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显通寺是五台山众多寺庙中规模、年代为古老的一座。该寺历史悠久,珍贵文物很多,是佛教圣地中的一颗明珠。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中国始建年代早的一座佛寺,被人们称为祖庭释源。而显通寺的初建时间,基本和白马寺相当。据记载,显通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略晚于白马寺数年,所以人们把它列为中国的第二座古寺。

因为显通寺上面的小山峰与印度灵鹫峰相似,所以这座寺庙,初命名为“大孚灵鹫寺”。后魏孝文帝再建,环匝鹫峰,置十二院,寺前有花园,故曾名花园寺。唐太宗时重修,易名为“大华严寺”。明太祖朱元璋时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明成祖朱棣赐名为“大吉祥显通寺”,明神宗朱翊钧再赐额为“大护国圣光永明寺”,简称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再次改名为“大显通寺”,直到今天。

显通寺内院落重叠,苍松翠柏,树木掩映中一片肃穆祥宁。殿堂庙宇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排列于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宇七座,从南到北,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楼。此外,还有钟楼、僧舍和各种配殿。建筑样式各异,堪称我国明清寺庙建筑的典范。

震悟大千钟楼,入显通寺前,首先出现的是一座下层为石碹洞、上两层为木构建筑的高大钟楼,石洞的门楣上,刻有“震悟大千”四个大字。这口钟铸于明朝,重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为什么不铸成一万斤呢?这是为了忌讳皇帝“万岁爷”的“万”字。这口钟名叫幽冥钟。钟的外部,铸有楷书佛经一部,共一万余字。也是五台山寺庙群里的钟。而显通钟声,历来是五台山梵宇佛国的一个标志,向来为人们所称道。

显通寺各大殿保存完好。观音殿,又名南殿。殿内,中间供着观音菩萨像,左右供着文殊和普贤菩萨像,殿内两侧放满了经架,架上置有各种经书,所以又称藏经殿。过去,救助水陆众生的大法会水陆道场也设在这里,所以又叫水陆殿。

大文殊殿,是显通寺的第二重大殿。重建于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系木结构建筑。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各寺庙均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自然显通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显通寺的大文殊殿内,供着七尊文殊菩萨像:正中的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从左至右,依次为西台狮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东台聪明文殊;大智文殊后面是甘露文殊。此外,文殊像前有护法神韦驮像,两侧有十八罗汉像。

大雄宝殿,是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高大肃穆。殿内正前方的横梁上,高悬康熙御笔“真如权应”木匾,下面条幅横悬,两旁锦幡垂挂。殿台上,并列主佛三尊,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东面是药师佛,西面是阿弥陀佛,殿墙两侧是十八罗汉,均为明、清雕塑。

每逢大的佛事活动日,由五台山佛教协会主持,各寺庙的僧尼都要身披袈裟,汇集到显通寺大雄宝殿举行礼佛仪式。

文殊殿前,有两座八角碑亭,碑亭里各立一通汉白玉石碑。石碑高不足八尺,宽二尺半,立于康熙四十六年七月十九日。左边的石碑上有字,系康熙御笔;右边的碑上没有字,人称无字碑。立碑是为了刻字记事,这一通碑上为何就无字呢?

无字碑由来的传说,两座碑亭的地方,原是两个圆形的水池,池里的水清澈如镜。有一年,康熙皇帝朝台,巡游显通寺,来到文殊殿前。他抬头一望,只见绚烂的菩萨端正正座落在灵鹫峰下,好像一条英武的龙,昂着头高卧在那里。一座牌楼正是龙头,两根幡杆正是龙角,一百零八层台阶从牌楼上延伸下来,正是龙吐出了舌头。康熙越看越像,越看越怕:这是出真龙天子的地方呀,难道我大清的江山要让别人夺去吗?显通寺住持和尚,他听到皇帝在念叨菩萨顶,便凑上去说:“启奉万岁,那灵鹫峰是一条龙,菩萨顶的牌楼,正好在龙头上。”康熙怕说的话,恰巧被住持说。立碑是为了刻字记事,这一通碑上为何就无字呢?他还是不露神色,显出不太在意的样子。对住持说:“灵鹫峰是条龙,但不是条活龙,你看,它没有眼睛。”可那住持有巴结皇上的心思,却没猜测到皇上的本意,只是一个心眼儿把他所知道的统统告诉皇上:“启奏皇上,我主有所不知,这龙是有眼睛的。每日午牌时分,太阳照到这两个池上,那菩萨顶的木牌楼两侧就会出现两个圆形的光环。”这一来,康熙再也忍不住,发了雷霆,“龙长了眼睛,不会飞走吗?龙飞走了,五台山的灵气还会有吗?这两个水池,你给我填平,上面再立两通石碑压住!”不久,水池填平,石碑立了起来。住持请康熙写碑文,康熙欣然命笔写了一篇,于是把碑文拓刻在左边那通石碑上。没人敢写碑文与皇上的碑文相对称。于是,显通寺出现了右边的无字碑。

长期以来,在五台山寺庙群中显通寺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除了它历史悠久、香火旺盛外,寺内珍藏着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挂着大显通寺匾额的山门外两侧,各有一座石碑,碑身上,一边是大草龙字,一边是大草虎字,自由挥洒,一笔写就,字形具有龙虎的形象,为雷雨居士所书。佛寺建址需讲求风水,除了靠山之外,总以左青龙、右白虎为佳,显通寺山门两侧,无此二山,故立此二碑为补。但寺庙中用龙虎把守大门,总让人觉得奇特。更为难得的是,两座石碑又是唐代的遗物,弥足珍贵。

胸前有手六只,其中的两只捧着一个金钵,钵内坐着释迦牟尼佛,背后向四周伸出一千只手,每只手上都有一个金钵,每个钵内都有一尊释迦牟尼佛。所以,这尊铜像又被叫做“千臂千钵千释迦文殊像”。这尊像金光灿烂,铸于明代,全国少有。

铜殿和铜塔,也是全国罕见的文物。铜殿高8.3米,宽4.7米,深4.5米,是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用铜10万斤铸成的。殿建平面见方,宽9尺,深8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四角四柱,柱础似鼓。殿内上层四面6扇门,下面四面8扇门,殿内四壁上有小佛万尊,金光闪闪,灼灼照人,号称万佛;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铜佛。殿内还铸有各种图案和花卉鸟兽,如玉兔拜月、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纹饰之美,工艺之精,叫人叹为观止,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据《清凉山志》记载,铜殿是五台山高僧妙峰于明朝万历年间,集全国十三省布施,用10万斤铜铸成。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拜其为师,人称为“人天师表”,“法门砥柱”。妙峰大师曾铸三座铜殿,一座在南京,一座在峨嵋,一座在五台山,规格样式完全一样。前二者已失,显通寺的这座,是的了。这座铜殿以优美的造型,完整的结构,巧妙的布局,生动的图案,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高超的铸造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铜殿之下左右两侧,原有铜塔五座,暗含五台之意,可惜中间三座被日军侵华时盗走,只有塔基在原处,现仅留下两座,现在的铜塔中间的三座是新修铸的。

山西大土地爷,在西边一座铜塔底层的西南角,有一座如拇指的小铜庙,内坐铜铸土地神像。相传,康熙皇帝来五台山,问为何没有看到当地的土地庙,庙里的和尚指给他看,见它特别小,康熙风趣地说:“好大的土地!”不料,这个小和尚一下跳到地上,跪倒叩头:“谢主隆恩。”于是这个小土地就被封为山西大土地爷。这个传说,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位小小的大土地爷,远近闻名,凡是到五台山游览的人都要观赏一下。

无量殿,型制奇特,雕刻精湛,宏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