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不要把爱和孩子的表现挂钩

    曾经有一个老师对我说过这样的一件事。有一次,她的班上评选出了进步的孩子。而当她把荣誉给那个孩子并且表扬他时,孩子却拒绝了。他说:“老师,你别表扬我,我是经不起表扬的。”仔细想一想,你的孩子是否也说过同样的话?

教育中我非常反对一种做法,就是家长对孩子说:孩子,你下一次要是考前十名或者前三名,我就给你奖励,带你看电影,吃肯德基,或者买玩具……不管孩子是吃肯德基还是买玩具,都应该基于他需要、想要,是不应该跟他表现得好不好有一点关系的。如果家长把这个跟孩子的表现挂起钩来,孩子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我表现得好,父母就会爱我多一点;如果我表现得糟糕呢?就会对我不好,不爱我了。

各位,我们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论这个孩子多么的优秀,或是多么的普通,对他的爱都是一样,是不能因为他的表现有所增加或减少的;是我爱你就是爱你,跟你的表现没有关系。

成绩考差了,我跟你一起来总结。但那也只是跟成绩本身有关系,跟你个人没有关系。我夸你表现得好,是因为这件事情上你表现得好;就算你表现得很糟糕,做了错事,我爱你也一样多。但是,例如吸毒这种行为我不接受。我会对你做思想工作,甚至还会惩罚你、揍你。但我不接受, 只是不接受这种行为。即使惩罚你、揍你,我心中对你的爱和之前是一模一样的。

可我们很多家长,总是会把孩子的表现跟我们对他的爱挂起钩来。孩子这次退步了,就告诉他下个礼拜的旅游取消,甚至是什么?“晚上给我别吃饭”,是不是这样子?那孩子的感受会是什么?是“父母不爱我了”,或者“爱我少了”。曾经有一个学校的老师跟我说,有一次,她的班上评选出了进步的孩子。当她把荣誉给那孩子的时候,孩子却不敢接受。孩子对她说:“老师,你别表扬我,我是经不起表扬的。你一表扬我,我就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学习成绩还会下滑。”那么,为什么这个孩子不敢接受老师的表扬呢? 按理说,每个孩子都是渴望被表扬的,就像我们肚子饿的时候都是渴望填饱肚子的。但在渴望的情况下,他却不敢接受,原因在哪?因为他担心,担心下次要是表现得不好甚至退步了,老师肯定是要批评的。

老师也好,家长也好,我们内心是不接受孩子退步的。很多时候,我们嘴上说着“很好、很好”,内心却在说“你下次可要更好”。我们内心是不是总有这种潜台词?那当孩子收到这个潜台词的时候,他当然会感到不安全,会担心下次做得不好怎么办。我们总在要求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但是,别说一个孩子,就是我们成年人,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样的事情可能吗?

所以,无论老师或者家长,我们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明白:孩子这次进步了,很好,明天退步一点,那也是正常的;这次考好了,很好,下一次,掉下来几名,没关系, 正常的嘛。千万别孩子进步了,就说“很好很好”;退步了,眼神立马就变了,紧跟着就说:“上次表扬了你,就飘起来了是吧?骄傲了是吧?早就告诉你了……你要好好总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永远满足我们的期望。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把我们的孩子放在“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个无底洞里了。

我们真的爱孩子,千万不要再把对孩子的爱和他的表现挂钩。我们爱孩子,就要在信念上,从我们的内心深处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永远不会变,更跟他的表现无关。

 

   孩子收不到的爱,不是真的爱

我们父母经常会犯一个错,那就是用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自己对孩子的爱。但是,如果被爱的那个人,也就是我们的孩子感受不到这些爱,那付出再多也是无用功。

很多家长都跟我说,他知道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不把爱和孩子的表现挂钩。可现在的问题是,孩子根本就感觉不到他的爱。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在太原碰到一位爸爸。他一直跟我说自己对孩子多么多么地爱,为了更好地和孩子交流,自己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孩子丝毫不领情,回家后不理他,也不听他的话。每次他想跟孩子说点什么,孩子的反应都是:“哎呀,别说了, 别说了,我知道了。”弄得他每次都没办法继续往下说。

听完这个爸爸的话之后,我问他:“你真的很爱你的孩子?”“当然!”“那你具体描述一下,你是怎样爱孩子的?”“我是全身心地爱他啊!如果他遇到危险的话,我甚至可以拿我的命去保护他。”

各位,你们觉得这个爸爸是真的如他所说,很爱很爱自己的孩子吗?听起来,貌似是这样的,是吧?但是,我之前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在非洲的一个牧场里,有三只狮子试图攻击牛群。于是,公牛爸爸们不顾一切地拼死保护小牛崽们,结果五六头公牛居然把三只狮子顶跑了,它们的孩子被保护了下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作为父母,舍命保护孩子是天性。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类呢?

接着,我又问他:“既然你说很爱你的孩子,那我问你几个问题。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知不知道他要好的同学是谁?”

“这个我不知道。”他的回答很诚实。

“那你知不知道,你的孩子喜欢穿什么样子的衣服?”

“这个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你的孩子喜欢看什么书?”

“这个我不知道。”

“你知不知道,你的孩子喜欢的明星是谁?”

“这个我不知道。”

……

我问了十几个问题,他一个都不知道。各位!如果这十几个问题,有几个不知道那还说得过去。十几个!一个都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下,他居然还说自己是真的很爱很爱孩子?

他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停留在嘴巴上的,是不是?那既然你都没有兴趣去了解孩子,除了学习成绩对孩子的世界一无所知,根本就不知道孩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怎么可能跟他聊得来?那既然连聊都没法聊,你对他的这种爱,他可能收得到吗?所以我说,孩子收不到的爱,不是真的爱。

曾经有人在一个初中学校,对一百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做调查。调查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爸爸和妈妈,你们爱你们的孩子吗?”答案是惊人的统一,爱!之后,调查人员又用同样的问题去问这一百位学生:“孩子,你觉得你的爸爸妈妈爱你吗?”你们知道答案是怎么样的? 只有百分之六十多的学生回答“爱”,有百分之三十之多的学生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也就是说,认为父母不爱自己的学生占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的学生是收不到父母的爱的,是不是?那对这些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不爱自己的。

我还经常听到孩子说这样的话:“我知道父母心里是爱我的。”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我知道他们爱我,但是我收不到,不是吗!

那么,我们父母的爱如何才能被孩子收到呢?关心孩子的温饱冷暖只能算步,这一步我相信很多父母都能做到;然后是保护孩子的安全,避免各种意外伤害;再进一步,就是去真正地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要做到这一步,不容易!

但是,只要你放下内心的一些执着和成见,以孩子的感受为核心,对他的喜怒哀乐都很重视,并且给予孩子信任, 那你很快就能看到孩子真实的一面和他的世界。当你真正看到孩子的世界,你和孩子的交流就不会只停留在“作业做完了没有”“考试准备考多少分”这种层面上。你和他的关系建立起来了,孩子自然就能够收到你的爱。

 

    表扬孩子时别说“但是”

对孩子而言,他们听到心里去的都是“但是”之后的话。所以,不管你之前说了多少表扬、夸奖他们的话,只要有这个“但是”在,一切的褒奖都是无效的。

我记得儿子读初二的时候,有一天我去接他。那一天,我故意早到了半个小时。我就想去找老师聊聊,了解一下他的学习情况,看看他近表现得怎么样。我找到儿子的班主任,也是他的英语老师,吴老师,跟他聊了半个小时。放学接儿子上车后,我就跟他说:“儿子,刚才爸爸碰到你们班主任吴老师了。”我儿子看着我说:“爸爸,你刚才不是碰到,是找到,碰到和找到是不一样的。吴老师说了什么?”我一边在心里感叹儿子好厉害,一边说:“吴老师说你近表现得很好, 你又进步了。”我正想说下去,他马上说:“爸爸,你直接说‘但是’吧。”因为在此之前,我说过很多的“但是”,他已经知道我说话的套路了。说了几句表扬的话以后,我接着就说他还要继续努力,哪里还要改正、提高等。

后来我明白了,每次我这样说话的时候,孩子是根本收不到我前面对他的夸奖和表扬的。他听到心里去的就只有“但是”之后的话。而事实上,我真正想说的也确实是“但是”之后的那些话。孩子们是很敏感的,他们非常清楚,哪些才是你想要表达、想要对他说的。那这种欣赏就是假的, 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孩子也不会有被欣赏的那种喜悦自豪的感觉。后来我就不这么做了。

这是后来有一次考试,我儿子的成绩单:

语文

(满分: 150)

数学

(满分: 100)

物理

(满分: 100)

化学

(满分: 100)

英语

(满分:100)

总成绩

61

( 不及格)

100

95

(全班第二)

92

( 全班第三)

78

( 不到平均分)

全班第12,上一次是全班

 

 

 

 

 

 

 

 

 

 

 

 

收到这张成绩单后,我决定跟儿子聊一聊。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就问儿子:“儿子,你数学这次考了满分。你们班上有几个满分?”

“两个。”儿子随口回答。

“满分就只有两个人啊,那你太厉害了。你们学校可是号称数学家的摇篮,像苏步青、谷超豪这些一流的数学家, 都是你们学校出来的。在这样的学校里面,你居然还能够考满分,那不得了。你知道吗,当年老爸学习成绩也是不错的。但是到了高中,我的数学基本上没有超过80分过。你居然能考满分,太厉害了!物理呢?你考第几?”

“物理我第二,是97。”

“你第二,也很厉害。化学?”

“化学我第三,是95。”

“那数理化,你都是班里前三名了!将来考理科的话, 你太有优势了。太厉害了,居然能够全部考前三名。”

然后他看着我说:“爸爸,你没有看到我的语文只有61 分吗?”

我说:“怎么回事,语文怎么只有61分?初升高的考试,你的语文可是全班的。”

“爸爸,你知道吗?语文的作文满分是60分,可是这次我的作文只得了20分,扣掉了40分。”

“这是怎么回事?我记得,你的作文一直写得很好啊。”

“哎呀,这次我是想往一个新颖的角度去写。结果改卷的老师说我写离题了,就只给了20分。”

“哦,这样啊,那怎么办呢?”

“爸爸,我总结过了。以后,我平时写作文就写得新颖一点。要是考试,特别是大考试的时候,我就写得稳当一点。”

“你能这样思考问题,我觉得你这次考离题了比不考离题还要好。因为你有经验了,你知道大考的时候该怎么办了,这个是太好了。不过,你的英语是怎么啦?你原来是外国语学校毕业的。而且,你之前每次都是考得很好啊。”

“爸爸,你不知道,其实我的英语不好。”

“你每次英语成绩都那么高,怎么会不好呢?”

“我就是会考而已。但我的英语基础一点也不好,特别是我的听力。这次考试,我的听力丢分多,再加上还有其他地方的错误,后的分数就不到班级平均分了。”

“啊,是这样子,那怎么办?”

“我想过了,我决定以后每天上午听15分钟英语,晚上睡觉前也听15分钟英语。”

“你能坚持吗?”

“能坚持。如果我忘了的话,你们提醒我一下就好了。”

“那这个事情,我是不会干的。你找你妈妈,让你妈妈提醒你。你可以在平时,自己听的时候,把声音放得响一点。这样,万一你忘记的那天,妈妈听不到放英语的声音, 自然就会提醒你了。这样你看可不可以?”

“嗯,可以。”

之后我又对儿子说:“儿子,你这样总结之后,爸爸坚定地相信,你下一次的语文、英语也会考得像数理化那么好。”然后我就结束了和儿子的谈话。

我这样和儿子聊完后,他感觉怎么样我没问过他,但儿子离开时,我看到他脸上堆满了笑容,表情、肢体都很轻松,走路也很有劲儿。之前我每次按照那种带着“但是”的方式跟他说完,他是怎么样的呢?不说话,低着头走了,走路一点力气都没有,背都直不起来。恐怕很多家长现在跟孩子聊完都是我以前那样的情况。

为什么区别这么大呢?是因为我一拿到成绩单,首先就看到了儿子考得好的那几门课,而且也客观地分析了一下, 考得是真的很不错的。我找儿子聊天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批评他,或者挑他的刺,不是为了说“但是”,而是为了把儿子的情绪调整好,帮助他找到下一步的学习方法。怀着这样的一种想法,所以我对孩子说出来的话是:“你经过这样的一个总结,爸爸相信你,下一次语文跟英语也会考得像数理化那么好的。”这是什么?是相信,是真的欣赏。相信,是一种力量,会把人的心理能量往上拉的一个很有魔力的词。就是因为我给他传达的是这样正面的力量,所以孩子听完立刻就精神抖擞、信心满满了。而且,在整个对话当中,我都是引导孩子说,而不是我自己说一些大道理,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所以说,有“但是”的欣赏根本不是真正的欣赏。那是假的,都是铺垫,为了后面批评他、指责他而做的铺垫。这样的欣赏,肯定是没有效果的,是无效的,孩子的反应就像我的孩子原来对我说的那样,你直接说“但是”吧。

&产品特色

1.作者权威,20年来通过对教练技术、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神经语言学科等学科的深入研究,目前在全国各地的许多培训平台开设有他的《教练型父母》课程。

2.内容更实用,内容系作者根据多年的教练经验和家庭教育工作总结成,对于广大父母来说更具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