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译者序 

茂林翠峰,有鸟歌鸣

童孝华(中央编译局译审)

 

乙未年,岁末,得艾略特专著,寻访天堂鸟。

博物书籍,林林而生,总总而群,浩如烟海处,难免被历史简化。幸而人类求本溯源的精神长存,阅读古书,好比再续前缘。翻开此作,自觉加入了一场奇异之旅,与作者同行,穿越时空;又好似进行了一次精神狩猎,跋山涉水,满载而归。

林间高地,茂林翠峰,有鸟歌鸣,往返回旋。此鸟所来悠远,姿态万千,色泽纷呈,世人唤其“天堂鸟”,又名“极乐鸟”,抑或“风鸟”。这里有一个美丽的误会:数百年前,欧洲人远征殖民,所到之处搜寻奇花异草、野兽珍禽,脚步踏满全球。在新几内亚等地,他们从当地居民那里买来剥制风干的天堂鸟标本,发现它们都没有脚,就断言这种鸟从来不会落地,直到死前始终在天空中飞翔,于是为其取名为“天堂鸟”。而真实的情况是,猎人在捕杀天堂鸟之后,为了保存方便,即时将它们的脚砍去,加上天堂鸟喜欢在深山高树上栖息,普通人难见其真容,它们的神秘感才造成了一种浪漫的错觉。其实,它们不但有脚,习性上也同普通鸟类颇为相近。又因它们羽毛华美,优雅凌于众禽之巅,所以深得收藏家与学界的钟情。如果说凡鸟的色彩是单调的,那么天堂鸟的光彩是令人惊喜的。读者不但能开卷见到王极乐鸟、六线风鸟这样久违的神奇鸟种,亦能了解亭鸟独特的习性。书中写道:阿法六线风鸟“胸部上方有宽宽的金属色泽羽盾,在不同光线下呈金色、铜色和蓝绿色,中间为黑色。羽盾底部有浓密的羽毛延伸至尾羽,颜色与其余部位相同。它们时而会竖起这些羽毛,盖住后背。由于和下体其他羽毛不关联,所以可以掩藏整个身体。下体其余和背部一样,带有紫罗兰色的渲染”。任何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读者,都难以不被这样的描述吸引。到底自然还能孕育何等神奇的物种?实在使人赞叹!

本书为介绍天堂鸟的上乘作品,它集合众家之谈,横跨欧洲各国,囊括历代信息。开卷启读,古尔德、华莱士、莱森等知名学者的引言穿插其中,丰富而生动地揭示学界在不同阶段对天堂鸟的研究成果。每每发现新的品种,他们都爱不忍释。此外,开篇梳理天堂鸟的研究史,追溯到百余年前的只言片语,可谓极尽详备。艾略特根据鸟类的特性大胆进行的分类,基本沿用至今,可见他的功底。后人如果有意探究,不妨将此书当作一部学术作品,潜心细读,其中的数据、年代、地理、生态等信息都会为今人的研究提供实在的素材。

作者艾略特是美国动物学家,美国自然博物馆、美国鸟类学会和法国动物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同时是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博物馆动物学馆馆长。他用个人财富出版了一系列关于鸟类和其他动物的精美彩色版画图书,由他本人撰写文字,并委托约瑟夫·沃尔夫和约瑟夫·施密特等艺术家为书籍提供插图。事实上,本书汇集的是艾略特十多年实地研究与阅读的心血,而他温和友善的个性无疑使他更容易进入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并结识各种科学家—他能在各种机构中一待就是好几个月。不过同样重要的是,这种个性使他得以跻身于有权有势的富人社交圈中,为自己的主要作品争取到赞助者。

译者特地在国内网站搜索,发现国内对天堂鸟的介绍仍旧是碎片化状态,大幅篇章落在其神秘之处无法释怀,每每谈及它们的生活与习性,则略显空乏。本书的出版显然是一份礼物,为我国博物学发展再添硕果。中国自古便有《山海经》,不单早于西方,而且对山川、草木、鸟兽、鱼虫的记载翔实可信。近代以来,科技至上,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城市人与自然渐渐疏离,相比之下,今人的博物眼光难免偏狭,难及古人厚重。如何弥补,大概还要依赖阅读古人佳作,广开眼界。

或许有些质疑的声音,认为科学的进程无须倒流,解释自然的权力应留给现代。对此,本人偶然在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中得到启示:“知识,要者是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如此能成智者。方法论,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深以为然,现代人类不是断代产物,科学与博物学更是伯仲之情,难解难分。

不能省去的一笔,是书中绘画。纵使艾略特执笔精湛、文风古雅,将天堂鸟的形象勾勒得如梦如幻,若没有张张精彩的配图,整体的效果必定削弱。作者继承了当时鸟类学作品的出版传统,找到一流画师为其手绘,种种鸟儿跃然纸上,落实了读者的想象。而细节的工巧与准确,展现了极大的艺术魅力,也为研究者带来珍贵信息。作为主笔,沃尔夫曾为古尔德等伟大的博物学家配图,经年累月修炼技艺,成就了艺术创作的新领域。

丙申年,春浅,译此书为乐,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