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卧虎》
  文/禚献斌

  【一】刺佛
  寒春,古刹,藏经阁。
  破败的土墙上,一个模糊的人影清清瘦瘦,一豆昏灯摇曳,更显得四下漆黑幽静。
  灯前的人面色稚嫩,正盘腿坐于草蒲之上,手执一卷古书,此刻正看得聚精会神。
  这时只听“吱嘎”一声轻响,木扉被人推开了一道缝,却并不见门前之人,再往下看,才见一个光溜的小圆脑袋,随着小脑袋探进来的,还有初春夜里凄寒的凉风。
  那寒风吹得土墙上的瘦小人影一阵乱晃。灯前人眉头微皱,朝门口看去,正看到小圆脑袋对着他咧起了一个坏笑。那是孩童之间一种默契的表达方式,只一个笑,一个眼神,便可以传递伙伴之间的小秘密。

  我放下手中的书卷,半惊半喜道:“又来?”
  小师弟笑嘻嘻地连连点头,接忙勾着手招呼我出去:“快走,再晚怕就结束了。”
  我忙俯身吹灭油灯,起身出去,搭着小师弟的肩膀一路疾走。
  我边走边问道:“这次来的是哪路的英雄,来找谁的?”
  小师弟道:“这次可非比从前,这位好汉可不是空手来的。”
  “废话,”我搂过他的脖子来,“哪次有人是空手来的。”
  我接着道:“但凡是上门寻仇的,哪个不是精心准备,带上称手的刀、锋利的剑,恨不得让兵刃长在手上。江湖人都是这样的,人在剑在。哪怕是年前来挑战咱们伙房大师傅的号称空手劈山掌的司徒南天,那也是缠了三条腰带的暗器才敢来的。”
  “不是,”小师弟道,“我的意思是说他不只带着兵器。”
  “不只兵器,难不成还带着礼来的?算是留了一手,若是寻仇不成,便将礼物拱手奉上,换得一条性命?”
  “不知道。”小师弟摸摸光头,“他背上山来的,要是礼,怕也是份大礼,我估摸着,可能是半扇肥猪。”
  我照他脑门猛敲一记。小师弟疼得直抽凉气,他边揉擦着脑门边问:“师兄,你说为啥那么多人跟咱们过不去呢,怎么天天这么些个来寻仇的?”
  我再次搂过他的脖子,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指指周围,问道:“你知道这里是哪儿吗?”
  “寺庙啊。”小师弟瞪大眼睛,有些摸不着头脑。
  “没错。”我又问,“你可知,这里是什么人来的地方?”
  “当然是看破红尘,离俗出家之人。”
  “你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我凑近他的脸,表情开始变得暧昧诡异,“这里还有一半的人,不是一般人。”
  我停下脚步,看了看四下无人,右手揽着他的肩膀,伸出左手比画着:“你且想想,正常的过日子人家,谁会想着到寺庙当和尚?除了咱们哥几个根正苗红、打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孤儿之外,其他那些半道出家的,要不就是躲避仇家的江湖人士、家里被杀光光的武林侠客,要不就是被皇帝老儿请去吃茶的犯科大官、大牢里逃出来的亡命之徒,总之一句话——都是些狠人。”
  小师弟咂摸咂摸嘴,道:“师兄说得在理。之前扫地的长眉僧,在这里扫了好几年地,秋天的时候被个妇人找上门来指着鼻子骂,说再不赎她的身就被别人赎去了,非要拉着他抹脖子;还有敲钟的青皮和尚小白,在这里一声不吭地敲了两个月的钟后被家里人找来,硬是给架走了,说什么国不可一日无君;还有……”
  我晃了晃他:“既然这次是寻仇的,奔谁来的?”
  小师弟道:“在寺门口喊着呢,奔咱监寺来的。”
  我想了想,轻轻问道:“还是两个馒头?”
  “行。”
  我说:“我赌监寺赢。”
  “那我就赌那个寻仇的赢。”
  我拍了拍他,道:“师弟啊,这么些个来寻仇的,能揽胜而归的可不算多啊,而且监寺的功夫我见过,深不可测。”
  “嗯,”小师弟眼神里透着一丝坚定,“不过我有预感,这次来的这位,也是个狠人。”
  “慧觉慧空,你们二人要去干什么?”
  我和小师弟一听此言不觉心头一颤,一齐停下了脚步,却谁都没敢回过头。
  大师兄自身后走到我们面前,将我们一手一个提溜了起来。
  “阿弥陀佛,快给我滚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