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芒种 

 

节令特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太阳到达黄经75°。芒种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这种说法就表明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此时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芒种三候为:“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也就是说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接着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而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由此可见,在我国传统的哲学理论中,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久盛必衰,衰久必盛的。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却也正是阴气初生的时候。

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又因为此时正是梅子黄熟之时,所以也称之为梅雨天或黄梅雨。梅雨季节要持续约一个月左右。梅雨的多少,对禾谷的丰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养生要领

芒种时节,雨量增多,气温升高,南方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另外,我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此话意思是,端午节没过,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去,以免受寒。在我国的江西省有谚语:“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其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因此人会变得懒散。“暑令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为芒种时节常常阴雨连绵,因此,芒种的养生重点要根据这一季节的气候特征而定: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这样肌体得以宣畅,振奋精神,通泄得以自如。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

 

节令养生食谱

芒种节气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其时养生的饮食方案如下。

 鲜藕蛋羹

制作原料:鲜藕500克,鸡蛋2个,猪油少许,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将鸡蛋打入碗内调匀,将鲜藕榨成汁,将鸡蛋液倒入鲜藕汁中,加入少许猪油、盐等调味品,后将盛有鲜藕鸡蛋汁的碗放在蒸笼内,武火蒸10分钟,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虚渴、五心烦热、血热妄行、淤血不散、产后血虚者。

鲜藕味甘、性寒,归心、脾、胃、肺、肾经。其主要成分含有蛋白质、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夏季食用藕既可清暑、开胃、补五脏,又可益血生肌,久服还可延年。配鸡蛋有滋阴养血、健脾生肌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