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思念永恒的孩子(1906-1923) 迪特里希·朋霍费尔还很小的时候,一家人租住 在布雷斯劳大学医院附近的一栋别墅里。那时,他和 双胞胎妹妹萨宾娜会很晚不睡,尝试去想象永恒。这 个仪式*后变成了一种游戏,两人各自默想那个词, 清除头脑中的杂念。紧挨着房子的北边有一个墓地, 举行葬礼的时候,马拉着灵车缓缓而来,兄妹俩就扒 着卧室的窗口观看?br/> 永恒。Ewigkeit?br/> 萨宾娜觉得这个词“很长,令人恐惧”,迪特里 希则觉得崇高:他称之为一个“使人敬畏的词”?br/> 有时,他会想象自己临终的情景,躺在床上,家 人和朋友围在四周,即将踏入天堂的大门。他知道自 己要说些什么*后的话,有时候大声演练。不过他不 敢告诉任何人。他希望把死亡当作一位预期要来的客 人——他不想有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不过,有些时 候,他上床时认定死亡在那一晚就要来临,头晕,感 觉卧室的墙壁旋转起来,好像自己处在旋转木马的中 心。他想象自己冲向哥哥姐姐、爸爸妈妈,大声呼救 。他感觉自己今晚就要进入那巨大的奥秘之中,这件 事现在正在发生的感觉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不得不 咬自己的舌头,以确认自己还活着。这样他可以感受 到有朽之人的疼痛感。在这样的时刻,他担心自己受 到了一种“不可治愈的恐惧”的折磨?br/> 兄妹俩有独立卧室后,设计了一种暗号,继续他 们的玄想游戏。迪特里希会用手指在墙上轻轻敲击, 这个“警示的敲击”宣布到了再一次默想永恒的时候 了。再敲一次,表示对这个严肃的主题产生了新想法 ,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其中一人察觉到*终的静默z ——通常是迪特里希。游戏结束之后,他躺着不睡, 房间里**的光亮来自母亲放在边桌上的十字架烛台 。。“晚上我上床,有十四个天使围绕着我”,他可 以听到她的歌声。他非常喜欢这个想法:一个天使“ 穿着小白袍”,站在床边,其他天使则看护各处的孩 子们?br/> 萨宾娜后来写道,迪特里希相信这个夜晚的仪式 使他免遭“撒旦的吞吃”。尽管在他成年后的作品中 极少提到撒旦,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终,死亡更 多是令人着迷,而不是让人害怕,而魔鬼则几乎完全 无法吓到他。“上帝不希望人类担惊受怕”,将来有 一天他会在上层人聚居的伦敦郊区讲道时对会众这样 说。上帝**的盼望,是人类“‘充满激情’和‘饥 渴地’呼求怜悯、爱,以及……恩典。” 与二十世纪大多数新教神学家不同,迪特里希· 朋霍费尔并不是出身于神职人员家庭。1906年2月4日 ,朋霍费尔生于布雷斯劳,在八个孩子中排行第六( 他的双胞胎妹妹第七),父亲是一位天赋极高的人文 主义者,在宗教节日喜欢亲人朋友的聚会甚于去教堂 。朋霍费尔在给圣诞老人的**封信中这样写:“玩 具枪,玩具兵!”。在接下来的许多年中,他的要求 还包括乐器、西装、皮帽、衬衫领带、国外旅行、用 于各种场合的鞋,还有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他的绝 大多数愿望都得到了满足?br/> 一家人住在伯肯沃申路9号,位于布雷斯劳郊外 富人聚居的舍尼希区(Scheitnig)。街对面有一个形 状狭窄的公园,顺着南边老奥德河(Alteoder)的转向 延伸,过了顿布吕克桥(Dombruicke),一直到市动物 园和主教林(Bishop's Forests)。在北面,一条小 路穿过浓密的松树林,通向墓地和精神病医院,迪特 里希的父亲就在那里工作。萨宾娜回忆说,有一个夏 天的午后,她的双胞胎哥哥在家里人招呼吃饭之后失 踪了。当时下西里西亚正经历一场暑热。迪特里希晒 得黝黑,披着“一头亚麻色的头发”,在后院里跑来 跑去,想要躲避蚊虫。*后,他藏到了玫瑰花棚和院 子边缘之间、杂草丛生的一个小花园里。保姆站在走 廊上反复喊他吃饭,迪特里希完全没反应。他丝毫不 顾热浪和不断昏暗的光线,一个人待在花园里的隐秘 处,心满意足。’ 这栋宅子有厚重的墙壁、狭窄的窗户以及高耸的 尖顶,坐落在老奥德河的东岸,对面是一条铺鹅卵石 的街道,毗邻着另一片狭长的林子。建筑外部的拱和 翅托结构令砖石变得生动,而尖顶、屋顶悬挑和桁架 散发着哥特一巴洛克气质。斜脊屋顶和嵌入式的门廊 ,重檐、天窗和眉窗则到处给人留下一种下日耳曼地区农庄的印象。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