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知识更加丰富,科技更加发达,经济更加繁荣,但风险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多、更严重。因为经济体量或者说涉险资产规模更大了,经济金融体系的紧耦合性更显著了,内外联系、相互传染更频繁、更密切了,信息传播、聚众反映更迅速、更剧烈了,甚至“蝴蝶扇动翅膀都可能引发飓风海啸”。全球化的今天,社会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破坏性也达到了历史。稳定催生的过度自信,正是未来动荡的源泉,这在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中已有生动展现。

在诸多风险中,股市风险可能是社会大众为关注的风险之一,“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常说常新但仍常常被忽视。想当年,上证综指在2007年10月攀高到6124点,之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引爆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而一路调整,2008年10月探到1661点,一年跌幅达到73%。期间内,股市总市值从32.7万亿下降66%至11.2万亿,蒸发的市值21.5万亿,相当于2008年我国31.4万亿元GDP的68.5%。在我们的痛苦记忆刚刚有所平复之后,股市自2015年6月起出现异常波动,上证综指在6月15日至7月8日的17个交易日内下跌32%,大量获利盘回吐,杠杆资金加速离场,公募基金遭遇巨额赎回,市场频现千股跌停、千股停牌,流动性几近枯竭,股市运行出现罕见的危急状况,如处置不力恐酿成系统性风险。

而这只是沧海一粟。

实际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经济体量剧增,积累大量社会财富,金融资产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金融业资产总额达到238万亿元(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94.17万亿,信托资产规模16.30万亿,保险资产12.36万亿,证券业总资产6.42万亿,基金业总资产8.35万亿,期货业总资产不到5000亿元),银行存款139.78万亿元,居民个人存款55.19万亿元,股票总市值53.13万亿元,各类债券余额48.78万亿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24.59万亿,外汇储备余额仍有3.33万亿美元。庞大的经济体量和社会财富规模,对风险管理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建立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着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基础价格波动将成为常态。随着实体经济的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及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等重大金融改革的深化,经济体量庞大、基础价格波动、结构内涵调整、内外市场联动等诸多不确定因素集聚共振,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需求十分迫切,急需建立健全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市场化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式。

而从全球实践经验来看,谈及管理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期货期权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首当其冲,更加义不容辞。加快发展金融期货市场,打造一个品类齐全、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平台,不但是当前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有利于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助推宏观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提高实体经济弹性和国家金融话语权。

要切实推进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就必须逾越横在我们面前的认识鸿沟。股指期货2010年上市以来,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有认可称赞,也有误解质疑,社会争议不断,观点激烈交锋。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中,尤其如此。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有股指期货专业小众难以理解的因素,也有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影响,既有市场发展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也有社会大众传播新环境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