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导读:一段黑暗的历史,对自由永恒的追求 一2014年,由史蒂夫·麦奎因导演的电影《为奴十二载》大获全胜,将奥斯卡、金球奖等众多奖项收入囊中,《纽约客》甚至称该片是有史以来描写美国奴隶制伟大的影片。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每日电讯报》发文认为原著要比电影更精彩,“并非从艺术的角度,而是从人性洞察力的角度”。这自然指的是原著中对于奴隶制度那种克制的描写,其中涉及了奴隶制中更为复杂的面向,即如何看待一个良善的奴隶主,自传的作者所罗门·诺瑟普认为他们也是奴隶制度的受害者,成长的环境让其从未怀疑人屈服于人的道德权利,从而看不到奴隶制度的本源错误。不过如果我们回到历史中间,就会发现这样看待奴隶制的视角有着更为复杂的来源。《为奴十二载》有着悠远的身世,其剧本脱胎于一部160年前的同名小说,该书被认为对推动南北战争和废奴运动不无助力,作者所罗门·诺瑟普正是美国黑人文学早的奠基者之一。  同这部尘封之作一样,作为少数族群的非裔美国人及其历史、文化与文学,长期处于主流视野之外,但无论光辉或苦难,他们都是构成美国社会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另一半。    二  1853年,所罗门·诺瑟普在逃离奴役不久,便写下了自传《为奴十二载》。该书一经问世便大获成功,出版前两年的销量便达到3万册,是1845年出版的影响甚广的《黑人奴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生平自述》的3倍。  诺瑟普的成功有着历史的原因,据统计,从1740年到1865年,将近有65本黑人自传文学或宣传册出版,它们构成了反奴运动的一个宣传渠道,引起社会的关注。《为奴十二载》在此种社会思潮下诞生,自然引起广泛的反响。但《为奴十二载》的成功还和另一部著作相关。  1852年,斯托夫人著名的反奴隶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这部著作遭到很多拥护奴隶制度的人的批评,他们批评的矛头都指向《汤姆叔叔的小屋》只是一部小说,因此其对奴隶制度的描绘是过于伤感与夸张,无法令人信服。为了反驳这些批评,斯托夫人出版了另一本书,其中罗列了很多小说故事的真实原型,以此证明《汤姆叔叔的小屋》对奴隶制描绘的真实性。所罗门·诺瑟普即在其中,斯托夫人从报纸上得知了诺瑟普的经历,她写道:“所罗门·诺瑟普被带到了红河镇的种植园,那正是汤姆叔叔在小说中被关押的地方,而诺瑟普对种植园的描述,对那里的生活和事件的描述与我小说中的故事惊人的相似。”因此在诺瑟普还未著一字之前,他已经广为人知。  诺瑟普在书中记述的另一件事也激起人们的广泛讨论。诺瑟普被营救之后,向警务法官提起对贩奴人的诉讼,但却因为自己逃奴身份而无法出庭作证,终被贩奴人反咬一口,说诺瑟普是自愿被卖。这就涉及了1850年出台遭众人反对的逃奴法案,这项法案规定,逃奴不得为自己辩护,也没有权利获得陪审团裁决;执法人员如果拒绝执法或是放任黑奴从自己手中逃走,将被从重处罚;如果有人帮助黑奴逃跑,也要遭到处罚。诺瑟普的经历无疑是逃奴法案所引发的悲剧的真实写照,也因此引起人们对于逃奴法的批评。  凡此种种,都让《为奴十二载》成为反奴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文本。  三  但颇为值得玩味的是,《为奴十二载》并非所罗门·诺瑟普一人所著,历史学家证明该书的另一个作者是白人律师、作家戴维·威尔逊。尽管当时戴维·威尔逊声称自己只是该书的编辑,但研究所罗门·诺瑟普的学者苏·埃金经过调查认为是威尔逊写下了诺瑟普的故事,并用自己的想象力点缀了一下。  与白人合著并非诺瑟普这一个黑人的选择。黑人由于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而很难有能力写出流畅、精致的作品,因此黑奴自传文学常常是受到白人废奴主义者的帮助和鼓励,就算黑奴自己有能力创作,他的作品中也常常需要加入白人支持者作为支持的序跋或信件。  当20世纪的历史学家重新发现这些黑奴自传文学的时候,他们会怀疑这些自传的真实性,因为其中大部分或由白人代写,或由白人修改,他们很可能按照自己的政治需求,夸大了或柔化了奴隶制的罪恶。《为奴十二载》中,诺瑟普就花了很大篇幅来描写奴隶们在圣诞假期的盛况。在一年中的这几天,奴隶们会穿上好的衣服,来参加奴隶主为他们举办的宴会,有不限量的肉食和蔬菜供应,饱食之后奴隶们可以参加圣诞舞会,圣诞节过后的假期中,奴隶们都可以拿到通行证,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留下来工作的也有工钱可拿。这是全书为数不多的温暖时刻,不过有学者认为尽管此段描写基于一部分事实,但其中那种天真、美好的情绪,却很可能来自威尔逊的想象,以期更符合白人读者的口味。  但诺瑟普所记述的大部分事实还是得到了历史学家的确认。不同于其他黑奴自传文学,诺瑟普从不避讳使用真名,这样他书中的故事变得可考,有学者在一份1866年的报告中便记述了一个战士在南北战争时的见闻:“老埃德温·艾普斯还活着,他告诉我们书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真的。”   四不管书中所传达出中性的情绪和视角是不是诺瑟普独自完成的,《为奴十二载》在众多黑人自传文学中都显得独一无二。在1853年一份杂志上,评论者写道,“书中的语气比我料想的要温和得多。一个人生命中好的12年在如此奴役中度过,如果他一味表达苦涩,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他非常清楚自己所遭受的一切,并没有过分夸大它。”的确如此,在《为奴十二载》中,残酷、悲伤的旁边也有温情和光明。1853年的另一份杂志写道,“不同于一味的指控,他让我们看到了奴隶制好的与坏的一面,所有的善意都怀着感激被铭记。那里就和这里一样,有好人也有坏人。”写完《为奴十二载》之后,诺瑟普开始四处演讲,为废奴运动做宣传,听过他讲座的人回忆:“他的故事充满着浪漫的冒险和痛苦的情感,他让我们对奴隶制的运作有了清晰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