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引言:问题孩子,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几个月前,一位我几乎从没打过交道的同事在走廊上把我拉到一边,“可以和你谈谈吗?”她语气急迫地小声说。还没等我开口,她就滔滔不绝地开始讲述自己和8岁的儿子瑞安之间的问题。一年多以来,瑞安变得越来越沮丧、易怒和孤僻。为看似很小的事情而崩溃大哭也成了家常便饭。他越来越不喜欢和朋友玩,常常一个人在房间里待上好几个小时,只用手机玩游戏。学业上几乎每科都不及格,老师们对他注意力涣散和缺乏组织纪律的问题也很无奈。

在半年内,瑞安接受过两位儿科精神病医生和三位心理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一开始他被诊断为注意力缺乏症,然后是高功能自闭症,后是躁郁症。当时他正在做第四次药物治疗,但他母亲觉得每次治疗其实都只起到了反作用。

“现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她皱着眉说,“我觉得真正的问题还没有被查出来。我想知道你对治疗的看法。”

抛开治疗的问题,我先对她说我每天都能见到和瑞安一样“有问题”的孩子,之后告诉她和此问题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电子产品是如何使大脑兴奋起来,然后过度刺激神经系统的,这对儿童的影响尤甚。然后我让她尝试一种貌似过激实则很简单的方法,在那之前先不考虑别的方式,即将瑞安和所有的电子游戏设备如电脑和手机隔离三周——?简而言之,让瑞安进入“电子斋戒”状态。

随着交谈的深入,我的解决方式开始慢慢被她接受,尤其是在她回忆起瑞安正是在一年前,即他出现问题前不久开始使用通信设备——?智能手机。由于迫切地想改变瑞安的现状,我的同事立刻行动起来,执行了我所说的计划。

四周以后,她再次找到我,兴奋不已地告诉我瑞安的现状:“好得太多太多了。”她的表情、动作举止以及言语间都轻松了很多。这次试验给了她足够的动力坚持实行“电子斋戒”计划。六个月后,瑞安不再需要任何药物治疗,他的成绩提高了,又开始和朋友们一起玩耍了。

“他又变成原来的瑞安了。”她骄傲地告诉我。

为什么瑞安会被严重误诊,为他诊疗的都是很受尊敬的专业人士——?其中两位还在洛杉矶重点研究所供职?为什么开了那么多药却没有任何药物对他有效?不幸的是,像瑞安这样的接受精神健康治疗结果却无效的案例并非个例。在我们开始分析那些潜在原因之前,可以先来看看儿童精神健康病症的一些趋势。仅在1994—2003年的10年间,被确诊为抑郁症的儿童数量增加了四倍。而如ADHD(注意力缺乏过动症)、自闭症和抽搐类的儿童精神紊乱症也有上升的趋势。

2002—2005年间,ADHD类药物处方增加了40%。精神疾病目前是儿童残疾申报的头号病因,占2012年所有申报项目的一半,而20年前该因素只占5%—6%。

现在回想一下上文所述的趋势,即儿童社会心理和神经发育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明显增多的趋势是同步的。儿童在家和在学校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同时接触电子产品的年龄也前所未有地低龄化。2—6岁的儿童每天接触时间在2—4小时——?对此年龄段的儿童来说,充足且健康的玩耍对于正常的身体发育至关重要。尽管我们没有电脑课对儿童学习和发育影响的长期统计数据,但是在早期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中设置电脑课程已是十分普遍。凯泽家庭基金会2010年所做的一个大规模调查显示,8—18岁的少年儿童每天花在屏幕前的时间约为7个半小时,比5年前增加了20%。

手持电子产品和移动电话是以上数据增加的主要原因。此类设备危害性更高,原因在于它们离眼睛和身体更近,日常使用的频率更高,且可以在诸如大家交谈、互动的场合中(如开车和在外就餐等)被使用。2005—2009年间,美国儿童持有手机的比例几乎提高了一倍,约1/3的10岁儿童拥有自己的电话。10—19岁的青少年中2/3拥有自己的电话,70%拥有iPad、手提电脑或者有上网功能的电子产品。尼尔森公司2010年的一篇报道称,美国10—19岁青少年每个月平均发短信4000次,平均每天约130次。

毫无疑问,现代生活对孩子的大脑、思维和社交能力发育形成了前所未见的挑战,这是父母和医生以前都没有碰到过的。网络、电子游戏、手机使用的激增成为新现象,而对此过度接触的影响还亟待研究。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iPad和其他手提电脑在短短几年间像风暴一样席卷了我们。尽管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接触电子产品能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不仅仅是浪费时间或者让人久坐不动,但是?很多相关研究要么缺乏系统性,要么过于学术化,一些研究视角有限,仅仅只关注暴力网络游戏或网瘾问题的伤害。此类研究的典型作用不足,一个原因是所谓的典型一直在改变,另一个原因就是相关研究是从多个领域开展的,范围从社会学到量子物理不一而足,因此科研成果更难被归纳。

这样一个不幸的事实会使大众更加困惑:人们每天都会接收到相互矛盾的关于电子产品对大脑影响的信息。人们缺乏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去判断某一学说在方法上是否可靠,和研究者是否有利益冲突,媒体的报道耸人听闻以及某学说声势浩大是否是由于其发布者财大气粗而精心布局的。要弄明白一篇公正的研究报告在说什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收到的只是“适度”使用电子产品的模糊建议,甚至有的人认为要限制使用电子游戏这类设备。他们被告知不能玩暴力电子游戏,然而教育类的电子游戏却可以让孩子在同龄人中占有优势,甚至能提升智力水平。家长大多听说过网瘾和游戏瘾,但只要孩子没达到严重的上瘾描述标准,媒体一般都鼓吹让他们别担心。

总之,很多家长都认同电子产品的使用会对孩子行为和情绪有不良影响,但他们都没有明确的应对方法。他们对孩子在家和学校对电子产品的痴迷感到无所适从。与此同时,家长们都敏锐地发现,家庭中出现至少一个“问题儿童”的现象日益普遍,而且孩子的障碍已经严重到家长和老师必须去寻求专业医师帮助的程度。由于这些孩子的问题包括情绪崩溃、成绩下降或不再交朋友,家长们越来越迫切地想找到解决办法。

孩子们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像瑞安一样,很多小孩表现出难以统一描述却很有破坏性的症状,这让医生、老师和家长们都很困惑,出于想要尽快定义此类问题的动机,他们经常做出武断甚至错误的诊断。总而言之,这些孩子是异常的,即他们一遇到压力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兴奋水平。事实上,在2013年,一种受到争议的新病症——?破坏性情绪异常失调,简称DMDD——?在人们期待已久的《精神疾病特征和统计数据手册》第五版(DSM-5)中粉墨登场。于是关于儿童长期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易崩溃和对立违抗行为的描述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我们有合理的理由相信,这些孩子有的是被误诊为躁郁症或其他疾病,然后被迫用抗精神病药剂治疗。面对此类诊断增多的情况,精神科医生认为有必要定义出一种更符合这些儿童症状的疾病,尽管他们并不能提供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些症状的的确确代表一种真实存在的、器质性的精神健康疾病。

如果这种被归结为调节障碍的“疾病”并不是一种神秘的新型瘟疫,而只是由环境引起的呢?问问我们自己;“我们孩子的生活环境与上一代人相比的变化是什么?”答案肯定不会是麸质、杀虫剂、塑料或食用色素,而是网络、手机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出现。有没有可能,DMDD其实只是电子产品持续轰炸大脑使其短路的副产品呢?

如果全盘禁用此类电子产品就能够缓解症状,而且效果立竿见影呢?

一位心理医生的惊人发现

21世纪初我就发现电子产品的不良影响了,当时我正在帮助一些情绪特别敏感的病人。他们都是因为受到心理创伤而导致精神疾病恶化的儿童。他们有的住在集体宿舍,有的住在孤儿院,还有的是被领养。不管当前情况如何,他们的身体反应都有一些相似的症状,即由于重复创伤导致大脑和身体出现巨大变化,也就是在感知压力时“一触即发”的反应,这让他们幼小的躯体一直处于“战斗或逃跑”的状态。这种状态容易有情绪化反应、不遵守指令、受到小挫折就崩溃、生理激发水平高(非常“蠢蠢欲动”)等症状。

通过多年对这些敏感孩子们的观察,我发现,即使这类孩子只玩一小会儿电子游戏,也能触发他们战斗或逃跑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却一直被我们用刻板的理疗和药物来解决。于是我开始指导家长和儿童之家的职员们,不让这类孩子玩任何电子游戏。这些孩子们已经有太多压力了,为什么还要火上浇油?尽管孩子们一开始会抵触,但一旦遵从我的建议,很多非常严重的症状都能迅速得到缓解。

我在社区治疗中心曾遇到一个效果特别显著的案例。每周治疗小组成员会面时,我都会给大家竭力讲述上周发生的不好的事件,以便对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改变用药物来治疗孩子们的行为。这个中心的每一间屋子里都设有电子游戏机,用来作为对孩子们良好行为的鼓励。然而每周我都能听到诸如此类的话:“雅克布上周六和罗伯特一起玩电游的时候打了他的头。”或者“杰奎因是上周三一个受到奖励的孩子,所以我们让他玩了一会儿电子游戏,但后他却非常愤怒地砸了一把椅子。”

我常常会很恼火地问:“到底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准备电子游戏机呢?”绝大多数时候我的抱怨就像在对牛弹琴,但某一天周会之后,一位员工跟我说,他们也怀疑游戏机也许是问题所在。中心的领导开了一次会,决定把游戏机搬走,看看能不能让整个中心的孩子们安静一些。不出我所料,一个月以后,该中心的“特殊事故报告”(如带有攻击性之类的过激行为)的数量降低了1/3。有意思的是,职员们还发现,孩子们很快就不再问电子游戏的事情,而且很自然地转向其他更健康的活动。几年以后,一位提议搬走游戏机的男员工再次联系到我,问我是否还在从事这种治疗方式的研究,还说可以写一份证明信给我。他说这种方式促成了孩子们行为模式的巨大改变,但是给孩子们玩电子游戏的现象却一直存在。早些时候我还发现一些患了抽搐症或者妥瑞症的孩子对游戏机的影响也特别敏感。这些孩子大脑一些区域一旦过于敏感,就会出现不自觉的动作行为。而玩游戏机导致的症状恶化在这些孩子中就更加明显。游戏会使其中一部分人抽搐的频率和严重性上升,而另一些则是患病的可能性提高。对于这些不幸的病人来说,远离游戏机经常能极大缓解病情,有时甚至能达到完全不必用药的程度。

对于所有这类孩子来说,玩电游能通过使大脑和身体过度兴奋而导致神经和心理症状恶化。尽管我一开始的研究和努力只是针对电游的,可过了一段时间我就发现,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很显然和其他互动性屏幕设备也有关,比如笔记本电脑和智能电话。然后我发现,这种负面影响不光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孩子很明显,对于“常见的”多动症患儿也一样。终,我发现即便是“普通的”(没有任何病症的)孩子也会碰到不那么但还是很严重的症状——?这就证明不光是非常敏感或者有心理疾病的孩子,任何孩子都有被影响的可能。

确信找到了明显的关联性之后,我开始在处方中更广泛而严格地下电游限制令——?这样做的效果令人吃惊。尽管有极少的孩子确对电游“上瘾”,但我发现绝大部分的孩子放弃玩电游之后,只要几天或者几周时间,一些症状就能改变,这和使用安非他明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看到了治疗前后的差别,于是我将这种治疗方式称为“电子斋戒”,开始追踪客观指标的变化(如成绩或者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然后观察当病人不可避免地“重新启用”屏幕时又会发生什么。我留心观察要怎样说服家长、他们对此有怎样的担忧,以及我的话所起到的作用。通过长期观察这些孩子,我弄清了哪些方式管用而哪些不行,我还注意到,在几乎完全取消电子产品的案例中,这种改善更是突飞猛进。当然我也发现了电子产品卷土重来的案例,这很像节食或者财务管理——?电子产品管理也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

重要的是,我发现,家长们越多了解电子产品和病症之间的关联性,就能越好地规范电子产品的使用,也就能越快地在问题大爆发之前着手处理。我开了一个在线课程分享自己的经验(搜索“救救你孩子的大脑”),收到了几十封来自全球各地母亲们的信,她们的案例也值得我学习。很多妈妈说,她们本能地感到电子产品有可能是孩子病症的始作俑者,但是这种担忧却被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忽略了。听到其他家长坚持主张孩子应丢弃电子产品的故事,得知我的观点有共鸣、有如此积极的效果,我很受鼓舞。

非常偶然的是,当我自己还在指导家长们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我居然也感到自己对电子产品的明显不适!如果我花好几个小时使用电脑,尤其是长时间上网进行海量信息研究时,我就会出现异常:健忘,找我先生的碴儿,睡得很早等。甚至每当我过久使用笔记本电脑之后,眼睛周围就会长疹子。我不得不想些办法,让自己的大脑和身体能够容忍我必须面对电脑的时间;所幸我发现了很多有用的策略,我将会在第十章与大家讨论分享。

大约五年前,我将研究领域拓展到了令人着迷的综合医学世界。全科医师会从整体维度看病人,他们系统性地揭示环境影响——?诸如饮食不当、缺乏锻炼或者接触毒素等——?有可能造成患病或者使疾病久治不愈。修正这些因素不仅可以减少病情恶化的概率,还能让身体逐渐恢复,得以自愈。总之,对大多数慢性病,全科医师更喜欢使用自然而非药物的方式,虽然他们也开药,但会探索更保守的用药方式。这是因为,撇开众所周知的糟糕的副作用不谈,我们还发现很多药物(包括精神药物)会消耗多种营养物质,或者导致大脑或身体其他新陈代谢的不平衡。在精神科,用药物解决某个问题但又造成另一个问题的现象司空见惯。举例来说,帮助你集中注意力的药物常常会导致睡眠障碍,可以缓解你情绪的药物常常使你嗜睡或发胖。因此,避免对儿童——?大脑和身体更脆弱的人群——?使用不必要的药物,这一点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并不是说精神药物对儿童永远不适用;确实,有时候它们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药物在使用上必须适当,必须权衡利弊,必须和其他治疗手段结合,以尽可能减少用量。所以,仅仅为了对付我们本来可控的环境因素的过度刺激就使用药物当然是不合理的了。

让人惊异的是,竟然有那么多慢性病是生活方式造成的。但就算要付出更多精力,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都应以一种自然、综合的方式去治疗,而不是开出处方药以求治疗立竿见影。做到了这样,其实有很多问题都可以好转的,这一点也会让人非常惊异。

如何使用此书

本书旨在揭露并解释使用互动式电子产品是如何导致并加剧精神疾病的,并为父母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部分介绍了所谓电子屏幕综合征(ESS)的现象——?以过度反应(战斗或逃跑)和情绪不稳定为特征的、因过多接触电子产品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并一一列举从严重情绪问题到略带孤僻行为或社交问题的孩子的案例。然后探索电子产品是如何介入儿童生理系统,改变其大脑化学物质、激发水平、激素和睡眠,终影响思考、情绪、行为和社交技能的。还会讲到这样的改变是如何伪装成典型的精神疾病——?不管实际上该儿童是否有任何潜在的疾病——?然后从多个维度加剧障碍的。同时还会讲到“无屏幕”的大脑如何在几周、几个月、几年时间内获得进步。

第二部分会提供一个细节化的、手把手的计划以使ESS的有害效应小化,我与数百名儿童及其家长曾共同使用过这个计划。这个有效的计划执行起来需要四周时间,由一周的准备阶段、三周的“电子斋戒”阶段组成,可以有效地“重启”儿童的大脑。该计划要靠恰当的筹划和组织,我会给你很多实用的指导帮你做好成功的准备,也会教你如何处理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应对别人的反对等。你还能学到有关重启之后如何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技巧,包括短期的和长期的。第三部分阐述了家长们开始执行该计划时一定会提出的问题——?学校需要使用电子产品怎么办;如果不可能完全放弃电子产品,又该怎么来保护孩子;怎么在社区建立同盟军;等等。全书后还有三个附录,一个表格列出了电子产品的多种生理危害,一个阐述了电子产品辐射的潜在危害,后一个则回答了父母们经常问的一些问题。

可能你会想直接跳到重启这一部分(第二部分),直接翻看此书的精华内容,使计划效果化,但我还是建议你先读部分。你对ESS本质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动力去完成计划。但如果你实在是很急迫地要开始,也可以在“斋戒”周再读部分。我希望此书能给予你动力去采取行动,并激励你实施这一有效、范围广、100%安全且不花钱的治疗策略。

你希望重启计划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基于500多名儿童、青少年和青年严格实施“电子斋戒”的数据,并观察“斋戒”中和“斋戒”后的变化,我发现,被确诊为精神疾病的儿童中有约80%得到显著改善(症状减轻至少50%),此种改善是指所有精神病症状和所有诊断类目的。在不存在既有问题的儿童中,这个比例还会更高,而那些能够积极响应的人中约有一半能够痊愈(不再发脾气、过敏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另一半也能有显著改善。所以你可以期待一个注意力更集中、更有组织性纪律性,以及具有更成熟的社交互动性的、更快乐的儿童。除了缓解ESS糟的症状之外,我的目标是,让你的孩子在大脑、思想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都能得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