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井冈山北麓的莽莽丛林之中,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属当时的宁冈县管辖。1928年4月下旬,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这里隆重会师。这便是中国现代史、革命史、党史、军史都必须记上一笔的“井冈山会师”。、朱德这两个各率起义军艰苦转战的人民军队领导者在这里握手,从此,朱德、开始了长达48年亲密合作的生涯。朱德、被简化为“朱毛”,许多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朱毛”是一个人。“朱毛”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特殊符号。
两军会师以后,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28年6 月按中共中央规定,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不久改编为四个团)。从此,朱德、领导的红军便被称为“朱毛红军”,这是一支令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的部队,也是令蒋介石寝食难安的部队。
和朱德率领的部队会师,增强了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的力量,为进一步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红四军成立后,由于南方各省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处于暂时稳定时期,国民党军队连续向井冈山根据地“进剿”。、朱德把红军和赤卫队的作战经验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十六字诀。十六字诀是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它是从敌强我弱这一特点出发,趋利避害,避实就虚,灵活机动,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从而改变敌我双方力量对比。人民军队的后来战略战术,就是从十六字诀发展而来的。
井冈山会师后,红四军在、朱德指挥下,先后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二、第三、第四次“进剿”和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第二次 “会剿”。1928年12月11日,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领平江起义后组成的红五军700多人,从湘鄂赣边的平江、浏阳地区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这两支红军的会师,进一步增强了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的力量。
粉碎国民党军队二次“会剿”后,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大恐慌。1928年12月,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在朱培德、何键、金汉鼎的指挥下,以六个旅3万人的兵力,分五路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
为了打破敌人的“会剿”,1929年1月4日,前委书记在江西宁冈县柏露村召开由中共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和红五军军委以及各县县委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议决定采取“攻势的防御” 方针,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红五军主力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由、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以便解决由于敌人的军事“会剿 ”和经济封锁造成的困难,以内线和外线相互配合的办法打破敌军的“会剿”,保卫和发展根据地。
1月14日,、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 3600多人离开井冈山根据地,踏上转战赣南的艰难行程。由于脱离根据地作战,一时没有地方党组织的接应和群众的配合,红四军在大庾、平顶坳、崇仙圩、圳下、瑞金接连失利。这时,正值隆冬,天寒地冻,后有追兵,险象环生,红四军似乎面临着成立以来的绝境。然而,机会来了。这个转瞬即失的机会被、朱德等抓住了。
2月9曰,红四军来到瑞金县城以北60里的大柏地。大柏地东西两边峰岭相接,山高林密,中间是一个凹形狭长地带,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外面。这天,正是农历除夕,当地群众不了解红军,都躲到山上去了,紧紧围追红四军的赣军刘士毅旅两个团,因为红军之前接连失利,已经难以坚持了,因此孤军冒进,穷追不舍,想立大功。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认为可以在大柏地打伏击,决定布置成长形“口袋阵” ,以主要兵力埋伏在瑞金通往宁都的道路两侧的密林中,以一部分兵力引诱敌人进入伏击圈。
2月10日下午,红四军一部把刘士毅部两个团诱进“口袋阵”底部,东、西两伏兵向后迂回,扎住“ 口袋”。这是关系到红四军主力下山后生死存亡的关键一仗,紧急关头朱德亲自带队冲在前头,连平时不摸枪的,也提枪带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锋。在朱、毛带领下,全军将士奋勇作战。由于弹药缺乏,红军用刺刀、枪托同敌人搏斗,甚至连树枝石块都用上了。战至第二天下午,红军全歼被围敌军,俘虏正副团长以下800余人,缴枪800余支,机关枪6挺,刘士毅率残部退往赣州。P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