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开了挂的升职路

刚到公司的时候,我的工位斜前方是一间会议室,每周老板王中磊、总监制陈国富会召集各部门总监开例会,我每次都会用艳羡的目光看着那个房间,幻想自己哪一天也能在里面有一席之地。没想到这一天的到来,比我预料的要快得多。
进公司的第二年,经过“癫疯”时刻的疯狂工作,我成功引起了老板和陈导的注意,很快就迎来了次升职。说句不谦虚的话,今天我也已经是一个管理者,这一路走来,确实再没见过比我当年更努力的小孩,所以公司不给我升职给谁升呢?
当时,公司通过对外招聘,招来了一个宣传总监,就给了我一个副总监职位。记得陈导跟我面谈此事时,我的内心激动得简直汹涌澎湃。于是在上班第二年,我就以“宣传部副总监”的身份,跟大家一起参加每周高层例会了。
更加狗屎运的是,华谊于2007年开始筹备上市,在内部颁布了原始股激励名单,名单包括公司管理层和为公司服务超过一定年限的“老人儿”。所谓管理层,那条线刚好画在了“副总监”处,而当时全华谊兄弟集团好像只有我一个副总监。
股权激励的原则,是大家会被分配到一定额度的股票,以低价购买。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这其实就是一笔白给的财富,但在刚开始筹备时,周围却是议论纷纷,大家并不相信一家民营娱乐公司能真的上市,“中影集团还没上市呢,怎么会轮到你华谊兄弟?”这类声音不绝于耳,公司内部也有一些消极言论。
我当时稀里糊涂的,心想反正这是集体行为,要成要亏都是大家一起,没什么可怕的,就先凑钱吧。当时需要凑齐九万块,这对于刚刚上班一年多,月薪几千块的我来说,不是个小数目。那时爸妈的经济条件也不太好,帮不上忙,我把自己全部积蓄两万块放进去,又找几个朋友东拼西借,总算是把钱弄齐了。
完全没想到的是,公司在2009年就成功上市,我一个毫无背景资历尚浅的普通姑娘,竟然凭借这次机遇赚到了人生个一百万。
那几年,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说,我就像开了挂一样,如本篇文章开头展示的那般不断升职。看起来这一切都出奇地顺利而美好,但其实美好的背后,是许多无法预料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是人际关系。
无论工作多努力,我在公司的晋升速度也是有些过快了。其他部门总监都是四五十岁、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我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孩也混迹其中,加上本身性格就外向,而外向容易被理解为张扬,那个阶段让不少人都看我不顺眼。有时候,即使我觉得自己跟从前没有变化,也会被人扣上“变跩了”“跟以前不一样了”的帽子,想解释都没地儿解释。
逐渐地,一些人说话的语调变得阴阳怪气,我也慢慢感觉到自己的工作被更多双眼睛盯着,这些目光不只来自公司里的同事,有时也来自外面的合作伙伴,在老板和陈导那里投诉我的人越来越多。二十四到二十六岁那三年,我几乎没有真正放松过,感觉每天出门都要披上铠甲,随时准备战斗。一直到2009年《风声》上映前夕,我终于尝到了后果。
2009年上半年,公司两部戏《拉贝日记》《追影》连续票房失利,被同档对手打得片甲不留。我也是很衰,年初还在电视剧宣传部做总监,当时公司给了我两个选择,一是在这两部片上映后调回电影公司,二是当时马上转回来。思电影心切的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结果,新官上任就赶上两次严重失败,我压力大到口腔溃疡了一个多月都无法痊愈。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风声》的成败不论对于公司还是对于我,都显得非常关键。在港台明星当道的那时,这是一部几乎全由华谊自己的演员挑大梁的作品,假如再输了,输的不仅是电影公司的钱,还有经纪公司乃至整个集团的面子。在这样的“白色恐怖”时期,我作为营销宣传的重要窗口,是与导演、监制、老板、明星经纪团队、外部营销团队、制作团队、发行团队、全国媒体沟通的枢纽。
身在这样重要的位置上,压力之大可以想象。任何一拨人都不敢得罪,但要想让所有人都满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随着上映日期的临近,我的工作也受到了多方的质疑,终于有一天,陈导让我先退出了“沟通窗口”这个位置,改由一位四十几岁,有更多行业经验的男同事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