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Part 1  解读光线的过程

主题一:逆光照明(Back Lighting)

当光线来自拍摄对象的背后,相机直接面对光线的来源,称之为逆光照明。逆光的情况下,摄影者首先要考虑将呈现出怎样的拍摄效果,以及画面气氛的优势在哪里。其次,在不得不拍摄的场景中,你如何巧妙地避免逆光对于画面所带来的干扰和破坏性。

我喜欢用逆光的方式来诉说故事。夕阳的余晖透过洁白的樱花照射过来,有一个女孩正从树下走过。瞬间的震撼,让我无法忘怀。逆光余晖呈现的是光线的情感,而樱花树下的女孩则是故事的主角,也是想象的主角。

现场拍摄过程中,光线并没有好或坏的区别,而是取决于你如何利用光线达到自己的拍摄效果。例如,当你把一朵花当作拍摄主体,而背景是明亮的天空,即使天空中没有太阳,还是会产生强烈的逆光——此时的花会是灰暗的,而天空却是明亮的。如果光线使用不当、曝光不当,画面主题呈现的力度就会弱许多。

在逆光情况下拍摄,有一个关键的环节——相机的测光模式决定了曝光值。这种依靠相机内部测光的自动曝光模式有着严重而微妙的缺陷。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大部分相机是采用智能型的矩阵平均测光模式。这种方法考虑到了所有场景下通常的光线条件以及曝光平均值,使相机自动设置光圈、快门和ISO值。这种自动曝光模式大约能应付普通摄影爱好者70%的拍摄需求。但是,当你面对的逆光主体背景明亮、前景较为昏暗时,曝光系统会认为“主体”是明亮的背景,而对焦系统的“主体”却变成剪影的昏暗前景——如果这样拍摄,照片就曝光失准了。

风吹起一块麻布窗帘,逆光的透视下,就像是一篇散文,诉说着眼前的纯粹美好。我通过手动控制相机的曝光,让影像的感觉更有温度

如果脑海中已经产生要拍摄的画面,自然而然就能判断眼前的光线如何控制会更为精准。逆光的情况下,把明亮的光线放置在镜头的边缘,配合闪光灯的使用,是表现当时情境好的光线使用方法。

由于相机无法了解摄影师的心思,所以它并不知道你想要拍出什么效果的照片。在大多数顺光、侧光的情况下,这点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在充满光影的摄影世界,逆光的情况往往是为棘手的——相机无法了解你要表达的内容,而你所要拍摄照片的光线质感往往跟现实差距很大。为了避免这种结果,我们通常会采用两种典型的逆光处理方式。

方式一:用闪光灯进行补光,这也是常用的解决方案——利用人工照明,将物体打亮。

方式二:将测光系统换成“点测光”模式。由于测光的范围会变得极小,对焦与测光是在同一个范围,自然也就会拍摄出逆光的高调味道。

我喜爱的方式是通过M档手动操作。先根据拍摄的主体调整快门,例如拍摄花朵就用1/125秒,拍摄人像用1/60秒,拍摄孩子、宠物、跳跃等运动的主体时,快门设在1/160~1/250秒,再利用光圈大小控制整体的光线与景深,将逆光展现出理想的曝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