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态度:你不喜欢功利,只是因为你从不努力
    对多数人而言,“爱钱”是个贬义词,“铜臭味”则是势利者的标签。
    人们会用“浑身散发铜臭”来讽刺那些惟利是图、庸俗的有钱人,暗指他们的行径“像铜钱一样臭不可闻”。
    但是现在你可能要改观了,美国微软公司的一位副总裁麦卡锡,自费研发了一款“铜臭香水”,并将这款香水命名为“钱(Money)”,号称擦了之后让你闻起来就像有钱人,而且更有自信。
    既然钱能让我们变得有自信,为何我们要厌恶它?甚至似乎不那么做就是罪恶的,会受到千夫所指。
    事实上,人打出生起就无法离开钱,一举一动都和钱息息相关,钱是我们在物质面上不可或缺的伴侣。
    孔子也说过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爱钱爱的有理,没有什么不对的。
    富人大方投机,胜过矫情穷酸
    过去钱滚钱被视为卑劣的“金钱游戏”,其行为和赌徒差不多,事实上,我们得承认“用钱滚钱”的做法确实带有投机的成分。
    对《一个投机者的告白》作者安德列·科斯托兰尼(André Kostolany)而言,货币经济就像空气一样重要。科斯托兰尼毫不讳言地承认,“我们是投机人士,始终如一!”并以身为优雅的投机客而自豪。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站在心理学的角度说 :“知识分子看待金钱问题的方式,会跟他们对待性的议题一样表里不一、过度拘谨和虚伪。”
    举个例子,假设桌上有两块蛋糕,一大一小,你会选大的还是小的?相信不用经过思考,你也会选择大的 ;要是回答选小的,那就有点矫情了。因为选择大的符合人类真实的天性,谁都希望自己过得更好,不是吗?
    只要是正常人,都会有想过好日子的欲望,甚至会想让身边的人也过上好日子,这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
    这种欲望同时带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倘若人类没有物质欲望,就不会出现以物易物的交易形式,进而发展出完整的经济体系,很可能到了今天还在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钱的本质是单纯的“交易媒介”,是我们擅自赋予它的意义,扩大了对金钱的阐释,使得它像放大镜一样扩大和暴露了人性。
说爱钱不道德的“卫道人士”,他们的动机多半出于嫉妒和盗名的矫情,而不是其口中的“道德”。
    我以前有个同学,他家境优渥,向来出手阔绰,身边总是不乏酒肉朋友。
    对于他处处撒钱“搏感情”的行为,这些所谓的“朋友”常在背后议论他,认为他能力一般、言语无味,人缘好只是因为会拿钱“收买”人心,还私下给他起了个“阔少”的绰号。
    说虽然是这么说,但这些人礼物照拿、东西照用,吃喝玩乐都不会忘记带上他,因为这样一来就不愁没人付账了。
    然而,他们的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吗?
    任谁都看得出来,虚伪和嫉妒的成分大多了。
    老实说,会有这样表里不一,矫情想法的人,应该拜读犹太人的致富经典《塔木德》,当中有句话说得很对 :“并不一定贫穷的人什么都对,而富有的人什么不对。”
    对许多人而言,“金钱”是一个符号、一个图腾,象征着地位和权力。他们追逐金钱,认为钱可以带来朋友、建立威信和自尊,具有无上的力量。但是当他们渐渐变得被金钱所挟持时,就开始将自己的脱序行为怪罪给金钱了,完全忽略了自己才是罪魁祸首这件事。
    前阵子友人在父亲资助下买了新房,邀请大家前往参观。在这房价居高不下的时间点,能买房是了不得的事,哪怕是栋靠近郊区的房子。
    然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该友人“含金汤匙出生”、“靠爸族”之类的言论 ;也有人说房子地段不好、价钱买卖了,语气中充斥着满满的“酸葡萄”味道。
    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同学里如果有人穿了新鞋,大家要轮流踩新鞋三下的习惯。当时不解这么做的意义,现在解释起来,这多半是为了防止“酸葡萄心理”作祟而打的预防针。
    事实上这位朋友除了买了栋遮风挡雨的房子,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之外,什么坏事也没做,却平白遭到非议。
    金钱仿佛有种让人中毒的魔力,引诱我们变得自私,但其实说穿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主导的,金钱只是中立的道具罢了。
    钱带来的祝福,与道德无关
    《塔木德》有句名言 :“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它是给予人们的一种祝福。”
    世界上会赚钱的犹太人认为,“赚钱”是种高贵的美德,能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幸福。不仅如此,对赚钱的渴望会激发个人的创造性和冒险精神,带来正面的能量。宏观来看,金钱带来是安定、富足的正面力量。
    “货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元素,终会成为一种秩序,包含了高级生命的自由。”前德国央行总裁卡尔·奥拓·弗尔(Karl Otto Pöhl)曾这么说。
    此外,素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相信:“钱可以让我独立,然后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
    巴菲特给人慈善家的形象,然而他毫不掩饰自己对金钱的热爱,他甚至请太太用钞票图案的壁纸装饰自己的办公室。
    你会想用道德去检视巴菲特的行为,就像你我都买过乐透彩,但是罪恶感并不会找上我们,为什么?就因为我们买的是“公益”彩券?
    那为何钱滚钱、用金融工具赚钱,就是不劳而获、不道德的行为?
    话说回来,平庸总是被错误的信仰铐住脑袋,总是把赚钱的行为扣上道德的高帽子,指责商人净赚“不义之财”。
    但是回归商业的本质,法律允许商人在合理范围内赚取的利益 ;企业追求利润也是理所当然,毕竟没有“利”,何来“义”?不赚钱的商人才不道德,除非他做的是慈善事业。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主席马云曾经说过 :“企业不赚钱是不道德的,赚钱没有错,不应该有羞耻心,企业不赚钱才应该有羞耻感。”
    不赚钱,企业对不起员工和股东 ;没有收入,一家之主养不起妻子和孩子。所以,企业怎么能不赚钱?
    我认识太多朋友,表面上痛斥企业或财团赚太多钱,当他们老板受到不景气影响而要减薪或放无薪假的时候,又反过来对老板破口大骂,内心也想多赚点钱的私欲,再也藏不住,整个爆发出来。
    这时,我问他们不是很痛恨钱吗?
    他们反而默不作声,再也不敢找我批判钱这个东西。我记得,有个老长辈说过,钱像小孩子,也像小猴,当你痛恨他们、怒斥他们,他们是不会想靠近的,更别想要他们扑到你怀里。

    ◎挫折:只要能再站起来,没有人会在乎你跌倒过多少次
    前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曾经说 :“成功不是个出发的人,而是后一个倒下的人。”
    他曾经勇敢走出家族事业的羽翼,这是他次选择让自己“失业”,如果他当初选择在家族企业下工作,选择过安稳的生活,他不会历经“九死一生”(九次创业都失败收场,后一次才一举成功)的胆战心惊,但是也不会成功地建立王品集团。
    成不成功是结果论,只要后的结果是好的,没有人会在乎你在成功的道路上究竟跌倒过多少次。
    你是怎么看待“失业”的?
    如果你以为失业就是得像日本男人一样,每天假装和平常一样出门上班,但实际上是躲到公园郁郁寡欢,逃避亲友家人的异样眼光,那你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有所作为。
    普通人以为,失业就是失败,但是如果你不敢接受这样的失败,认为被解雇就等于是万念俱灰的判决,或是逃避失败,宁愿一辈子屈就在一家小公司里,那你就只能准备一辈子过着每天虚无度日,领着微薄薪水的生活。
    不敢换工作?等于在耗费自己的生命
    现在很多年轻人常常会在一边工作时,一边大声嚷嚷着好想换工作,但其实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勇气真的离开,可是如果你知道你注定总有一天会离开,那我劝你趁早抽身,因为,失业有时候是你成功的转机,前提是,你要能让这些失败,成为你未来成功的经验值。其实失业不过就是离开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地方,如果你硬是待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失败。
    我有个朋友,在职场十多年,曾经主动请辞过,而每一次的原因都不同,包括同事间处不来、公司制度不健全、升迁没有未来性等等。
    每次当他确定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时,在审慎考量后,他都会直接请辞,因为他知道,再继续待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己不快乐的心态,只会让他永远无法有动力前进,导致一辈子都只能做一家公司的小员工。
    例如,他之所以会辞掉份工作,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在这个领域没有特别专业的能力,比不上别人,在适者生存的现实下,他只好选择离开 ;然而,这次的离开也更让他认清现实的残酷。第二份工作他决定转战金融业,他开始逼自己苦读,考上两张证照,在一边工作,一边不断学习的过程之下,他快速成长,在金融业也闯出不错的成绩。
    一般人看到这里,可能会安于这样的生活,但是两年后他却主动辞职,因为他认为那家公司格局太小,未来对自己不一定有利,所以,尽管主管强力慰留,他还是执意离开。
    后来他自己创业,当了老板,算是小有成就,他告诉我,这样不断失业的过程,外人看似不稳定,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可以淬炼自己好的方法,因为在他面临每一个新工作、新环境时,他也等于必须重头学会许多技能,这样的动荡,反而是成就他未来工作的关键。
    失业,让你可以不用做一只井底之蛙
    一路顺风的人生不是好事,台湾知名乐团五月天就表示:“我们的成功,是失败的累积。”
    再举一个因为不断失业而成功的例子。
    现在在台湾讲到章鱼烧,很多人都会直接想到“日船章鱼小丸子”,这家章鱼烧在台湾拥有近两百多家直营店及加盟店,每个月可以卖出五十万盒章鱼烧,在海外也有百余家分店,足迹遍及香港、美国、加拿大等地,全球将近有四百多家分店。但是这样成功的背后,却是老板张世仁在工作上不断碰壁的结果。
    张世仁的父亲从事制作“汽车水箱”的行业,在当时几乎是垄断台湾汽车水箱的市场,家境富裕的他,从小并不喜欢念书,压根儿没有料想到自己在未来会创业。
    在他退伍过后,因为不想接管父亲事业,他开始自己找工作,他的份工作是汽车业务,专门卖卡车,但是因为缺乏社会历练,也没有做业务该有的身段,一开始的业绩,连同事的一半都不到,在上司压力跟自己无法从中获得成就感的原因之下,他的份工作只做了半年,就自己主动提辞呈了。
    后来因为学历的问题,他能找到的工作总是脱离不了业务的范围,但每次都因为无法突破做业务的瓶颈,始终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此时他开始检讨自己,为什么始终脱离不了失业的命运,他发现是因为自己不愿意突破工作瓶颈,再加上本身性格实在不适合当业务。
    厘清原因之后,他开始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当时章鱼烧在台湾正流行,于是他赴日学习做章鱼烧的技巧,无奈的是,当风潮一过,没有特色的章鱼烧,让他再度尝到失败的滋味。
    但是由于前几份的工作,让他知道,每次遇到挫折,他就选择逃避或放弃的态度,就是让自己始终无法成功的原因,于是他下定决心,要靠章鱼烧闯出自己的事业高峰。
    为了研究出台湾人都爱吃的口味,张世仁整整研究了一年,自己试吃到口腔起水泡、全身过敏起疹,他都不在意。后,终于研发成功,成功征服台湾人的味蕾。
    而这样的成功,可以说就是他从失业的挫败中,找出的成功秘决。
    如果张世仁当初接掌他父亲的家族事业,可能一辈子都能过着安逸的生活,但也可能会被之后窜起的同业比下去,从此一蹶不振。
    但不管后是什么结果,不可否认的是,当他没有经历过自己出来闯荡、失败的过程,他就不会知道,不论做什么事情,首重恒心与毅力,而当他没有办法了解到    这样的处事态度,他就永远会被自己狭隘的眼光局限在狭小的框架里,一辈子成不了大事,更不可能靠着卖章鱼烧致富。
    UNIQLO 创办人柳井正就曾经说过 :“世界上没有十战十胜这样恐怖的事,实际上,我们是一胜九败,也就是说,做十次要有九次是失败的。”
    富人乐于失业、接受失业,因为他们相信,在每一次的失败中都蕴含着成功的秘决,有效运用失败的经验跟教训,作为下次成功的养分,并且随时准备下一个可能上场的机会,才是成为富人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