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希利尔讲世界地理》:

序篇 大观世界

章 万花筒中的世界

谁曾经看见过自己的脸呢?如果你这样问孩子们,想必他们都会举起手来说自己见过。可是你真的见过吗?事实恐怕不然,因为没有镜子之类的东西,我们是不可能看见自己的脸的。

这样想来,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还真多,比如,我们的背部,或者整个地球。

虽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我们看到的仅是周围的一点点世界,就像海洋里的鱼,觉得世界像一个巨大的木桶,里面全是水;像沙漠里的骆驼,觉得世界像一个巨大的沙丘,到处都是沙;像冰山里的北极熊,觉得世界像一个巨大的冰柜,里面全是冰和雪;像森林里的熊宝宝,觉得世界像一片巨大的森林,里面全是树。

以前的人们还说:“世界像一个巨大的泥馅饼,有水、有沙子、有冰、有树,还有头顶上的天空。”

这时一些好奇的孩子们会问:“那像泥馅饼这样的世界又是在什么上面呢?”

人们会认真地回答道:“在四头大象的背上。”

孩子们追问道:“那大象站在哪里呢?”

他们会说:“在乌龟背上。”

小孩继续问道:“那乌龟在哪儿呢?”

人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只留下一片寂静,于是整个世界只剩下孤零零的乌龟,什么都没有。这就是以前的父母会对孩子们描绘的世界。

其实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我们能高耸入云,坐在云层之上悠闲地看着脚下的世界,那这个世界又该像什么样呢?尽管我们的飞机帮不了我们太多,但有一个能将任何物体放大的镜子可以帮助我们,它就是望远镜。

透过望远镜,看见地球像一轮雪球般的白色满月,因为太阳的照射,不仅白而且亮。当然,太阳的照射虽然像夜间汽车的尾灯一样可以使路明亮,可是它一次只能照亮地球的一面而已,另一面一片黑暗。不过大家都知道地球每天都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因此黑暗的球面会渐渐迎来光明。而用望远镜看地球,人们也会发现在地球的一面上有两个大大的像影子一样奇形怪状的补丁,另一面则有四个,而这些补丁事实上就是我们熟悉的大陆,若用字母给这些名字各异的大陆做标记的话,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在地球的一面上读到:北美洲和南美洲;而在另一面读到:欧洲、亚洲、非洲、南极洲和世界上小的洲大洋洲。

地球的两面不能像钱币那样简单地分为正面和背面,因此我们将那些奇形怪状的阴影分为两面,每面用半球(英语中用hemisphere表示)来代称,一面称为西半球,一面称为东半球。西半球上有两块大陆,东半球上有四块。而在地球的和底端长年被冰雪覆盖,温度极低,我们将它称为极(英语上用pole表示)。

除了这些被称为大陆的阴影和极地的冰雪外,地球上的其他地方都是水,尽管没有什么天然的屏障可以区分这些水,可是人们还是习惯性为这些不同位置的水命名,而那些围绕在大陆旁的水就被人称为“洋”。

如果你现在有3岁,我想你肯定能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如果你现在有9岁,我想你也能清楚地区分东方和西方,因为老师和家人一定都告诉你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落下的地方是西方。现在我们假设你右手的方向是东,左手的方向是西,那么你脸对的方向就是北,背对的方向就是南。

而将此方向运用到大洋中,那么以北美洲和南美洲为中心,太平洋在这两块大陆的西边;这两块大陆的东边则是大西洋;海岸线没有逾越东半球的是印度洋;地球的北端是北冰洋,南端则是南冰洋。南冰洋和极地一样终年冰雪覆盖,气温极低,所以那里没有水,只有冰。而如果我们想为这些大洋做标记的话,那么只能把巨大的字母标志插到水里了,因为水面上是写不了字的。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也许你会问:“除了地球,还有其他能让人生存的星球吗?”有些人会假想存在着像星星那样闪烁的星球,在那上面也有人居住,可是至今仍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即使精密的望远镜都无法让我们看到遥远星球上的东西,因此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在心中猜测罢了。

第二章 世界是圆的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地球是个球,如果我一直沿着鼻子的方向朝前走,终就会回到出发的地方。我为了验证妈妈的话,曾大胆地策划了一场离家出走。不过,我终还是被警察叔叔押送回家。

长大后,我决定再进行一次环行地球。这一次,我选择乘坐火车,向着太阳下山的方向前行。火车带着我穿过寂静的田园,绕过繁华的都市,攀过巍峨的高山。一路上,我见过从未见过的民族、听过各异的语言。这一切都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终于,在数月的艰难跋涉后,我回到了出发的地方,用行动证明了世界是圆的。

这次超过25000英里的环绕地球之行花了我近半年的时间。不过,不是所有环绕地球的旅行都要花这样长的时间,比如格拉夫·齐柏林号航母绕地球一圈只用了三周;美国空军战斗机绕地球一圈也只消耗了一天多而已。

如果有人想在日出时出发,日落时走完地球一面,然后再继续跟随太阳走完另一面,第二天回到出发地,那么他就必须以每小时1000英里的速度不停奔跑,才能实现这一伟大壮举。

其实,地球并不是像我们平时看到的篮球那样圆。它长得有一点扁,就像一个又扁又胖的鸡蛋。如果你在太空里看地球,会看见地球蒙上了一层面纱。那层面纱是地球的大气层。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大气中。大气对人的重要性,就像水对鱼的重要性一样。鱼脱离了水奄奄一息,人脱离了大气同样无法生存。

空气是我们重要的伙伴,但它有点故作神秘。它明明时刻陪伴着我们,却从来不让我们看见它的样子。或许你会说:“不对,我见过空气。它动起来的时候是白色。”但是,我要说你见到的或许并不是空气,而是烟,或者云雾,它们都不是空气。大概,我们知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就是一股冷风带走了你的帽子那一刻。

也许,你会问:“是不是有了地球的时候,就有人类呢?”这是个天大的误解,地球的诞生要比人类早得多得多。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还是一个燃烧的巨大火球,无数个年头过去了,火球慢慢冷却,变成了一个岩石球。渐渐地,围绕在地球周围的气体冷却下来变成了水蒸气,就这样,在地球上面有了蒸汽团围绕。

地球继续冷却,直到蒸汽团聚成水不停地降落在地球上,汇成巨大的大洋覆盖整个地球。地球不断冷却,原本光滑、圆润的外表开始收缩、变皱。那些皱起来的地方有升有降,后,高出海面的地方就成了陆地和山脉。地球表面的运动可不是静悄悄的,它会引发海洋和地面的不定期剧震,这便是人们熟知的地震。如果你经历过当时的地震,就知道今天的地震有多么微不足道了。

伴随着这番巨变而来的是轰隆的巨响声,我们的地球在爆炸,在断裂,仿佛世界末日的来临。不过,有关地球海洋、大气、陆地和山脉的形成都是今天人类的猜测,因为我们谁也没有亲眼所见当时的情景。也许陆地被抬升时温柔而和缓,就像小草破土一般悄无声息。

不过,这些真相终究都无从得知,我们能确定的只是,今天我们在地球表面见到的所有景象都不是它初的样子。在漫长的时间里,地球经历的了许多变化。有时候人们可以在某座山的山顶上找到海里的贝壳,这就证明在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以前,这座山或许藏在大海当中。

第三章 生活在别处的人们

我们很难在地球上找到一模一样的两个人来。虽然每个人都长着一个脑袋、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两只耳朵,有双手双脚;但是,再相似的两个人,即便是双胞胎身上,也总有些不同。比如姐姐比妹妹长得高些,哥哥的皮肤比弟弟要黑一点,等等。在不同的人群中,差异的地方就在于皮肤的颜色。

通常,人们会把肤色相同的一类人称为一个种族,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原来,每个种族在地球上都有各自独立的居住区。不过随着交通的发展和人际交往的加强,各个种族经常混居在一起。比如,在白人居住区也我们也会看到黑人和黄种人,而白种人有时也会在黑人居住区里定居。

如果我们把地球比作一个大村子,那么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是地球村里的一个家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统治者,这就好比每个家庭都有一位大家长。不同的国家对统治者的称呼不同,有的统治者叫国王,有的统治者叫总统。国王可以将自己的王位传给儿子,当然他自己的王位也是从他的父亲那里继承而来。国王从他登上王位的那一天开始,直到他死去那一天,都是国王。总统则不同。如果你曾经关注美国的总统选举,会经常听到“这是××位总统第二任期……”这说明,总统不能一直由一个人担任。不同的国家对总统的任期有不同的规定,而且总统不能随便将自己的位置传给自己喜欢的人,哪怕是他的儿子也不行,因为总统必须由人民选举产生。

有国王的国家多被称为王国,若这个国王恰好统治几个国家,那么他一般会被称为皇帝,他所统治的国家就被称为帝国;有总统的国家被称为共和国,美国就是一个共和国。每个国家都有一个政府,政府是由国王或总统及其他们的助手组成,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发行货币和邮票。

如果你有收集邮票的习惯,那么你会发现每个国家的邮票都不一样,但是这些邮票并没有优劣之分,正如每个国家的语言千差万别,但无好坏之分一样。世界上共有5600多种语言,有的人会说一种,有的人会说多种,当然会说的语言越多,与其他国家的人交流就会越容易。说起来也奇怪,每个美国人都会说英语,我自己就是美国人,英语是我们的母语,但事实上英语初是英国的语言。

英国在欧洲,可是若你去欧洲旅游,你会在商店、宾馆、餐厅听到各种不同的语言。亚洲多是黄种人,使用多的语言是中文;非洲多是黑人,他们的语言千奇百怪,估计连他们自己都说不出他们究竟有多少种语言。

每一种语言都有他们各自的发音系统和语言内涵,想学会一种新的语言一般要花上几年的时间,我有一个朋友会说12种不同的语言,不过听说还有人会说100多种,这真是件令人惊叹的事!

第四章 大洲的故事

如果我们拿着望远镜从遥远的太空中看地球,会看见一片茫茫大海中漂浮着有几块“岛屿”。其实,这些岛屿就是我们生活的陆地。如果我们要给每一块陆地都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我们必须把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都用上才行。我们把这些漂在水上的大片陆地称作“洲”。这些大洲的面积有大有小。面积的是亚洲、接下来分别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亚洲位于东方,那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亚洲”也有“地方日出之地”的意思;

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洲。欧洲在西方,太阳从这里落下。“西方日落之地”便是“欧洲”的意思;

阿非利加洲这个名字不太好记,所以你可以简单地把它叫作“非洲”。在这里,阳光特别充裕,因此这里也被称为“阳光灼热的大地”。

为了纪念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人们用他的名字给一片大洲命名为亚美利加洲,这就是美洲。整块美洲大陆分为北美洲与南美洲。

大洋洲与其他大陆相比显得有些孤单。亚洲与欧洲连在一起,它们与非洲的距离也很近。北美洲与南美洲也一直待在一起。但是,大洋洲与其他陆地相隔很远,独自处在一茫茫大海之中,或许正因为这样,人们才把它叫作大洋洲,意为大洋中的陆地。

南极洲是个冰雪覆盖的地方,它因处于南极地区而得名。

每个大洲之间有一些自然地理风貌和人造工程作为分界线。七大洲像七巧板一样,相互搭配,巧妙组合,共同组建了地球上的陆地。

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紧密相连,是地球上的一块陆地,也叫亚欧大陆。人们将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作为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它连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如果你要从北美洲到亚洲大陆去,从这里走的距离短。

帝汶海和阿弗拉海是亚洲和大洋洲的分界线。

位于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的丹麦海峡是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同时,丹麦海峡,也贯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巴拿马运河是人们在中美地峡窄处开凿的一条运河,它的开通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是世界重要的海洋航运的枢纽。在巴拿马运河的北面是北美洲,南面是南美洲。

如果你从地中海附近国家去大西洋的话,那么你一定会经过一处名叫直布罗陀海峡的地方。这条海峡同时也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