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莫干山民宿外史 

夏雨清 

 

莫干山是中国高端民宿的发源地。一本有关民宿的书,如果不着重写写莫干山,那一定是个极大的缺憾。“民宿”这个词,在大陆早就是用来称呼莫干山“洋家乐”的。“洋家乐”是莫干山土造的词,听起来太过乡土。所以在丽江、大理还叫客栈时,有人引用日本和中国台湾的称谓,把莫干山这种颠覆性的业态叫成了民宿。

 

英国人,马克

莫干山民宿的兴起一般都归功于裸心谷,其实英国人马克·基多才是幕后推手。初见马克,是在12 年前的莫干山。他独坐在咖啡馆前,闲望远山,一条黑色的拉布拉多伏在脚下。看到我们,拉布拉多一跃而起,摇着尾巴颠颠地跑来。它跑到我身后,和正在迟疑张望的千寻套近乎。千寻是我的狗,一条金毛猎犬。

2006 年的那个黄昏,在山上居住一年后,我等来了个新邻居。

现在的莫干山,是中国高端民宿集聚地,热闹非凡。而十几年前,门可罗雀。马克的咖啡馆The Lodge 孤零零地守在荫山街一隅。

那一天卖出了两杯咖啡:一杯是我喝的,一杯是我请马克的。当然,都是他亲手做的。

这个避居莫干山的前英国皇家卫队上尉,没想到自己就此开启了莫干山中兴模式,也无意间让莫干山成了天下仰望的民宿高地。这是后话。

那会儿马克操心的,是如何招徕客人。他想到了一个笨办法,利用以前在上海滩编英文杂志的资源,把上海的老外吸引到300 里外的莫干山来,到他的咖啡馆喝上一杯,吃上一份意面、松饼或培根之类的简餐。

他别无选择。

在后来的报道里,都说马克携妻将子来到莫干山,是归隐山林,“过上了英国人想拥有的生活:一个家庭,一条狗,隐居山野,亲近自然”。大家熟了,他的中国妻子吴宁华就说:“什么归隐,那是谋生。”

在后来出版的书中,马克写到了在中国做生意被骗之事:他被中国合伙人踢出了杂志社,怀揣仅有的几万元,来莫干山开咖啡馆为生。

老外陆续到来,咖啡馆生意越来越好。但马克又遇上了一个麻烦:从上海到莫干山要三个小时车程,不可能当天返回,需要住下来。莫干山是避暑胜地,店家只做半年生意,国庆黄金周过后,旅馆、饭店纷纷关门歇业。

到了秋冬,老外来了没地方住。我所居的房子颐园,就这样成了老外借宿之所,而后蜕变为莫干山家民宿。

颐园是一栋建于1930 年的旧宅,房子不大,三间两层半的别墅,中西合璧:有西式的阳台,模样却还是中式的。颐园有个大大的院子,种满了槭树和金桂,这些都是1930 年以前的旧物。秋天的时候,穿过民国风格的台门,石阶上飘着一层金黄绯红的树叶,而桂花的香气飘散开来,恍若仙境。院子下有泳池,有网球场——这两样当年的时尚,现在被一泓小溪淹没,汇成了银铃池。

颐园只有五个房间。2006 至2008 年间,80% 的客人都是老外。我以前在颐园里钉了张世界地图,上面标注了客人的国籍,有四五十个红点,他们都是慕马克和The Lodge 之名而来,就像裸心谷的高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