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县马兰峪西部昌端山主峰南麓,距北京100余公里,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是一座规模十分宏大、体系比较完整的古代陵墓建筑群。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前朝如持笏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浃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当年顺治皇帝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有了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清东陵。整个陵区共有清帝陵5座:即孝陵(顺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丰)、慧陵(同治);后陵4座,妃园寝5座、公主陵1座。这15座陵墓,埋葬着清5帝、14后、136个嫔妃。近代著名的皇后慈禧太后也葬在这里。清东陵是中国封建皇陵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丧葬祭祀文化、宗教、民俗文化等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清东陵以它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2000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约100公里,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这里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清西陵陵址为雍正帝所选,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西两大陵墓。清西陵共有清帝陵四座,即泰陵(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子园陵7座。这14座陵墓,,共葬了76人。清西陵体现了中国历代帝王陵寝的水准,更是一部精美的艺术杰作,座座陵寝都反映出清朝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生态文化和风水文化。成为自然环境与陵寝建筑相结合的伟大的例子。

 隆兴寺

中国佛教寺院。位于河北省正定。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原名“龙藏寺”。宋初更名“龙兴寺”,清康熙初年定为今名。因寺内有一尊铜铸大佛像,又称“大佛寺”。北宋开宝四年(971),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于寺中铸造一尊21.3米高的铜质千手千眼观音像。此像是中国现存铜像中的一尊(加上须弥座通高23.5米)。供奉此像的大悲阁,又名佛香阁、天宁阁,是寺内主体建筑。寺中摩尼殿,建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其形制成十字形平面,在中国现存宋代建筑中仅此一例。殿中五尊金装泥塑佛像,其中释迦牟尼、阿难、迦叶是宋代原塑,文殊、普贤是明代补塑。殿后南壁是明代悬塑的须弥山,山上观音像神态生动,是难得的艺术珍品。殿内各壁满绘壁画,为明代作品。大悲阁东南侧,有一石碑,名龙藏寺碑,立于隋开皇六年(586),是中国现存的著名碑刻之一。寺后部的毗卢殿中有一尊毗卢佛铜铸像,在莲花宝座的每一莲瓣上,都铸有一尊小佛,三层莲花宝座上共铸有一千尊佛像;而每层莲座之上,皆铸有两两相背的四尊毗卢佛,分别面向东、西、南、北,共计三层。这尊千佛绕毗卢的铜铸像,堪称铜铸艺术的杰作。上述铜铸千手千眼观音、摩尼殿的彩塑观音、龙藏寺碑、毗卢佛铜像,合称隆兴寺“四绝”。此外,寺中还有其他许多珍贵文物。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庆寺

位于河北省井陉县西南的苍岩山中。寺的主殿桥楼殿修建在一座拱桥上,风格独特,全国少见。福庆寺始建于何时,史书和碑碣上均无记载,现已无从得知。据说,此寺是为隋炀帝出家的女儿南阳公主修建的,初名兴善寺。宋代改为今名。因年代久远,寺内殿宇多次毁建。今存的山门、天王殿、桥楼殿、碑亭、大佛殿、峰回轩、公主祠、砖塔等,都是明、清时期的遗物。桥楼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修建在一座长十五米、宽九米的跨涧拱桥上。在重檐歇山顶的屋面上铺着琉璃瓦。屋脊上装饰着仙人骑龙、狮子驮塔等琉璃构件。殿内有1980年塑造的一佛二菩萨和十八罗汉像。殿外有回廊,可供人远眺,欣赏苍岩风光。在这里,山岩壁立,青天一线,桥楼横空,状如飞虹。桥楼飞虹自古就是苍岩美景之一,今日犹存,远近知名。公主祠背倚悬崖,面临深涧,形势险要。这座殿宇宽不过三间,深不过一间,据说它就是当年南阳公主修行之地。现祠内尚有南阳公主塑像一尊,两面山墙上还有描述南阳公主修行的壁画,形象生动,引人注目。 

中国 China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国土辽阔,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5,亚洲面积的1/5。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的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第三。陆地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相邻。隔海与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相望。

自然地理

中国的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的69%,盆地和平原约占31%。陆地地势大致可以分为三级阶梯:西部的青藏高原地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为阶梯;青藏高原以北和以东分布着许多高原和盆地,为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以东多为低矮的丘陵和平原,海拔,为第三阶梯。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为主要山脉,长江、黄河等为主要河流。

 

中国境内的青藏高原

中国境内的青藏高原包括西藏、青海省大部分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与云南省的部分地区,其面积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4。青藏高原上众多的高大山脉构成了高原地形的骨架。主要大山由北而南依次排列的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以及南北向的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也是中国乃至亚洲几大河流如长江、黄河、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这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青藏高原极富特色的自然资源。青藏高原地高气寒,空气稀薄,人烟稀少但景色绝美。中国的咸水湖是青海湖,目前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千米,面积4300多平方千米。中国的内陆淡水湖是博斯腾湖,位于天山南麓的焉耆盆地,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海拔1048米,容积80亿立方米。

中国的海峡是台湾海峡, 其南北长约380千米,东西平均宽230千米。

孕育华夏文明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大面积覆盖黄土的高原,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高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米~2000米。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均为世界所罕见。黄土高原原本森林茂密、气候温和,但由于长期的滥垦滥伐,自然植被破坏严重,裸露的黄土极容易被雨水侵蚀。黄河的上游由于流经黄土高原,因而浊浪滔天,河水呈枯黄色。黄河下游经常泛滥成灾,并多次改道。但另一方面,经过千百年的冲击,黄河夹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成广大而肥沃的华北平原,使得华北成为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山脉

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山脉,跨甘肃、陕西南部和河南西部,并有少部分深入青海东部边界,呈两端微向北翘的“一”字形。东西长1000多千米,南北宽数十千米至二三百千米不等,山势西高东低。山脉北侧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南侧为低山丘

陵及江汉平原。陕北是一块面积广阔、土层绵厚的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自从有了人,便有了窑洞。而这些窑洞正是黄帝子孙繁衍、生息、创造灿烂文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