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5 美与丑——如何区分艺术的好坏

 

古董商斯科特 · 威尔逊(Scott Wilson)曾经从垃圾堆里捡出来一幅很丑的油画,他的朋友建议他干脆开一家博物馆。他真这么做了。→

威尔逊的“糟糕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Bad Art)就是这么来的。这家博物馆以“糟糕到没法无视的艺术”为主题,主要展出那些创作目的严肃但瑕疵明显的作品。展品有杰出艺术家的偶尔失手之作,也有连画笔都控制不好的新手作品。

 

观看这些掉链子艺术作品,意外地特别启发人。可以帮助你理解要创作好的艺术作品会面临哪些挑战,也能让你了解到,即便有的艺术家已经受到认可,作品得以在优秀的美术馆展出,他也不会次次都成功。一旦领悟这点,你会意识到作为一个观众,也会面临相似的挑战:如何区分美与糟粕?只有受过科班的专业训练才能分辨好坏吗,还是仅仅是品位的问题?

 

幸 运 的 是, 艺 术 家 艾 德· 拉 斯 查(Ed Ruscha)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有用的经验。他这么说:“好的艺术,引发的反应通常是这样的:‘嗯?哇!’。反之,拙劣的艺术引发的反应则是:‘哇!嗯?’”换句话说,比起那些一开始令人震惊,或是靠做表面文章抓人眼球的作品,那些初看感觉平平,却回味无穷,渐渐令人惊叹的作品,从长远来看会为我们带来更大的收获。

 

如果你眼看到某件作品时就很讨厌它,不碍事。再多看一会儿。你可能会想:这是什么? 为什么这么丑啊?到底是谁弄出这种玩意儿来的?——这就是你初的“嗯?”合情合理的反应。但你再看一会儿,就会有别的反应了,进而可能发现更多东西。你或许会更加讨厌这幅作品,但是却对它和你自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过,更常出现的情况是,你的评判会朝相反的方向转变:你起初觉得不喜欢的东西,会挑起你的好奇心,甚至让你有点喜欢,开始让你思考它的意义。随着你的感觉慢慢从“嗯?”变 成了“哇!”,你终会明白,好的艺术需要一点时间去感受。或者用艺术批评家杰瑞 · 萨尔茨的话来说:“拙劣的艺术恰恰造成反效果,初看不错,终却会觉得‘管它是什么呢’。”

 

 

11 完美的解药——为什么孩子是导览员

 

听起来可能会让你有点吃惊,世界 上 棒 的 美 术 馆 导 览 员 就 在 你 身 边——那就是你自己的孩子。→

 

 

你可能已经发现你的儿子或女儿是个多产的艺术家,在冰箱上贴满了他们毕加索式的涂鸦。但你不知道的是,他们也是优秀的艺术批评家。你的宝贝儿子或者女儿有种特殊的天赋,可 以帮你对艺术作品背后的隐秘世界一探究竟。

 

是什么让孩子们如此擅长艺术呢?因为他们是提问题的专家,非常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而这两点,是艺术批评需要的关键技能。提问的艺术,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毫无顾忌,会问大人不敢问的问题,也不会被简单的答案糊弄过去。他们的大脑好像一张白纸,可以想出很多我们大人认为有创意、别出心裁又很行之有效的答案。我觉得美术馆简直应该提供“小朋友租赁”服务,让每个人都能在入口领到一个小小的美术馆导览员。

 

你家那位小小导览员有如此天分,若想借他的眼睛开阔视野,建议带他去看看那些比较荒 诞、具有挑战性的艺术作品。在四岁之前,理解抽象艺术对孩子们而言完全不在话下。所以 他们是解读毕加索、波洛克这类画家的小专家。问问他们觉得这些艺术家画的是什么,会得到很具启发性的回答。孩子们还是观念艺术方面的专家,因为他们会对一个概念打破砂锅问到底。千万不要错过任何让你的孩子为你解说索尔·勒维特或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作品的机会。从他们的角度去观察,遇到让你困惑的作品时,别犹豫,尽管问他们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孩子们很可能会为你提供崭新的见解和欣赏角度。

 

要对付美术馆里遍地都是的不懂装懂的人,孩子是完美的解药。他们真诚又无畏,可以让古板的艺术投资人也放松下来。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觉得自己不懂或不专业而三缄其口, 反而会自由自在地回应和评论他们看到的一切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或许已经失去那种 好奇心和开放性思维,但他们没有,而这些都是理解和欣赏艺术所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 参观美术馆时,你的儿子或女儿能带给你的棒的东西,就是重新唤醒你心中的孩童。如果 你的心能因此永葆青春,你就会逐渐发现艺术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