们都不能也不会了解。我们能给予孩子的好的礼物,是我们所提供的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可以滋养和支持更大的自我觉察、情商、一种归属于更大整体的感受,以及一种被称为“自我效能”的感觉。以更大的正念(mindfulness)和心念(heartfulness)来养育(中文的“念”是由“今”“心”组成,在我们眼中,这是一种美妙且根本的领悟),是提高我们自身和孩子的这些品质的强有力方法。通常,孩子们自然就是怀着正念的。对父母来说,挑战在于尽己所能地培育这种清晰、强大、智慧和慈悲的存在,并身体力行地将之贯彻在生活中。这样做需要持续的练习。它并不简单,且重要得令人难以置信。正念更多是一种存在之道,而非技术。在此刻对事物的真实面目敞开,并培育开放的接纳和洞见,这恰是中国禅宗传统中那些丰富的诗、故事等文字记载的精华所在。在曹洞宗中被称为“默照禅”或“无法之法”,这总是能给世俗的日常生活带来生趣。

  接下来你将会读到,正念养育既非“开悟”,也非做个“完美的父母”,或者拥有一个“完美的孩子”。也许你的孩子本身已是完美的……我们相信,只要教导和爱、明晰和坚定相得益彰,只要我们胸襟开阔、心怀高远,并安驻于此刻,孩子就更有可能以理想、健康、有益的方式成为他/她自己。

  培育正念并没有正确的方法,养育也没有正确的方法。正念养育并非是要去遵循某个处方,而是一份有待体验的探险、一种发现,包括从自己的“失败”和“不足”中持续学习。生活本身,包括我们的孩子,成了我们的正念之师。如能敞开内心、允许其发生,孩子自然将教给我们生活的功课。当然,我们与他们的相处,也可以为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提供滋养。因此,他们教我们,我们教他们。经由一些容易的时刻和一些困难的时刻,经由一些美好的时光和一些艰难的时光,我们共同学习、成长。只是,唯有在生活中持续付出关注,并培育了了分明的开放存在,这种学习和成长才有可能发生。

  在这份人生探险中,向你们献上诚挚的祝福!


  乔恩·卡巴金
  麦拉·卡巴金
  2013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