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立身处世的智慧

 

信赖真主,同时拴住你的骆驼

 

    在阿拉伯的传说里,有一段这样的对话:一天,有个人与穆罕

默德一起旅行,当他们在一个地方停下过夜时,这个人就问道:“我

应该拴住骆驼呢?还是应该信赖真主?”穆罕默德回答说:“信赖

真主,同时拴住你的骆驼。

    按提问者的逻辑,如果信仰真主,那么就不必管骆驼,因为真

主无所不知,一切都按他的意志行事,骆驼无论拴与不拴,结果都

是一样。而事实上,不拴住骆驼,骆驼就会自己走开,甚至被人偷

走,而拴住骆驼,骆驼的保险系数就大得多了。在此,如果回答,“拴

住骆驼”,这似乎有对真主不完全信仰之嫌,反之,如果回答“信

赖真主”,那骆驼究竟该不该拴呢?面对这样一个两难选择,阿拉

伯先知穆罕默德对此作了如上这样的精妙回答。信赖真主,这是属

人的信仰世界的事,拴骆驼这是属人的世俗世界的事,信仰的世界

和务实的世界,通过穆罕默德的回答,就十分自然地交融在一起了。

也许没有比这个例子更能说明阿拉伯人的生存智慧的了:在务实中

信仰,在信仰中务实,把信仰和务实精妙地交融化合为一体。

    这种信仰与务实的精妙交融,在《古兰经》上随处可见。《古

兰经》与别的世界性宗教经典极为不同的是,它十分重视人的现实

物质利益,重视和爱惜当时当世人们的现实生活。《古兰经》上就说:

“众人啊!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2:168

信赖真主,同时拴住你的骆驼

    它并不要求人们“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禁欲主义,而是告诉人

们,只要合乎信仰,不违背安拉的旨意,人们可以享受现实人生。

它并不要求人们大公无私,而是告诉人们,公私本是融合在一起的。

在《古兰经》里,不少地方都讲了这一思想:真主引导了人类,把

人类引上了正路,人们就应该用好的美物来报答真主。为了真主

的喜爱,为了报答真主对人类的仁爱之心,人类应该为真主自愿捐

躯,而这种报答,真主不会无视的,真主会给人类好的报酬。真

主给报酬,使人类幸福,实际上人类对真主的奉献还是为了人类自

己。因此,人类为真主所做出的牺牲,也不过是为自己的幸福所做

的努力。不仅如此,在《古兰经》中,对于信士们对真主的态度,

还规定了极细微的报酬:“凡他们为真主而遭遇的饥渴和劳顿,他

们触怒不信道者的每一步伐,或每次对敌人有所获,每有一件就必

为他们记一功,真主一定不使行善者徒劳无酬。他们所花的旅费,

无论多寡,以及他们所经历的路程,都要为他们记录下来,以便真

主对他们的行为给予厚的报酬。”(9120121)这些经文,

对信士行为的定位,与他们在世俗生活中可能的遭际联系在一起,

并且指明,真主就是根据这些行为给予报酬,人们的每一付出,不

论大小,必得回报。这样的定位,自然会调动每一个阿拉伯穆斯林

在宗教生活中努力务实的积极性。

    《古兰经》是整个穆斯林生活环绕转动的枢轴。在《古兰经》

光芒的照耀下,阿拉伯人的务实精神,在他们宗教生活的许多地方

表现出来,并且以顺乎自然、合乎人性为特点。为直观的,人们

也许可以从他们对建造清真寺地址的选择以及清真寺的功用中表现

出来。佛教以出世为特点,所以它的名寺古刹大都建在远离闹市的

深山老林之中,以回避城市的喧嚣。而清真寺的建造就与此不同,

作为人们礼拜的地方,大多数清真寺往往建造在处于繁忙、拥挤的

市场中央。在麦加和麦地那,那两座伊斯兰神圣的清真寺,环境

就是如此。德黑兰的主要清真寺,开罗的爱资哈尔清真寺和摩洛哥

北部非斯的那些绿瓦覆顶的清真寺都是这样。当然,也有一些例外,

比如伊斯兰第三大圣地耶路撒冷的情形就不同了。说明一个供人礼

拜的地方是否热闹,鸽子也是一种证明,伍麦叶清真寺的宽阔大院

里有鸽群,麦加和麦地那及爱资哈尔清真寺上空的白云中有鸽群,

这些鸽群标志着那儿是熙攘往来人群如云的地方。在清真寺内部,

一切也完全不同于基督教或天主教的教堂。寺里没有圣坛,没有神龛,

没有洗礼盘,没有塑像,没有唱诗班的楼厢。清真寺只是信士们用来

聚集到一起进行集体祈祷的建筑物。由于在安拉面前人人平等,所以

清真寺没有专为尊贵者留出的位置或座位。礼拜者按先来后到的顺序

在伊玛目的后面排成一行行队伍,不分社会等级、财富和种族。讲

坛和供信徒集合用的四方空地几乎是所有清真寺的特征。一个在中

东生活了25 年、到过16 个阿拉伯国家的英国外交官G.H. 詹森曾

对清真寺的另外一些日常功用作过如下细致入微的描写:

    “在大马士革享受一个安静的午休,是倚靠着半靠着乌马那德

清真寺大圆柱,那里凉爽。今天,伊斯兰信仰所以有生机,这是

一个原因——不是由于清真寺凉爽或安静,而是人们可以在里面午

休,不致失敬。小限制是有的:地点选在院礼派圣人约翰墓另一边

更好,也就是远离大门附近的清真寺职司办公室,远离《古兰经》

诵读者和礼拜者——他们整天络绎不绝,集中于清真寺中央的壁龛

旁。……入睡以前观察一下是令人欣慰的。清真寺里还有其他人,

并非为宗教而来,学生们踱来踱去在背功课,一群朋友在悄悄闲谈,

孩子们在等待父母从周围商场里采购归来。西侧川流不息的人群,

清楚说明那一角是从金器商店通往哈米迪赫商场的一条近路。”这

里没有佛家庙里四大金刚与十八罗汉那种令人生畏的狰狞面目,也

没有一般教堂中的那种静谧与肃穆,而是充满了一种平顺、自然、

安宁与笃实的气氛,一种对世俗事务感人的亲和力。星期五是信士

们到清真寺参加集体礼拜的日子。《古兰经》上说:“信道的人们啊!

当聚礼日召人礼拜的时候,你们应当赶快去记念真主,放下买卖。

629)穆斯林们由此相信,选择星期五作聚礼日是真主之意。

朝觐,是阿拉伯人宗教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有穆斯林只要有

能力,一生都要朝觐一次。它是伊斯兰教一切教派并肩参加的活动,

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朝觐是一种大规模的纪念活动,为让人们缅怀

易卜拉欣服从真主的命令牺牲儿子易司马仪的事迹,并从中吸取教

训。朝觐者以摆脱世俗打算和本身的事情,与真主谈心和默思“他”

的独一为其精神目的。所以,朝觐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

    朝觐有两种形式,一种叫巡礼或副朝,可以在一年的任何时候

举行;另一种较大的较正规的叫“罕吉”。“罕吉”只在特定的日

子里——伊斯兰历12 月上旬——进行。对于参加“罕吉”的人来说,

他应在该月的第7 天抵达麦加。抵达后——实际常常是在离开本国

——朝觐者就脱掉俗衣,换上传统的朝觐戒服。男子戒服是两块

没有接缝的白色包布,一幅围在腰间遮蔽下体,一幅披在肩上遮蔽

上身。大多数朝觐者袒露一个肩膀。妇女没有特别戒服,但大多数

妇女穿遮住手臂的长素服。不管本国的风俗如何,她们在朝觐时一

律不准带面纱和手套。在旅途中,直到进入麦加,朝觐者为表示接

受真主的命令,要反复唱诵这样一段表白(应召词):“主啊,为

了响应你的召唤,我来了!我来了!我来了!你没有匹敌,我来了!

一切赞颂、喜悦和尊严都属于你,我来了!”到达麦加后,他们便

可以径直去禁寺,在那里先要履行沐浴礼仪,然后从和平门进入院

子。他们要吻一下“玄石”,以逆时针方向绕克尔白环行7 周,3

周用快步走,4 周以正常步伐走。每绕克尔白一周,朝觐者就得抚

摸一下玄石,但实际上由于人群拥挤,这是难以做到的。所以,每

绕一次只要朝玄石作一下手势就行了。接着在连续几天的朝觐中,

信士要履行一系列规定的、有时很艰苦的仪式,并徒步到各圣地去。

    项规定仪式是徒步行走,在连接赛法山和麦尔卧山山峰的拱廊

里来回走7 次,以纪念哈哲尔为了寻水救易司马仪来回奔走7 次的

事迹。

    在伊历12 月的第8 天,所有朝觐者再次绕克尔白行走,然后

到离麦加5 英里的米那集合作正午祈祷。他们要在米那通宵达旦地

祈祷。在第9 日清晨,他们要向麦加东南约13 英里处的阿拉法特

平原行进。在那里,他们中午集合在拉赫曼山进行祈祷并聆听伊玛

目宣讲教义,第9 日的整个下午都是站在阿拉法特平原上做祈祷,

这是重要的朝觐仪式。整个下午都光着头站着不动,诵读《古兰

经》,并说:“主啊,我来了,我来了!”这样的祈祷一直持续到

日落,接着,整个祈祷人群又继续移动,在穆兹代里法阿拉法特和

米那之间的一块旷野地安营宿夜。

    这一夜又是在祈祷与休息的交替中度过的,在这个月第10

的早上,朝觐者折回米那。那里有三根石柱,每个朝觐者要向其中

一根石柱掷7 颗石子,同时口诵:“我这样做是以主之名,是

出于对魔鬼及其虚伪矫饰的憎恨。”这个仪式据说是纪念易卜拉欣

在此曾用石头投击并赶走前来诱惑的撒旦。紧接着的是献祭,也就

是后一项朝觐仪式。祭品通常是一头山羊或绵羊。宰牲是为纪念

易卜拉欣服从真主命令献祭儿子易司马仪,以及慈主决定让一头牲

口来代替那孩子的事迹。在米那献祭后,男朝觐者要剃头,女朝觐

者要剪发,男女朝觐者都要剪一次指甲,并可以换穿通常的服装和

进行除房事以外的一切活动,这时所有的正式礼仪都已结束。

在此,之所以要将朝觐的礼仪与仪式作一交代,是希望读者也

能感受朝觐的神圣气氛,朝觐犹如一次大规模的人类迁移,每个朝

觐者都经历了一次集体性的精神锻炼,它把信仰一种国际性宗教的、

不同种族的、操不同语言的人们都团结到共同的信仰里。意味深长

的是,即使在这样神圣的时刻,伊斯兰教务事求实的一面照样得到

淋漓尽致的发挥。从穆斯林世界各地来的商人借此相互接触交流,

由此签署了很多合同。特别是因为年轻妇女必须揭开面纱,这时刻

便成为安排婚姻的大好时光,这对沙特阿拉伯人尤其如此。①对此,

安卡拉的土耳其青年曾说:“伊斯兰关注实际生活并将其同精神事

物联系起来——因此卓有成效。”“伊斯兰非常适应现实,而且颇

能适应日常生活。”②

    这种使信仰与务实交融的做法,至少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

在方面,它使信仰不再是一种虚无缥缈、不食人间烟火的

东西,而变得具体实在,具有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内容。仅以阿拉

伯人对待做买卖经商的态度而言,做买卖必然以赢利为目的,对于

这样一种充满世俗色彩的营生,在阿拉伯人那里并没有被信仰所鄙

弃,而是包含在信仰的视野之内。《古兰经》中对利息、借贷、货币、

买卖都有过具体的论述,并把它们与对真主的信仰联系在一起。像

《古兰经》第三章第130 节就说:“信道的人啊,你们不要吃重复

加倍的利息,你们当敬畏真主,以便你们成功。”仅就这句话来说,

它就是以肯定经商和获利为前提的。作为真主通过穆罕默德向生活

在普通世界里的人们进行启示的《古兰经》,其中大量的经文告诉

穆斯林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以便求得真主的喜悦和证明信

仰的坚贞。此外,经文中告诉穆斯林应该如何看待战争、人生道路、

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各种事情,也就是告诉穆斯林们,

有信仰的人,他的信仰应如何在上述各方面的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

同样,在每一方面实践了《古兰经》的教诲,也就是在每一方面具

有了信仰。阿拉伯文化中信仰的这种务实性,得到了伊斯兰世界之

外的人们的赞叹。一位在西非工作的知名的传教士玛丽. 金斯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