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亿万年前,古老的永定河自山西宁武县管涔山天池滚滚而来,在华北平原上蜿蜒流淌。湍急的河流为北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水源,也为北京孕育了辽阔的冲积平原、密布的水网和大大小小的池沼。北京城正是诞生于这水网池沼之上,从早的城市起,北京就注定与河流结下了不解之缘。古燕国在辽阔的燕京大地上,依靠琉璃河汩汩的河水,建成了北京早的城市。秦时的蓟县、隋代的涿郡、唐朝的幽州治所,到金代的中都则凭借着莲花湖水系繁衍发展。十三世纪末,元帝国的铁骑踏遍整个中华大地,后将都城落在了蜿蜒的高粱河畔,明清两代则继续沿用元大都的水利格局,在高粱河边建立了全球辉煌壮丽的都城——北京城。千百年来,河流为北京城市的诞生孕育了优越的自然环境,给北京带来了生命,也铸就了城市的繁荣。北京历早的人工运河——萧太后河,连接着辽南京城和北运河,自开凿起就一直为城市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物资给养。中都城畔的莲花河,涓涓的河水流进了都城,为城市提供稳定的水源,也流进皇城内苑,造就了西苑、同乐园、太液池等一大批华丽的园林园囿,为都城增添了别样的灵动。悠久的通惠河,连接着京城和通州,也连接着都城的生命线——京杭大运河,几百年来一直承载着元大都、明清北京的漕运给养,成就了京城的繁华和壮大。大大小小的城市河流流过城市之畔,流进街巷田间,承载着北京的漕运、滋润着皇家的园林、维系着百姓的生活、丰富着文人的诗歌,培育着北京的“水韵风情”。它们流淌在过去,也穿越在现在,值得我们现在的每个人去关注和了解……第 一 章河渠故道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2莲花河遗产信息开发年代:清代。地理位置:河流发源于石景山区石槽,流经莲花池。保护级别:无。现存状况:部分遗迹被填埋或改为暗渠,水质较差。周边环境:流经城区,环境复杂。北京城历史悠久,从西周时期的燕蓟都城到元明清三朝国都,几千年的沧桑变迁中,京西南的莲花河一直对北京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莲花河被誉为“北京的摇篮”,曾是金中都的主要供水水系,是北京历史上一条重要的城市河道。莲花河古称洗马沟,河流源于水系上游的一处天然水泊,这片湖泊古称西湖,即今天的莲花池,洗马沟自西湖流向东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就在西湖东侧建立都城——蓟城,西湖和洗马沟为燕都城提供了重要的水源。《水经注》中曾记载:“(洗马沟)水上承蓟水,西注大湖,湖有二源,水俱出县西北平地导泉,流结西湖,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盖燕之旧池也。绿水澄澹,川亭望远,亦为游瞩之胜所也。”[1]金代定都北京后,在辽南京城旧址上建立新的都城,史称中都城。金在中都城规划时积极效仿中原汉族城池的规划样式,都城四周深挖护城河,城内建皇城、园囿。然而城市的护城河、园囿建设需要便利的水源,城市人口饮水也需要水源供给,所以金中都在规划时,考虑到水源问题,巧妙地将洗马沟圈入城内,使河流自都城西北流入,自都城东南流出,从西北到东南斜穿整个都城。河流流经都城西城墙时,河水一部分被截留,流入护城河。[2] 另一部分流入城内后转向东南,这条河流流经中都皇城显西门时又被分为两支,一支沿皇城外侧南流、东折,另[1]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9.[2] 朱正伦,李小燕. 城脉 图解北京古城古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图1-1 莲花河章 河渠故道3一支被引进皇城内院,金统治者以这条水系营造了风景秀丽的同乐园,同乐园东南还建有华美的琼林苑。两处园囿水系环绕,碧波荡漾,景色十分优美[1]。流经皇城园囿的水系和另一支水系在皇城南墙汇合,出都城后,在都城东南汇入凉水河。金朝末年,中都城在蒙古铁骑的践踏下成为一片废墟,后来元朝在金中都东北新建都城——大都城,原中都城处也随之成为一片荒野的郊地,洗马沟和西湖也一直处于荒废状态,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不过在明清时期,由于洗马沟和西湖地处郊外,环境优美,成为一处风景名胜之地。清《天咫偶闻》中有记载:“南河泊,俗呼莲花池,在广宁门(即广安门)外石路南。……有大池广十亩许,红白莲满之,以可泛舟,长夏游人竞集。”[2] 西湖因湖中遍植莲花被称为莲花池,洗马沟也因此被称为莲花河。[1] 李裕宏. 北京的摇篮——莲花池水系[J]. 北京水利,2004.[2] (清)震钧. 天咫偶闻:卷九[M]. 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2.图1-2 金中都城图(图片来源:侯仁之,岳升阳. 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