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用铅做笔

古希腊时期,人们发现金属铅与其他物质摩擦后会留下痕迹,于是,便把铅铸成小棒,用来划线标记。由于铅产量太少,到了14世纪,罗马人改用铅和锡土混合而成的小棒,用来书写绘画,并取名铅笔。

1564年,英格兰巴罗代尔郡的牧羊人发现了一种黑色的矿石,能像铅一样划出痕迹,却比铅痕黑得多,就把它称为“黑铅”,用来在羊身上画记号。其实,这种矿石就是后来铅笔芯的主要原料——石墨。英王乔治二世在使用过这种矿石后,下令将巴罗代尔的石墨矿收归皇室所有,并指定石墨条为皇家专用的书写工具,不过仍把石墨条叫作铅笔。

石墨与黏土的绝配

石墨条虽然能划出明显的痕迹, 但它质地很软, 书写时容易折断。1761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将石墨同硫黄、锑(tī)、松香混合后再轧成条。比起纯石墨条来,这种含“杂质”的石墨条可结实多了。而且,为避免书写时弄脏手,他还把石墨条嵌在两根木条中间,变成了如今使用的铅笔。

直到18世纪末,世界上还只有英、德两国能够生产这种铅笔。因为使用方便,铅笔在战场指挥中用处极大。当拿破仑发动对俄战争后,英、德两国切断了对法国的铅笔供应,拿破仑只好在法国本土寻找石墨矿制造铅笔。但法国出产的石墨,在分子构型上很难与硫黄、锑、松香混合成型,轧不出硬实的笔芯。后来法国化学家奥古斯特·孔德经过反复试验,改用黏土做增固剂,制出的笔芯比原先还要坚实耐磨,而且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石墨矿,直到今天仍在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