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语言和气场胜过百万雄师:
李燕杰谈演讲的价值
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语言开路
人类的沟通有两个重要渠道,一是文字,二是演讲。在创造文字之前,人类只有一种沟通方式,那就是演讲。伏羲氏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中华民族早的王,他是中国个演讲家。通过公众演讲,他教民织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力;教民驯养野兽,家畜由此产生;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他通过公众演讲将文明普及开来。
纵观我国历史,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康乾之治等,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反映出演讲能够对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命运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自1977年走出“象牙塔”登上社会演讲舞台以来,李燕杰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地球村”。几十年来,他开启了600多个演讲专题,访问了880多个城市,其中在国外300多个城市进行过演讲,累计演讲达6000多场,现场听众逾500万人次。这些数字,目前还无人企及。
李燕杰曾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为海外留学生演讲,他去过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莱顿大学、鲁汶大学等。他被誉为中国跨行业演讲人、真善美传道士、铸魂大师。
时代在变,李燕杰的演讲主题也在不断变化: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青年们需要走出时代困惑,所以1976年—1980年这段时间的演讲主题为《粉碎旧的枷锁》;
1981年—1986年,提出了追求真善美,演讲主题为《塑造美的心灵》;
1987年—1989年演讲主题为《发扬拼搏精神》;
1990年—1992年演讲主题为《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1993年—1995年演讲主题为《投身改革大潮》;
1996年—1999年演讲主题为《做时代的弄潮儿》;
近年来,他又在讲《国学智慧和力量》及《中国梦,我们的梦》。
可以说,他的演讲主题紧扣着中国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景象。
演讲的内容在变,但是传播正能量的主旋律始终不变。按照他自己的总结是:一定讲正面的,不讲负面的,不去指责别人、说三道四!
抛开演讲家的耀眼光环,李燕杰还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教育家。他很欣赏这句话: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人。
60年来,他一直高擎中国传统文化这支火炬,进行铸魂育才的实践。
精彩的公众演讲有一股魔力,它可以收人、收心。那些改写人类发展史的伟大人物,都深谙并掌握这股魔力。他们通过公众演讲,把话说出去,把人带回企业,把心聚拢到一起,为了共同的理想努力奋斗,不惜牺牲生命。
作为一介平民,大部分人的心态莫过于此:可以崇拜伟人,但却只可远观而不效仿。改变历史是伟人的事情,我只要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即可。英雄与我何干?
我却从小就有一种英雄情结。我知道自己或许做不了力挽狂澜的大英雄,但是至少我可以像个英雄一样去发表公众演讲,用公众演讲去传播正能量,去帮助、影响和成就更多人的人生。





每个伟大的领袖都是一流的演讲家







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每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一两个关键人物,他们对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人被我们称为谋略家,比如,姜太公、鬼谷子、孙武、诸葛亮、刘伯温等,这些谋略家都有一个特长,即演讲。
人类社会要前进必须有谋略,提高谋略水平,就要有大智慧。公众演讲能增长智慧和谋略。在谋略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他们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说、讲、演与外界不断地交流,不断地吸收外界的智慧并将其转化,才成了真正的大谋略家。


新中国刚成立时,李燕杰在北京大学露天广场听了郭沫若的演讲,这场演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坦言自己一直在学习郭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去点燃青年的心灵之火,激发他们献身四化、振兴中华的信心和热情。
在中国历史上,李燕杰敬佩的人有四位:屈原、文天祥、鲁迅和闻一多。这四位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战士,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为真理和大义甘愿牺牲自己,他们作为优秀的榜样给李燕杰以巨大的影响。
李燕杰每到一处都会结识该处的“大家”,张岱年、季羡林、文怀沙、南怀瑾、冰心、贺敬之、钱学森等都是他的老师,他认为知识分子之间要相亲,而不要相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李燕杰不仅善于向“大家”请教学习、博采众长,还胸怀广阔,提出“青年是我师,我是青年友”,并向青年学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博大的胸襟和包容性使得李燕杰融汇了人类文明的精华,成为一位德、才、学、识兼备的“大家”。


榜样决定人生,偶像决定命运。
20世纪30年代,美国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面对举国上下绝望的公民,罗斯福发表了重要的就职演讲:“让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不得不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莫名其妙的、丧失理智的、毫无根据的恐惧,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他充满正能量的演讲,给国民注入了强心剂。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德国纳粹耀武扬威的时候,丘吉尔发表了名为《少数人》的著名演讲,使军心大振,民心大受鼓舞,铿锵有力的公众演讲瞬间改变敌我双方的格局。另外,每当士兵士气下滑的时候,美国传奇“战神”—巴顿将军就会发表动员演讲。据说他那充满粗鲁、放肆俚语的演讲,很能提振士气。
古今中外,公众演讲对推动社会变革、社会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的例子不胜枚举。





演讲传播智慧,传递信心,教化人心







公众演讲是面对成千上万听众进行教育艺术的演讲,它的目的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教育,使一个人对未有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不理解的事有所理解,使那些似乎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教育艺术家教育别人,不是让人回报自己,而是让人增长智慧,再去启迪他人,施惠于全人类。教育艺术家的作用不在于解决人们提出的所有问题,而在于通过艺术的强烈感染,促使人们在永无止境的艺术形式中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事业。
教育艺术的意旨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心灵上的启迪,要明辨善恶、真伪,并使人倾向善和真,排斥恶与伪,使一切有生命的人都生活得更高尚、更美好、更善良、更智慧、更幸福、更有意义。




李燕杰作为演讲大师和心灵导师风靡全国,他和彭清一、曲啸、刘吉并称为“共和国四大演讲家”,是人民群众公认的正能量传播使者。
大河上下,长江南北,他“放喉尽抒铸魂赋”;凯旋门前,卢浮宫旁,他“拍案长发正气歌”。李燕杰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没有一场重复,没有一场失败,没有一场不受欢迎。据说,当年他的一场演讲讲下来,很多人都受益匪浅。当年他的许多听众,如今已经成了社会精英。他们中很多人表示,多年来,“我们是听着李燕杰教授的演讲长大的、成熟的”。一些人感叹:“我们要是多一些像李燕杰这样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就好了。”
1981年,李燕杰在北京市东郊体育馆给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做演讲。演讲结束,北大的领导拉住李燕杰,邀请他到北大演讲。面对德高望重的领导,李燕杰面露难色:“北京师范学院的一个小讲师,岂敢给北大教授做演讲?”北大领导坚定地说:“我们相信你能讲好!”果不其然,李燕杰以敬业爱生为主旨,结合教书育人的经验做了一场《德识才学与真善美—中外文艺纵横谈》的精彩演讲,赢得了一片喝彩。
时隔不久,李燕杰又在北郊国棉123厂做演讲。演讲完毕,在如潮的掌声中,几位领导走上讲台,其中一位个头不高但精气神十足的女士拉着李燕杰的手说:“李燕杰老师,你干了一件好事,你用艺术的语言宣传了我们党的精神。”之后的几十年中,李燕杰应邀到海外为中国驻外使节团和留学生做演讲,在世界各地宣讲中华文化和国学精粹。
2014年7月22日,首都师范大学的领导与85岁高龄的李燕杰谈话后,落实了4件事,其中一件便是筹建神州智慧传习馆暨李燕杰工作室。旨在通过传习馆的教育,培养出一批“李燕杰式”的教育艺术演讲工作者,并接受全国教育界的咨询,免费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引导师范生走出“象牙塔”,以利于培养卓越教师,总之是让传习馆成为铸魂育才的基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85岁的李燕杰这样感叹:“假如每个有点儿智慧的老人都能有个工作室,有个智慧传习馆,那该多好啊!使小我变大我,融入社会之中,把一生的宝贵经验总结总结,留给后人。”




2004年,我开始去大学做公益演讲,后来转战给企业做免费培训。这种免费的演讲一做就是8个月,一场演讲通常是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一天讲一场、两场、三场……多的时候,一天到不同的企业讲七场。早的时间是从早上7点就开始演讲,晚要演讲到凌晨1点,很多时候我讲到嗓子沙哑,还在持续不断地讲。是什么在支撑着我呢?我想是兴趣,兴趣是好的导师,兴趣是成功的源泉,兴趣可以跨越一切障碍!
学习是智慧的升华,分享是生命的意义。2001年,我在工厂做工人的时候就有一个习惯: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朋友分享。每次看完一本书,我甚至会专门花钱请朋友们吃夜宵,为的就是跟他们分享我的学习心得。我觉得演讲就是一个与别人分享的过程,培训行业是一个可以帮助别人的行业,而这种分享和帮助会让我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因此,我把培训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播撒智慧,传授知识,在教育培训的道路上,我愿意燃烧自己的生命,照亮前进的道路。
演讲的目的不是要证明自己很重要,不是炫耀自己有多好,而是发自内心地帮助听众。只要开口,就要对别人有所帮助。你讲的话别人愿意听,不是你讲得好,不是你讲得精彩,而是你讲的东西对别人有所帮助。我上台之前,会反复念叨“演讲等于帮助,我的出现就是要帮助更多的人”。我发现每次念叨完之后,我就不再紧张,反而能超常发挥。





演讲解决的是企业经营中的问题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个富豪榜的制定者,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他为春秋以来的30多位大商人立传,其中包括子贡、范蠡、白圭等。纵观中国历史,在不同的时期都有几位成绩卓越的大商人、商圣,他们在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发展过程中起着推动的作用,只不过因为轻视商人的思想存在,很多人都被遗忘了。这些成功的商人,他们大多都有着共同的特征:卓越的演讲才能。比如晚清著名商人胡雪岩,他的商业版图扩张的每一个关键点都离不开精彩的演讲。



有一位企业家,拥有120多项专利,却倒霉透顶,爱人跟副总好了,厂子也破产了。绝望的他守在李燕杰所在的大院门口,等了很久只为找到李燕杰请求解惑。见到李燕杰,他的眼泪就哗哗直掉,并说:“我一直做的都是好事,但是不得好报。我该怎么办呢?”
李燕杰安慰他:“你手握120项专利,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你先回家,冷静下来,然后继续奋斗。”
他答应了,可是脚却未动,原来他兜里一分钱都没有了。李燕杰当下就把自己刚领到的1000元稿费拿给他做路费。后来,这位企业家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再来的时候带了一个特殊的拐杖感谢李燕杰。据说,这个拐杖是他专门找了一块上好的花椒木,亲自手工打造出来的。




一个企业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所有人的问题都是教育的问题,所有教育的问题都是爱的问题。产品做不好,谁的问题?销售做不好,谁的问题?生产质量有问题,谁的问题?管理有问题,服务有问题,都是什么问题?人的问题!简单来讲,一个企业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所有人的问题都是教育的问题。老板是忙于人还是忙于事?老板是把时间放在人上还是事上?老板要教育好员工,一个不会教育下属的领导,充其量就是一个监工。
领导者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种叫执行型,第二种叫复制型。
执行型。这类领导的行动力很强,把事情交给他,他会完成得很不错。可是你会发现执行型领导虽然做事情很出色,但是5年、8年、10年之后,这种人还是“光杆司令”,还是孤家寡人。这样的领导者忠诚度很高,执行力很强,然而他却不会交流,不会带人,不会复制人。
复制型。这种领导在做事情的同时还在培养人。事情做完了,人才也培养出来了,三五年以后他会把自己这一棵树变成一片森林。企业需要一棵人才树,还是需要一片人才森林?当然是森林。所以,在企业中复制型领导人更加受欢迎。
伟大的领袖都是一流的演讲家,企业的领导人也都善于演讲,是因为他们知道演讲具有无穷的爆发力,同时他们也都用心讲话。讲话的学问很大,我认为讲话有三种类型:
告知型。这种讲话只是单纯地说明问题,说完就结束了,犹如一阵微风吹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娱乐型。这种讲话有趣有益,就像赵本山的小品一样,让人听完心情愉悦,精神放松。
说服型。这种讲话充满力量,让听者热血沸腾,听完就会马上采取行动,做出改变。
很多企业领导人会感慨,企业平台不错,有战略、有目标、有团队,可为什么偏偏做什么什么不行呢?很多时候问题出在领导人身上,他的战略、目标仅仅说服了自己,却没能说服团队上上下下的其他人。
伟大的领袖都是说服型的领导人、教育家、思想家、演讲家,他们是真正会讲话的人,他们的话会把所有人讲得热血沸腾,然后使其主动承担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有了这样富有激情的团队,万事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