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刘大白的《两个老鼠抬了一个梦》

          孩子说:

              “母亲,我昨儿晚上做了一个梦;

              现在却有点儿记不起来,迷迷蒙蒙了。”

母亲笑着说:

              “两个老鼠抬了一个梦。

 

老鼠怎么能抬梦?

梦怎么抬法?

老鼠抬了梦去做什么?

这不是梦中说梦的梦话?

 

不是梦话哪,——

她怎地记不起梦来?

那梦上哪儿去了,

要不是老鼠把梦抬?

 

那老鼠刚抬了梦跑,

蓦地里来了一头猫;

那老鼠吓了一跳,

这梦就跌得粉碎地没处找。

 

哦,我知道了!

我们做过的梦,都上哪儿去了!

原来都被猫儿吓跑了抬夫,

跌碎得没处找了!

 

早上,女孩子醒来,想着方才做过的梦,可是迷迷蒙蒙,记不真了,她告诉了母亲。母亲笑着对她说:“两个老鼠抬了一个梦。”母亲这一句话引起女孩子一连串的联想。这就是这首诗的内容。如果用戏剧作比,节等于序幕。

女孩子听了母亲的话越发糊涂了:老鼠怎么会把梦抬走呢?梦迷迷蒙蒙的,摸也摸不着,老鼠怎么个抬法呢?它们把梦抬了去做什么用呢?会不会我还在做梦呢?母亲是不是在我的梦里说梦,说她的梦话呢?

紧跟着第二节,女孩子又想到另一方面去了。“不是梦话哪,——”她明明醒了,可以肯定,母亲不是在她的梦里,说的也不是梦话。注意这句话后面有个破折号。这个破折号等于“可是”,表示到这儿意思一转:母亲说的不是梦话,可是她怎么记不起她的梦来了呢?要不是老鼠抬走了梦,她那个梦上哪儿去了呢?这样一想,她又相信母亲的话了:梦真个让老鼠给抬走了。在这儿,第四句本来应该在第三句前面,倒了个个儿,是为了用这一句末尾的“抬(tái)”,跟第二句末尾的“来(lái)”押上韵。

既然梦是老鼠抬走的,那么老鼠把梦抬到哪儿去了呢?女孩子想了又想,忽然明白了:可能老鼠抬起了梦刚要开跑,突然来了一头猫。两个老鼠都吓了一大跳,梦就从它们背上摔下来,摔了个粉碎。

想到这儿,女孩子几乎喊出来:“哦,我知道了,我们做过的梦都上哪儿去了!都怪猫儿吓跑了抬梦的老鼠,把梦给摔得粉碎,所以一个也找不着了。”前面第三节,把女孩子称作“她”,可见是从旁描述,咱们念着,好像能看到女孩子反复思考的神态;这第五节,把“她”改成了“我”,可见这一段写的是女孩子心里的话,带着活泼幼稚的孩子的语气。

在这首诗后面,诗人写了一条注:“‘两个老鼠抬了一个梦’是绍兴的谚语。小孩子说梦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说。”绍兴是诗人的故乡,诗人在做孩子的时候一定也听他的母亲这样说过。他写的也许就是他在童年时代的一些想法。

这首诗的句子有长有短,各节大致押韵。第三节在前面已经说过了。第二节的第二行末尾是“法(f2)”,第四行末尾是“话(huà)”,韵母相同,又都是仄声。第四节的四句,末尾是“跑(pǎo)”“猫(māo)”“跳(tiào)”“找(zhǎo)”,韵母相同,前两个都是平声,后两个都是仄声。节分五行,其实是四行,、第二行应该相连接。第三行末尾的“了”用普通话应该念作“le”,是轻声,押韵应该押在“了”前面的那个字上。在这儿,“了”的前面是“蒙(méng)”,跟第二行、第五行末尾的“梦(mèng)”韵母相同,勉强可以算押韵。第五节的、二、四行,末尾的“了”如果念成“liǎo”,当然押韵了,如果普通话念成“le”,那么行的“道(dào)”和第四行的“找(zhǎo)”韵母也相同,又都是仄声,也可以算押韵。念新诗也要注意韵。念的时候如果能把押韵的地方表现出来,听起来更有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