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阅读和学习思想史会使人收获良多,至少,人们会领悟当今的生活及思想与“站在巨人肩膀”的关联,对特定时代的思想所产生的“真理”假说心生谦卑。思想的演变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翻天覆地的——或许是渐进的,又或许不是。感悟和意义有赖于历史。今天的恢宏理论,或许只是明天的一个注解,甚至会被弃之不用。尽管如此,过去能够增进对现在的理解,现在的知识也能增进对过去的理解。

    话虽如此,在现代社会,细究历史遗留物带来的好处——尤其是思想(而不是纪念碑这样的东西)——受到的质疑越来越多。迅猛的技术进步,“即刻经典”(instant classics),只需数秒便能传遍全球的思想,以及对纯粹实用性的强调,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哪怕是一两年前发生的事件也会严重过时,乃至全然无用。对公众而言,热门“博客”的地位超越了细致、精心的研究或反思性的文献。当然,近年来的后现代转向使不少人疑惑:能否合理地谈论“经典”,或是讨论过去某些特定的“伟大思想”?

    上述论断对经济学如此,对其他学术领域亦然。由于研究模式越发偏重数理技术和统计,经济分析的某些研究方法和领域遭遇了边缘化,尤其是经济思想史。人们认为,经济思想史不过是“古人的谬论”。非经济学家和对历史有领悟力的经济学家常常问我:若经济学家不能正当地品评过去的思想,如何指望他们理解现在?我绝不会说“不了解经济思想史,就不能进行经济学研究”,毕竟,这正是成千上万的经济学家每日的状态。问题的关键是:了解经济思想史能使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研究从中受益,这好比研究神学思想史能使传教士受益,阅读《孙子兵法》能使现代军事指挥官受益。

    在此背景下,贾尼·瓦吉和彼得·格罗尼维根撰写了这部《经济思想简史》。鉴于经济思想的演变涉及诸多流派,细微精妙之处繁多,阐明1620— 1960年这段时间的经济思想史居功至伟。用简短的篇幅叙述这一时期绝非易事。但在这本小书里,两位作者的功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经济史领域,瓦吉和格罗尼维根均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二人所擅长的领域相互补充,对本书及本书读者大有裨益。

    本书有意将经济史划分为“古典”和“现代发展”两个部分,使读者能够领悟这两个漫长时段内,诸多贡献者及其贡献之间的关系。本书不仅涵盖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人物,也介绍了对经济分析特定领域有重要贡献,但常被“简明”经济史所忽略的人物,如布阿吉尔贝尔、加利亚尼、斯图亚特、西斯蒙第、托伦斯等。思想并不是凭空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是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产物。为了体现这一事实,本书让读者了解这些人物的个性,以及他们所做贡献的背景。

    “通史”的作者总是担心有所遗漏,而通常,读者会齐齐向作者指出各种遗漏的内容。瓦吉和格罗尼维根的《经济思想简史》并没有以通史自居;相反,这本书只涉及重要思想家的重要思想。一定会有人对哪些人物属于“重要思想家”而锱铢必较,也必然有人会为哪个人物所做的贡献而争论不休。但关键是,这类书籍(如本书)的读者在掩卷时,能对各种思想的演化发展、故事中的人物和特定条件有所体悟。就此而言,瓦吉和格罗尼维根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功。

    思想史学者一致认为,阅读过去的原文本是不可替代的。不过,接触原文本的读者如果拥有一张路线图,如瓦吉和格罗尼维根撰写的本书,是大有益处的。简短的章节(每章的平均篇幅不到十页)、主要思想的罗列,会使学子们乐在其中。即使是经济史的门外汉,也会领悟到本书的这一特色。通过本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经济史领域中更全面、更详细、更专业的书籍,如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塞缪尔·霍兰德(Samuel Hollander)、马克·帕尔曼(Mark Perlman)以及约瑟夫·熊彼特的著作;也可以阅读专题性更强的著作,如瓦吉的《弗朗索瓦·魁奈的经济学思想》或格罗尼维根所著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传《翱翔的雄鹰》。本书在每章末尾给出了带注解的延伸阅读建议,读者可以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

    本书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是通往过去和现在的一扇窗。敬请享受。

史蒂文·G.梅德马(Steven G. Medema)

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