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吃肉粿当早餐,是大湾、新化、永康一带民众生活记忆的一 部分。将一颗颗白嫩的肉粿放在铁板上,煎到外皮金黄酥脆后 加上一颗现煎的荷包蛋,后再佐以虱目鱼勾芡的羹,撒点香菜, 飘着热腾腾香气的肉粿无疑是美味与饱足感兼具的地道台南早餐。 
发明“仑仔顶肉粿”的黄水波住在永康番薯厝。8 岁丧父后, 身为长兄的他体恤母亲缠了小脚无法外出讨生活,开始卖猪血汤 赚钱养家,后来辗转发明了肉粿。9 岁开始,他每天挑着担子从永 康走到邻近的仑仔顶做生意,还搭配转盘游戏,客人转中几颗就可 以吃几颗,许多老一辈的新化人对于童年“转盘呷肉粿”仍有记忆。 
渐渐有了名气的仑仔顶肉粿让黄水波挣到了钱,他也乐于传授手艺。目前,邻近庄头贩卖肉粿的 人,制作方法多承袭自黄水波。晚年, 他的儿媳也继承这份家业,如今已传承 至第三代。三代以来,肉粿的好口味始终如一,不同的是,昔日传统羹料以狗母鱼作料,由于鱼刺太多,从第二代 开始已改为虱目鱼;此外,传统肉粿做法是将肉臊包入米浆中,今日则是在纯肉粿之外添加上肉燥。另 外,为了增加顾客的多样性选择,也贩卖肉粽、凉面等小吃。 

目前在大湾贩卖肉粿的黄文娟说,家中爸妈、自己和胞弟分 别在四个据点卖肉粿,她和爸爸休周日,妈妈和弟弟则休周一, 为了避免顾客扑空,一家人错开休假。 
黄文娟说,小时候只要听到妈妈叫喊就会装睡,全家人为了 肉粿几乎全年无休,她也没能享受该有的童年和假日时光。她 说,凌晨三四点就必须起床开始制作肉粿,5点准备出门做生 意,一天卖个百来碗才休息,下午又得开始为隔天做准备。 
然而,这门生意毕竟养活了一家老小。黄文娟说,纵然辛苦 也没想过放手不做,“因为,这是从小吃到大的滋味啊!”为了传 承这份好味道,黄家一家子始终齐心,分散在不同据点,各自用 美味款待每位上门的客人。肉粿口感独特,其他地方模仿不来, 吸引了许多外县市民众慕名前来品尝。谈及不少店家也打着仑仔 顶的名号做生意,黄文娟无奈地说,地名无法注册成店名,确实 常有客人抱怨吃错家;她也只能苦笑,强调会继续坚守好味道, 顾客自然能分辨味道的差异。 
她说,很多老主顾一吃就是好几十年,从阿公那一代吃到现 在。她认为,看似普通不过的肉粿,能够不被时代淘汰,关键就 是口味独特,加上保有浓浓的古早味,才会吸引旧识新知前来品 尝。黄文娟不好意思说的是,除了老店名气响,客人看重的还有 店家浓厚的人情味,要不要加蛋、要不要加辣,她都努力记在心 里,让客人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