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泰伯】  商代晚期周原(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人。又称太伯,姬姓。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古公亶父晚年欲立幼子季历为储(后为周季王),以传位于季历子姬昌(后为周文王)。与弟仲雍以采药衡山之名避让,约于公元前12世纪之际,出奔荆蛮,至于吴地,断发文身,民拥立为君。三辞季历让国,以蕃离(今江苏无锡梅里)为都城,自号“勾吴”。周武王灭商后追封于吴。后人尊为吴国及吴姓始祖。  

【仲雍】  商代晚期周原(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人。又称虞仲、吴仲、孰哉,姬姓。周太王古公亶父次子。约于公元前12世纪之际,随兄泰伯让位出奔荆蛮,至于吴地,建国“句吴”,继泰伯为君,国基始固。卒葬于今江苏常熟虞山。后人尊为吴国及吴姓始祖。

【朱耀庭】(1866—1948)  晚清民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原唱苏滩。年二十四改习弹词,为王润泉、朱蕴泉弟子。与弟耀笙拼档演出长篇《双珠凤》《落金扇》《七义图》《黄金印》等,尤以《双珠凤》享盛誉,称“双朱档“,为“大三牲”响双档之一。擅说表和起下三路角色,有“活九皋”“活来富”之誉。为书戏创始人之一,与金桂庭、张云亭、杨小亭并称“书坛四庭柱”。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于上海演出,于楼外楼尤红极一时。1924年以光裕社副社长当选为上海分社社长,1936年当选为光裕社所组织上海市评话弹词研究社候补执委。传人有子介生、介人及弟子赵稼秋、张少蟾、王斌泉等。

【王淦昌】(1907-1998)  近现代常熟支塘人。1929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留任助教,加入中国科学社。次年公费留学德国,从事β射线谱研究,1933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次年回国,任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1936年任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次年被推为中国科学社、中国教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杭州联合年会总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年会筹备委员及论文委员。抗战时期随校播迁,特开设《军用物理》课程,首先研制出荧光粉。1941年独具卓见地提出通过轻原子核俘获K壳层电子释放中微子时产生的反冲中微子的创造性实验方法,验证中微子存在并为实验所证实。1943年任物理系主任。1947年曾被选派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做研究,1949年初归国,独获第二届永利化学工业公司范旭东荣誉纪念奖金。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为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59年于苏联杜布纳国家联合原子核研究所领导研究小组,于世界上首次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1964年独立地提出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为国际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1984年领导开辟氟化氪准分子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新领域。参与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1986年与杨嘉墀、陈芳允等提出制定《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副院长、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委核聚变专业组组长、冷试验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等。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著有《中微子与负质子》《王淦昌论文选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