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京华烟云》既是为“纪念全国在前线为国牺牲之勇男儿”而作,所以,小说脱稿后,林语堂就急于让抗战中的故国同胞能读到它的中译本。193994日,他亲自写信请好友郁达夫把此书译成中文。为什么自己不译而请郁达夫翻译呢?一则因为他忙于英文创作,无暇于此,同时,他也颇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京话”功底不深,能否译好小说中的北京话,心里没有把握;二则,郁达夫精通英语,又精通现代小说创作,而且两者都是高水平的,能够胜任此事;三则,林语堂痛恨白话文中“假摩登之欧化句子”,而郁达夫的行文中没有这一弊病。所以,林语堂把英文版的小说里所引用的出典、人名、地名以及成语等等签注了三千余条详细的注解,前后注成两册寄到新加坡。为了使郁达夫能静下心来工作,不为生活所扰,林语堂还给郁达夫附了一张五千美元的支票。

郁达夫接受译书邀请时,正值郁、王婚变前后,心情恶劣。所以译事只开了个头,在英国情报部主办的《华侨周报》上连载过,但没有译多少便停止了。1940521日,林语堂给郁达夫写信,提起译稿,并约郁达夫到重庆见面。林语堂经过香港时,与郁通了电话。郁达夫回答说不可能回重庆,而译稿则可以从7月份开始在《宇宙风》上连载刊出。但这一许诺没有兑现。

郁达夫未能践约,却花掉了那五千美元,觉得自己很对不起朋友。在当时,大家只知道林语堂请郁翻译《京华烟云》,而林语堂却从未向外人提起过曾预支郁达夫五千美元的事。此事在文坛上被传为美谈。徐在重提旧事时说:“语堂对谁都谈到过该书交郁达夫翻译的事,但从未提到他先有一笔钱支付给郁达夫。这种地方足见语堂为人的敦厚。”

 

…………

 

抗战爆发后,他不仅为国内难民捐款,而且还在国外捐赠四千三百二十法郎,承担了抚养六个中国孤儿的义务。那是在1938年旅法期间,林语堂为救济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中国孤儿,来到了一个法国的事务所。那里有五十张中国孤儿的照片,等待林语堂夫妇挑选。一年花七百二十法郎就可以抚养一个中国孤儿。

廖女士没有生过男孩,所以她主张选五个男的;而林语堂则认为男女都一样,只要脸相端正。

“啊,一个好脸相!”林语堂不时地赞赏着手里的照片。廖女士接过来一瞧,凡是林语堂赞赏的好脸相,全部都是女孩,廖女士立即否决。

根据照片,初选出八个孤儿,全部是男的。林语堂说,全选男孩,不公平。后选定四男二女。林语堂夫妇十分满意,决定捐款抚养。

捐款以后,他对家里人说:“金钱藏在我们自己的口袋里,而不去帮助别人,那钱又有什么用处呢?金钱必须要用得有价值,又能帮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