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记游记过合浦【原文】余自海康①适②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自兴廉村③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④。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疍⑤并海即白石⑥。是日六月晦⑦,无月,碇⑧宿大海中。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⑨,复厄于此乎⑩?”稚子过在旁鼾睡,呼不应。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注释】①海康:现在广东雷州半岛中部。②适:到……去的意思。③兴廉村:今广东遂溪。④官寨:今广东廉江。古有官寨港,在县西南百二十里,源出廉州府废石康县之六牛山,南流二十里入永安大海,近官寨盐场,因名。《通志》云:县东南三十里有两家滩,海澳通大海,贼船多泊此,为石城、遂溪两县之襟要,向设军防守。⑤疍:疍民,海船上居民,今海边渔民先人。⑥白石:今山口镇。⑦晦:阴历每月后一天。⑧碇:系船的石礅。⑨已济徐闻:已经渡过海到达徐闻了。徐闻,现为雷州半岛的一个地区。海安位于徐闻内,离海口近,是出海必须要经过的地方。⑩复厄于此乎:难道又要在海里遭遇灾难吗?厄,困厄,灾难。稚子过:苏轼幼子苏过。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译文】我从海康到合浦去,遇上连日大雨,河上的桥梁都被冲毁了,大水无边无际。我从兴廉村的净行院下来坐小船到官寨,听说从此地往西都在涨水,没有能用的桥或者船。有人劝我乘坐水上人家的船出海到白石去。当天是六月的后一天,天上没有月亮,我们停船留宿在大海的中央。四周天水相接,能看到漫天的星辰和银河。我坐起来环顾四周,叹息着说:“我为什么会多次遇到这种险情!本来已经渡过徐闻,又被困在这里吗?”小儿子苏过在一旁睡得很熟,叫他也没有回应。我自己撰写的《书》《易》《论语》都带在身边,是存于世间的的版本。我摩挲着这些书叹道:“上天不会想要这些书就此绝版的,我们一定能渡过这片大水。”第二天果然渡过了合浦。七月四日我在合浦记下了这件事,当时是元符三年。逸人游浙东【原文】到杭州一游龙井,谒辩才①遗像,仍持密云团②为献龙井③。孤山④下有石室,室前有六一泉⑤,白而甘,当往一酌⑥。湖上寿星院竹极伟,其傍⑦智果院有参寥泉及新泉,皆甘冷异常,当时往一酌,仍寻参寥子、妙总师之遗迹,见颖沙弥亦当致意。灵隐寺⑧后高峰塔一上五里,上有僧不下三十馀年矣,不知今在否?亦可一往。【注释】①辩才:天竺僧人,宋朝元丰二年(1079)来华,住在龙井寿圣院,后圆寂于此。②密云团:宋代贡茶,密云龙井茶团饼的简称。③为献龙井:当作祭献龙井辩才的物品。④孤山:杭州西湖内山的名称。⑤六一泉:原本孤山是没有泉水的,苏轼在此发现泉水,就取名叫六一泉,也是为了纪念他的老师——六一居士欧阳修。⑥白而甘,当往一酌:泉水白色并且很甘甜,应当去小酌一番。酌:饮酒。⑦傍:依傍。⑧灵隐寺:位于西湖附近,靠近灵隐山。【译文】到杭州后,去龙井寺游玩,拜谒辩才和尚的遗像,还拿着密云团茶进献给他。一座孤山下有间石室,石室前有一口六一泉,泉水白色并且很甘甜,应当去小酌一番。湖上的寿星院竹子长得非常雄伟,依傍着的智果院里有参廖泉和新泉,这两口泉都非常甘甜寒冷。也应该前去泉水那里小酌。还要找找参寥子和妙总师的遗迹,见到颖沙弥也应当致以敬意。灵隐寺后面有座高峰塔,爬上去有五里地,据说有僧人上去之后三十余年未曾下山,不知道他现在还在不在那里?也应该去那里看看。记承天寺①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③,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④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⑦。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注释】①承天寺:现位于湖北黄冈。苏轼因“乌台诗案”在元丰三年到六年(1080-1083)被贬黄州,曾夜游承天寺。②解衣欲睡:脱了衣服打算睡觉。欲:副词,打算、将要。③念无与乐者:想到没有一起分享这种快乐的人。者:助词,……的人。④相与:一起。⑤庭下如积水空明: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有水一样空净、明澈。⑥水中藻荇交横:水中还有水藻和荇菜在交错着。⑦盖竹柏影也:原来是竹柏的影子。盖:原来。【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的晚上,我已经脱了衣服打算睡觉。月色照进房里来,便很高兴地起床出门,欣赏月色。想到没有一起分享这种快乐的人,便走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二人一起,到庭院中去散步。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有水一样空净、明澈,水中还有水藻和荇菜在交错着,是竹柏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柏呢?只是少了我们这两个能欣赏这美景的闲人吧。游沙湖【原文】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①,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②,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③。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④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⑤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⑥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⑦剧饮而归。【译文】①因往相田得疾:因为去查看田地而生了病。往:到……去。②颖悟绝人:非常聪慧。③辄深了人意:便能明白理解其中的意思。辄:副词,于是、就的意思。④蕲(qí)水:因为蕲河而得名,苏轼时期属于黄州,今在湖北境内。⑤王逸少:王羲之,书法家,字逸少。⑥子规:杜鹃鸟。⑦是日:当日,这一天。【译文】黄州东南三十里方向是沙湖,也叫螺师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因为去查看田地而生了病,听说麻桥有个人叫庞安常,医术很好但是个聋子,便前去找他治病。安常虽然听不见,但非常聪明。我用纸写字给他看,不用写几个,他就能很准确地明白我的意思。我开玩笑对他说:“我以手为口,你以眼为耳,都是不同于常人的人呀。”病好之后,我和他一起去清泉寺游玩。这座寺庙在蕲水郭门之外大约二里地,那里有王羲之洗笔用的泉水,水非常甘甜。下游靠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我做了一首词:“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一天畅饮了一番才回去。记游松江【原文】吾昔自杭移高密①,与杨元素②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③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④。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⑤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其略云:“见说贤人聚吴分⑥,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坐客欢甚⑦,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今七年耳,子野、孝叔、令举皆为异物,而松江桥亭,今岁七月九日海风架潮,平地丈馀,荡尽无复孑遗矣⑧。追思曩时⑨,真一梦耳。元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黄州临皋亭夜坐书。【注释】①高密:即密州,今属山东。②杨元素:杨绘,字元素,进士,绵竹(今属四川)人。王安石当政时期,因不支持新法被贬官。《宋史》有传。③陈令举:即陈舜俞,字令举,进士,湖州乌程(今属浙江)人。王安石当政时期,因不支持变法被贬官,五年便去世了。《宋史》有传。张子野:即张先,字子野。湖州,即今浙江人。进士,元丰元年(1078)卒。④刘孝叔:名述,湖州吴兴人。熙宁初任侍御史弹奏王安石,出知江州,不久提举崇禧观。松江:现在上海市郊。⑤垂虹亭:即松江亭。⑥吴分:松江在吴之分野。⑦坐客欢甚:席上的客人都十分高兴。甚:副词,十分,非常。⑧今岁:今年。⑨曩(nǎng)时:当年,指七年前。【译文】我曾经从杭州到高密去做官,和杨绘同船。而陈舜俞、张先都跟我一起去湖州拜访李常,于是和刘孝叔一起,在松江边摆宴。夜色过半,月亮出来了,我们在垂虹亭里摆酒共饮。张先这年已经八十五岁,因为词写得好而闻名天下。他写了一首《定风波》,大略的内容是:“见说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当时席上的客人都十分高兴,还有喝多了醉倒的,那时的欢乐,我至今难以忘怀。现在已经过去七年了,张先、刘孝叔、陈舜俞都已经去世了。而松江桥旁的那座亭子,今年七月九日海风吹起了大江潮,潮水有一丈多高,亭子被水冲毁,没有留下一点痕迹。我回想起这些往事,真的好像是一场梦。元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我在夜色中坐在黄州临皋亭中写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