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思考武器

交出有价值成果的生产技术,有何共通点?
我至今见识过的“具有高生产力的工作者”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他们“做一件工作的速度并非比一般人快十倍、二十倍”。由于发现了这项特性,我之后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去探寻“究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能交出有价值的成果的生产技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
到目前为止,我在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 & Company)担任管理顾问主管达11年之久。途中曾离开职场,以“志在成为科学家”为出发点,赴美攻读脑神经科学(neuroscience)博士学位,之后再回到职场。当时,我有另一个发现,那就是无论在职场还是在科学界,“交出有价值成果的生产技术具有共通点”。
有一次,我将这样的内容写在个人博客上,竟引发了始料未及的回响。我在某个周末早晨写下的文章,浏览次数竟高达数千次。由于我当初只是随兴写写,而且内容不是那么平易近人,因此,收到这么大的回响,老实说我很吃惊。而且,收到的留言多数是“我终于懂了!”“我想知道更多!”这类的回应。那时候我觉得“说不定分享这样的内容,可以帮助许多人”,这就是促成我写本书的动机。
坊间充斥着以“解决问题”“思考术”为主题的书。不过,其中大部分是介绍工具和技巧,以“产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为观点所写的书似乎很少。对于那些必须在期限之内产生有意义的成果的人而言,必须思考的事情究竟是什么?而这就是本书的内容。
本书也会介绍几种关键的思考方式,但并非只是单纯地介绍技巧(know-how),而是定位在“工具箱”,来协助完成真正该做的事。“逻辑树”(logicaltree)、“彼此独立、互无遗漏”(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exhaustive,发音为mee-see)、“架构”(framework)……每一种只要正确使用,都是强有力的工具,但光是知道这些工具,并不能就此找到答案。有句话说:“如果你手上只有槌子,任何事物看起来都像钉子。”(Ifall you have is a hammer, everything looks like anail.)虽然是种比喻,不过确实说明弄不清目的而单纯使用工具是很危险的。也就是说“输出的意义,在于能产生什么成果”,从工具下手,根本无法引导出这个答案。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关键?
这正是本书标题所提出的“议题”(issue)。
何谓议题?关于这一点,我将通过本书慢慢说明。事实上,其关键就在于对“要对什么找出答案”这件事情胸有成竹,并且果断采取行动。
了解议题并从议题出发思考,可以让计划进度大幅提升,还可防止发生混乱。看不见目的地的行动会让人感觉很辛苦,但只要看见终点,力量就会涌现,换句话说,交出有价值成果的生产技术的目的,正是“议题”。
我希望通过本书能让读者了解,在“交出有价值成果的生产技术”中,这个议题发挥什么功效?有什么功能?该如何区分议题,以及如何处理议题?
“所谓‘交出有价值成果的生产技术’,究竟要做些什么呢?”“所谓论文,究竟要从哪里开始思考呢?”“所谓解决问题的计划,该如何进行呢?”无论是企业人还是科学家,希望本书能给那些因“总是无法掌握每天工作或研究中发生的问题的本质”而焦躁不安的人,提供一点提示。
不要烦恼:有时间烦恼,不如花时间思考
“思考与烦恼,究竟有什么不同?”我时常问年轻人这个问题,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回答?我认为可以说是有以下两个不同之处。
“烦恼”是以“找不出答案”为前提“假装思考”。
“思考”是以“能够找出答案”为前提,有建设性的真正思考。
思考与烦恼看起来很像,但是实际上完全不同。
所谓“烦恼”,是以“没有答案”为前提,无论多么努力都只会留下徒劳无功的感觉。我认为除了人际关系的问题(像是情侣或家人朋友之间),以及“与其说找不找得出答案,不如说其价值在于从今以后还要继续面对彼此”之类的问题应另当别论之外,所有的烦恼都是没有意义的。(话虽如此,但毕竟烦恼是人的天性,我并不是讨厌会烦恼的人)
尤其是如果是为工作、研究烦恼,那实在太傻了。
所谓工作,是“为了产生什么成果而存在”。进行那些“已经知道不会产生变化的行动”,只是浪费时间而已。如果没有明确认清这一点,就很容易将“烦恼”错认为“思考”,宝贵的时间就这么流逝了。
因此,我总是提醒自己周围的人:“一旦发现自己正在烦恼,就马上停下、立刻休息,并且培养能够察觉自己正在烦恼的能力。”其原因是,“以你们这么聪明的头脑,不只十分认真,而是超级认真地思考,仍然想不明白的话,就请先停止思考这件事会比较好,因为你很可能已经陷于烦恼之中了”。虽然乍看之下可能会觉得很无聊,但意识到“烦恼”与“思考”的差别,对于想要“交出有价值成果”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毕竟在职场与研究中需要的是“思考”,自然必须以“能够找出答案”为前提。

写作武器

前言:会用逻辑,你的故事就会精彩
提升书写技巧,用有逻辑的故事表达想法,说服大家
这是一本让你学会逻辑思考方法,并提高写作能力的工具书,目标是提升你的文案写作技巧,帮你写出一篇兼具逻辑思考和明确表达的文章或报告。“逻辑表现力”是所有工作业务的基础,堪称职场白领的“操作系统”(OS)。学会这套方法,一定会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巨大帮助。
本书的内容,对初学者来说简明易懂,高手看后回味无穷。全书在编排上除了有教科书的系统性之外,也非常重视实际应用的案例;里面还包含许多与思考和表达有关的“关键技巧”,其他有关逻辑思考的书籍几乎没有讨论过这一块。
我听过MECE,所以呢?
大家都知道,执行工作任务时,逻辑思考能力非常重要。事实上,有很多书籍都在讲“逻辑思考”。这些书多半在介绍金字塔结构或者介绍MECE的统合方法。并且,有的书会介绍各种应用金字塔结构和MECE来分析问题的架构。确实,这些方法对于整理事物或是将事物结构化非常有帮助,学好它们会让你获益良多。
可是,只靠MECE这类分析架构,未必能让你自动养成逻辑思考能力,也无法提升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别说对你撰写报告或做简报的文案能力会有任何实际的帮助。
教你“用得着的”逻辑技巧
大家都知道,执行工作任务时,逻辑思考能力非常重要。事实上,有很多书籍都在讲“逻辑思考”。这些书多半在介绍金字塔结构或者介绍MECE的统合方法。并且,有的书会介绍各种应用金字塔结构和MECE来分析问题的架构。确实,这些方法对于整理事物或是将事物结构化非常有帮助,学好它们会让你获益良多。
可是,只靠MECE这类分析架构,未必能让你自动养成逻辑思考能力,也无法提升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别说对你撰写报告或做简报的文案能力会有任何实际的帮助。
提升写作技巧,增强逻辑性
基于这个观点,本书从理解逻辑表现力的原点,也就是“信息”这个概念开始谈起。重点放在如何清楚地表达,让大家通过学习写作技巧,自然而然地学会逻辑思考。
具备这些基础知识之后,我们再学习如何设计文案的架构,并从中学习结论法、抽象化、题目设定等技巧。在后半部分的实践篇里,我们还会学到高杉法的问题解决型故事展开法,以及许多增加说服力的小技巧。
另外,为了确认各位的理解程度,在前四章当中,每一章后都附有练习题,请大家挑战看看,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二章 写出流畅有力的文案
   主词、连接词、具体性,三大重点
  2.2文章一气呵成,就是逻辑思考
  小看连接词,思考就成了一团糨糊
  前面提到,“模糊”是因为我们省略主语,导致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连接模糊不清。在商务文案、新闻报导、会话等沟通媒介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清不楚的连接词。这些连接词,都是把主语的多个可能的解释连接起来的表现方式。
  模糊的连接词无法明了地连接多个信息,因此成为阻碍正确信息传达的主要因素。每一则信息之间的关系如果模糊不清,那么上下文的关系以及主旨,当然也就变得模糊不明。所以,为了传达正确的意思,大家应该尽量正确地使用逻辑连接词,以清楚表明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当我思考逻辑连接词时,不禁觉得经常听到的“日语是一种模糊的语言”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原因在于,不是日语这个语言的表达让人感觉模糊,而应该是使用者本身的问题比较大。如果日语这个语言的本质就是模糊,那不就表示只要使用日语,就永远表达不清楚?在逻辑表现力中,信息的明了度只能依赖于使用者的表达,其影响大于语言本身。
  同样,将逻辑套用在主语上也是如此。日语里面并非没有主语的概念,而是使用者不习惯意识到行为者,也就是主语。相反,大家都说英语是表达明了的语言,但是只要连续使用太多“but”和“and”,句子的意思一样模糊不清。换句话说,一个句子表达得明不明了,终仍然是回归到语言使用者本身。
  请大家多多活用我整理出来的“高杉逻辑连接词表”(图2-1)。现在,很多企业都采用这份逻辑连接词表。但是,它还不是终版,顶多算是一份入门导览,在内容的全面性上尚嫌不足,还需要继续补充更多逻辑连接词。
  状况一:你想“追加”说明,还是“归结”因果?
  状况一:由于市场不景气,各企业开始陷入困境,住宅行情持续下跌。
  这句话中出现了模糊的语意衔接,究竟“陷入困境”与“行情下跌”这两个信息之间表示何种关系?是表示一个关联性松散的追加信息,还是表示一个紧密连结的因果关系?看遍的人不会有想法,信息的传递者(你)得引导他。
谈判武器

 

近年来,逻辑思维逐渐成为商务人士关注的一大技巧。事实上,高杉事务所曾为多家企业提供多种研修服务,其中有关逻辑思维力强化的研修委托呈现激增态势。 

这说明,社会已经广泛认识到,逻辑思维是商务人士的重要能力,是所有业务的基础。 

而且长期以来,一说到逻辑思维力,人们往往会产生“全凭感觉”“天生如此”“因人而异”等印象,并没有将其视为可以通过训练和研修而掌握的对象。但如今,“逻辑思维有其基础理论,只要加以学习,即使仍然存在个体差距,也能让所有人相应地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力”的认识正在逐渐普及。 

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在麦肯锡那样的战略性咨询公司里,逻辑思维力可以说是业务的根基所在。还有投资银行业务―尤其是我从事过的企业收购战略及财务体制改善战略的拟定―对基于讲道理的“基本逻辑”同样有着很高的要求。此外,无论是石油公司生产计划的拟定,还是危机管理公关战略的拟定,都要求具备坚实的逻辑思维力。就连我眼下正在从事的研究工作,除了要有热情之外,基于讲道理的说明也是有说服力的。 

而且,业务本身自不待言,对“在异文化环境中开展工作”来说,基于逻辑思维的清晰明确的交流能力也是必不可缺的。 

在独立创业以前,我在外资企业度过了二十年的职业生涯,而且长期居于海外。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逻辑思维和交流能力确实是商务人士不可或缺的。 

逻辑思维为何如此重要?一般来讲,原因在于经营环境正逐渐发生巨大变化。盲目地食古不化、照搬旧例,成功率只会一再地降低。

经营环境越来越明显地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至少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逻辑地归纳事物,并在界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此外还要求工作人员向客户或在公司内部分享这一结果,由此创造价值。补充说明一句,这也相当于原来的知识管理。

例如,许多优秀企业为了培养下一代管理层人才,正在尝试集中研修。一般的模式是在研修后期设定公司课题,要求学员做出分析,并以演示的形式向高层管理者―社长(总经理)―提供建议。既然演示的对象是如此重量级的人物,所有学员自然都会付出相当多的劳力。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人并不具备逻辑思维和清晰表达的技巧,更没有商务演示的可视化交流能力,结果费尽心力做出的分析和建议不能顺利传达给社长,白白浪费了工作人员和社长的宝贵时间。

事实上,曾有一家知名企业就陷于这样的窘况,于是委托我提供研修服务,以改善员工的逻辑思维表达力和演示技巧。结果,研修结束后,学员们的演示品质普遍有了质的飞跃,社长的评价和学员的满意度也都很高。甚至我还听说,演示中的某些建议被切实地反映到了实际经营当中。

不过,锻炼逻辑思维技巧本身并不能创造多大价值,关键是要把逻辑思维技巧当作达成目的的手段,加以灵活运用。

现下出现了一种风潮,就是“不论张三李四,都要具备进行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当然,若能以此为目标努力学习,自然再好不过,但只靠空泛的了解―例如“我理解金字塔结构①了”“我知道什么是MECE②了”“我理解框架结构了”―并不能切实地提高工作质量。这种脱离实践的、纸上谈兵的“关键词症候群”―“逻辑思维”也包括在内―十分常见,要想避免陷入其中,好的办法就是将其作为手段,加以实际应用。

本书是以谈判为主题的指南书。谈判也跟逻辑思维一样,是达成目的的手段。因此,谈判的终目标必须由包括谈判代表在内的当事人自己决定。除此之外,也可以把谈判视为逻辑思维的重要应用。

毋庸置疑,提高谈判技巧本身也很重要,这不限于商务领域,在政治、外交、日常生活等场合莫不如此。

一般认为,日本人不擅长谈判。或许是因为日本人重视以和为贵,容易让步,于是普遍将谈判视为利己手段,避之唯恐不及。

但从更严谨的角度来说,日本人之所以讨厌谈判,应该是空谈和平的结果,而这种空谈是深深扎根于视平等为理所当然的豁达心态之上的。可在其他许多国家,谈判却被视为保障平等的主要手段。

不管喜不喜欢,全球化风潮正在日本国内迅速蔓延。我们应该改变观念,要把谈判视为确保平等的正当手段,而不是只为自己捞油水的卑劣行径。

本书不仅把谈判当作逻辑思维的实际应用,更进而视之为“通过解决双方问题来提高彼此满意度的交流过程”。只要抱着这样的观念,就能积极地面对谈判。

 

 

本书架构

 

 

首先,第1章把谈判定位为交流的一种形态,并从这一观点出发,将谈判与其他交流形态―具体来说就是辩论和演示―作了比较。

第2章以“谈判=逻辑思维的实际应用”为前提,对逻辑思维本身作了阐述。许多以逻辑思维为主题的书籍都很晦涩艰深,而我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风格。

第3章介绍了清晰表达的技巧。对于逻辑思维、谈判乃至所有的交流方式而言,清晰表达都十分重要。如果自己擅长逻辑思维,却始终不能把结论顺畅地传达给别人,就无法发挥逻辑思维的价值。谈判也是一样。清晰表达是如此不可或缺,但已出版的关于逻辑思维的参考书籍虽有很多,其中具体讲到清晰表达的方法者却寥寥无几。

第4章深入挖掘了包括BATNA(替代方案)在内的谈判力的源泉。

第5章以阐述谈判对手心理状态的形式,介绍了发掘对方关注点的技巧。

第6章也提到了谈判中心理层面的分析。市面上有大量关于谈判技巧的指南书,但提到心理层面―尤其是谈判代表保持平常心的具体技巧―的书籍,则少之又少。

第7章以文摘的形式总结了“无德谈判战术”及应对方法。有关这方面的详细说明,请参照拙著《实践与谈判理论》(NHK①出版)。

第8章介绍了目标设定的基本思路及合理的让步方式。

第9章归纳了谈判的问答技巧。

后的第10章介绍了谈判的后勤工作,总结了堪称谈判基石的协议条款、团队编制、谈判地点选定等相关内容。

衷心希望本书能同时作为逻辑思维技巧和谈判技巧的参考书籍,为诸位读者提供些许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