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Sir失业后
毕Sir:“人生这货,有时候你没法计划,因为它根本不听你计划。”
1
毕Sir失业了。
这消息是从同学的同学的QQ上传播而来的,可见世上着实没有不透风的墙。
其实失业也不算什么大事,毕竟不要说失业了,这世上就连失身都隔三差五地发生。于是得知来龙去脉后,我本着“老子也见过大世面”的态度,在中午人头攒动的食堂里,轻描淡写地告诉了周围两个铁杆“吐槽盟友”。
结果十分出乎我意料——
炜哥因过于惊奇,不幸呛了口变态辣的牛肉面汤,恶心地吐了一桌,还持续不停地咳嗽。弄得比邻的食客纷纷朝我们投来鄙视的眼神。场景一时极为尴尬。阿浩忙不迭帮炜哥料理“后事”,手脚并用之余,压着嗓音道:“我想炜哥的意思是,‘这不可能吧?如果你们学校的都失业了,我们这些草根还用出来混吗?’”
被好基友戳中了红心,还在咳嗽的炜哥满头乱摇表示同意。
阿浩说得对。大家普遍认为,无论股市如何动荡、经济如何萧条,当年站在求学金字塔的我们是不会失业的。这种低级又让人不屑一顾的状况,缘何会发生在这些“高材生”身上,这不是开玩笑么?!但我想反问的是,难道因为上学时成绩好点,工作时努力多点,就永远不会面临收拾东西走人的局面吗?
回答已经很明显了。
2
毕Sir在某个夏天的早晨走进已待了两年的办公室。那间他熟悉的办公室在城市中心的5A办公楼里,占据了高区一整层,风光不是一般的好。它一如既往的整洁、明亮、有范儿!
毕Sir放下东西,打开电脑,接着和项目组的同事一起去开例会—— 这是外企的惯例,在所有工作开始前,花上二十分钟理清脉络,提高整天的效率。不过出乎意料地,这次主管却没谈到他们手上正在进行的投标,反而开辟了新话题。他先用两三段“大家都很努力、辛苦,做得也很好”什么的做铺垫,然后笑得让人毛骨悚然,之后就告诉列席的员工:“嘿嘿……那个……由于我们公司在大中华区的战略稍有调整,我们这组不幸被裁了……”在小弟们震惊的目光中,他摊摊手:“Relaxed,including me(放轻松,我也是被裁的对象了啦)!”那表情就好像在对人说,这下你们开心了吧?
……
请别质疑这画面有多么不合理,或者这主管说话有多么不委婉,行为有多么发神经!作为第N个道听途说的家伙,本人如何能得知准确的内情?所以以上这些也都是猜测,毕竟我得到的一手资料只是:×××,我告诉你现在市场环境有多不好,外企都落魄得要裁人了。你看毕Sir就是啊,可怜他在早会中知道他及他所在的整个组都被解雇了……呃,我去。
毕Sir的组长口中所谓的“公司的战略调整”,大Boss的原话是:“将来,我们这个Department要往小型、精品、创意的事务所发展,即使只做商业设计,也要做得更加走心!”那什么,我来将这无比崇高的企业目标翻译成白话——将来,我们已经不可能像以前似的,能接到事儿少、人傻、钱多且肥得流油的大项目,大家未来几年能折腾的东西只能是些小规模的建筑,也就没那么多设计费来养你们了哦亲!
总之,晴天霹雳。
外企的办事效率之高,让对整件事还没完全反应过来的毕Sir在两天内就收拾东西滚蛋。当然,他在滚蛋前拿到了数额精确的结算单:包括当月工资、加班费、遣散安慰金还有一些来路不明的人民币——我屡次揣度这细节,觉得哪里是传说中的“突然栽人”,分明是鬼佬公司早有预谋!
3
知道了毕Sir这宗变故,我变得非常想知道他之后会如何对待生活。失业不像辞职:辞职是主动的,而失业是被动的,就像分手和被甩,前者大概只有淡淡的忧伤,后者却带着重重的痛苦。那么,毕Sir呢?请问他是豪饮一翻重装上阵,带着两页简历奔走上海滩,还是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在出租房里躲成精神病?我像期待连续剧更新一样,无耻地等待着他的Next。但在这里,我必须解释解释,其实这份无耻中也还泛滥着人性的光辉,因我确实担心过他会挺不过去,不小心让身体和精神双重沦陷,毕竟,毕Sir是那样淡淡的弱男子啊!
毕Sir确实弱不禁风。
身高同宫城良田(这位《Slam dunk》里牛上天的后卫,估计零零后什么的都没听说过吧),体重不过百,黝黄的皮肤又增添了整体造型的紧缩感,显得十分消瘦。这种瘦,不是叶问或李小龙那种由于长期练武练出的“瘦是瘦,有肌肉”,而是宛若文弱书生抱恙已久的那种“走十步偶杨柳腰会折”。
据我猜测,正因如此长相,毕Sir在神韵和操行上就必须“淡淡”一点,以彰显其与众不同。例如,在大学里毕Sir从不跟舍友们联机,他的硬盘上找不到一款热血游戏;也拒绝参加一切大球(足球、排球、篮球)运动,连体育课选的都是太极拳,估计是害怕身体冲撞;反倒加入了文学社、话剧社、古风学社及一些我闻所未闻的学生社团——男生如此文秀,也被奉为奇谈。
窃以为热爱文学的哥们儿十有八九都长着颗玻璃心,毕Sir就是典型的,无论过了多久我也不会忘记他在本科著名的“大雨夜表
白事件”。
那天晚上北京下大雨,势如瓢泼。而毕Sir却在这时候去告白。大约是参照了戴先生那首经典的《雨巷》,毕Sir撑了把油纸伞,走到心仪的女神所在的宿舍楼下,拨通号码对着手机吟诵情诗。他叨叨叨半天,女神终于下了楼。毕Sir深情地拿出一副写满小情歌的扑克(天哪,上面五十四首我没读过估计也根本读不懂的长短句)送给女神……
然后,当然没什么然后!这场极致“浪漫”的告白后,女神只好把本来委婉的拒绝表达成非常清楚明白的拒绝。由于措辞过于赤裸裸,导致毕Sir心都碎了,只好把“单身”生涯持续了整个大学生涯——汗颜的是,我经常在写东西的时候使用毕Sir这个例子,讽刺那些只注意形式、既不了解女生想法又不够帅的文艺男青年。
尽管初恋失利,但毕Sir的桃花运却一直不错,陆续有文艺女青年过来示好,只是她们颜值略有缺憾,被毕Sir一律毙掉。直到本科毕业晚会那天,毕Sir还沉浸在自怨自艾中不能自拔。表演结束后,大家去北门外吃散伙饭。没人灌毕Sir酒,他自己却喝醉了。后被人扛到旁边的沙发上和某某瘦胸女并排着睡在一起……睡到半夜,瘦胸女醒来,冷不丁牵住他手—— 如果换成平时的毕Sir,哼哼,肯定早因贞洁受到侵犯而跳起来大吼“男女授受不亲,你我死生不相见”哔哔哔哔什么的……但,这次他没有,也是太醉了。瘦胸女一手牵着他一手拍着自己的平胸,幽幽地说:“如果你和我到了明天这时候还没谈恋爱,就结婚吧!”
结果……第二天他们真的就决定结婚了!我去……要知道整个本科他俩都没说过话,居然说了一句话就莫名其妙地闪婚了——尽管这跟我要说的故事主线完全没关系,但联想到后来发生的种种,我不由得推测,也许上天就是要毕Sir在各方面都成为传奇……
4
回到之前我的问题,面对关乎生存和尊严的失业,毕Sir,这位满腔设计理想还曾贷款到美国留学的青年该何去何从?大约六十天后,我从同一条“喉舌”那里听闻,毕Sir作为原著编剧,正在参加一场爱国抗战舞台剧的排练。
编剧?抗战?舞台剧?开什么国际玩笑?震惊中的我赶忙搜罗毕Sir社交网站的动态更新,果然看见他分享中的海报——虽说导演和演员没一个让我叫得出名字,但作为向往进入文艺圈的搬砖工,我还是深深地折服于这神奇的跨界。
转行或跨界,类似举动在我大建筑系并不鲜见。早年有师兄组队唱歌,实力加运气唱成明星;后来有关心时政者跑到社会学系,研究天下大事也研究成了一代名流;当然为了前途和钱途,更多的人投身金融,在高盛或摩根斯坦利工作的也不少。这几年,创业的口号喊了起来,耐不住寂寞又敢于折腾的校友又吆喝起了互联网O2O小商业——做游戏的有,做果汁的也有,项目真是花样繁多。不过,转而去搞文学的,除多年前的大角潘海天,真是凤毛麟角。
说来也巧,毕Sir在失业的前两年接到学校文学社和话剧社的邀请,参加了校友剧本大赛,大赛的主题是描写民国时期的爱国运动。作为两个社团的中流砥柱,毕Sir当仁不让,他把以前在学校里写的东西按照要求改了改便提交上去。无心插柳,却一杆进洞,毕Sir居然斩获特奖。本来只是场高校竞赛,关注度不高,奖金也不多,没想到后来毕Sir的剧本竟被大赛的主办方看中,说其中有难得一见的政治觉悟和铮铮风骨,不搬上舞台简直可惜!
后来该剧导演跟毕Sir联系,希望原作者能参加该剧的排练。那时毕Sir忙着画图建模,没办法为了爱好整天告假,于是便拒了。如此,毕Sir心里也觉得可惜。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竟以失业的方式成全了他!
忽然间,毕Sir的生活被填充了大量新鲜的事物:和导演一起想人设,和演员一起改台词,和美编一起揣摩场景,和公关一起润色阶段性海报……他不仅不无聊空虚,甚至比失业前还要忙碌和丰富,这种状态让他实在没时间独自关在小黑屋里面壁思过,“忏悔”自己为何丢掉了工作。而且后,他还拿到一笔不输于工资的版权费——这变化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隆冬,毕Sir的舞台剧在北京演出了好几场,可惜山远水远的我无法亲临现场。不过留守在帝都的同志们几乎都去光顾了毕Sir的处女剧。他们说除了情节看不懂,主演不偶像,配角太恐怖,台词略跳帧等小小瑕疵,这个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无论从哪个侧面都无法掩饰毕Sir深厚的文学功底及大学里长期打拼文学社的风采宛然!
舞台剧结束后,毕Sir也该“回归正道”了,其实他都准备好了作品集,在四处托人打听有没有合适自己的职位。然而就在此时,由于上部剧叫好叫座,他接到了第二个剧本的邀请。于是找工作的计划一再被搁置,搁置到后,竟然化为乌有——毕Sir竟决定留在“文艺界”,不再做建筑师了!
5
这看似缺少逻辑支撑的决定就像指甲划过黑板似的,吱地一声,划破了主流的三观。很多看客会想:难道在酒吧里偶尔唱红一场就能当明星了吗?笑话!放着好好的专业不做,走什么旁门左道!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却都知道,他们有这样的想法,还真是不了解当今的地产界有多惨淡!
其实,裁人的公司并不仅仅是毕Sir一家外企,就连号称“铁饭碗”的国央企,也在想方设法地给员工减薪。如此行情下,女员工大多集体生孩子,男员工则焦虑地望着沪深指数,更多的人在四下找副业。很多公司连应届生都不招,这时想要再找一份如同当初的工作,难度系数大得不是一星半点。
业内人士都知道建筑业到了“寒冬”,但人人却都不知道这样的“寒冬”还要多久。大多数人,比如我,之所以宁愿躲在行业里瑟瑟发抖也不肯突围闯天下,多半是从前过于专心于学业,真真不了解除了这个自己还可以做什么。如果大家都像毕Sir一样,因上部戏接到新的编剧邀请,从而可以到全新的行业发展,那么想试一试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吧?
从幸灾乐祸到羡慕嫉妒恨,我开始觉得也许失业这件事,变相来说是件好事。这个结论听上去没谱,但很多人确实缺少改变的契机和勇气。比如我们公司的一个秘书妹妹,她很讨厌秘书这个职业,常常感觉工作琐碎且没发展前途,每每跟人讲起,吐槽简直停都停不下来。但尽管她如此愤恨,却一年又一年地继续做下去。问她为什么不换个职业,她的答案却永远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或者“万一换的工作比现在还要差怎么办”……
近跟她见面,她忧心忡忡地说建筑公司这么不景气真害怕被炒鱿鱼。我忽然就想到毕Sir,于是安慰她:“其实,你要是真被裁掉就好啦,说不定还可以发现新世界!”她瞪大眼睛,表现得十分惊恐。从她的表情里,我知道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她已经在心里骂街:老娘找你安慰我,请问你这有点安慰人的意思吗?
天知道,我以我的性别发誓,我真是好心好意!她只不过是不敢,又没被逼到“绝境”上,才如此得过且过,任自己变成温水里的青蛙。可这么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总有一天,会作死地真的让自己动弹不得。与其如此,还不如有人推她下悬崖,说不定还能学会展翅高飞。
嗯,可能她不会明白,因为此后她再没约我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