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孔子

孔子乃是我们民族伟大的一位思想革命家,他不仅是一位教育思想的革命家,亦是一位政治思想的革命家。他真是要从其专制政治与封建社会的思想中解脱出来,使得一般人民,都能在政治上得到平等,在教育上得到自由;而其删《诗》《书》,定《礼》《乐》,做《春秋》,正人伦之本,无一不是与近代科学精神和方法契合无间的。所以历代尊称他为大成至圣先师。

(《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二卷,第2662 页)

| 解读|

蒋介石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思想崇尚有加,而儒学道统也影响了蒋氏的一生。孔子,作为中国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被蒋介石奉为圣人,其儒学亦被奉为圣学。

蒋介石从小受的是孔孟传统教育,读的是四书五经。蒋承认自己的世界观就是因为读了《大学》之后所受的启发而形成的。

由是,蒋介石对孔孟之道十分虔诚,处处以实现仁义礼智信为己任,不仅要研究孔孟之学,更要实践孔孟之学。他认为对于孔孟之学要踏踏实实地做才行,要抱着“一掴一掌血,一棒一条痕,步步踏实,事事认真,有一句话讲一句,做一件事算一件”的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

他不仅要求人们按照孔孟伦理行事做人,还竭力将孔孟的仁义道德作为社会生活的准则。20 世纪30年代,蒋介石在江西推行“礼义廉耻”为内容的新生活运动,其本旨就是“要以礼、义、廉、耻的心维,完全表现在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上面”“使一般人民都能除旧布新,过一种合乎礼、义、廉、耻的新生活”,目的是以封建的人伦道德来整治人心。到了六七十年代,蒋氏在台湾再次发起所谓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以凭借我民族传统之人本精神和伦理观念,来唤醒这一代人的理性与良知,以建立反共斗争之坚强心理基础与精神动力……挽救世界文化危机之途径”。

蒋介石在实践中,更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释为孔孟之学,在两者之间画了等号,使其成为蒋介石执政大陆22 年中的官方哲学和统治思想。他说:“三民主义是仁义道德中发生出来的”。“三民主义是什么呢? 在伦理和政治方面讲: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来做基础。”

正是鉴于以上对孔学的认识和虔诚,蒋介石得出孔学与近代科学完全一致的结论。他说:“科学的精神,与儒家格物致知和凡及皆须审定其本末先后的道理契合无间。”

蒋介石尊孔显然是为其统治服务的,是以尊孔为名利用孔子。在20 世纪民主革命浪潮上升时期,这种高看孔子的思想具有浓厚的封建保守性是不言而喻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尊孔的意志,蒋介石对孔子的评价颇高。1960 年4 月,在“孔孟学会”成立大会上,蒋介石称:“孔子乃是我们民族伟大的一位思想革命家,他不仅是一位教育思想的革命家,亦是一位政治思想的革命家,他真是要从其专制政治与封建社会的思想中解脱出来,使得一般人民,都能在政治上得到平等,在教育上得到自由;而其删《诗》《书》,定《礼》《乐》,做《春秋》,正人伦之本,无一不是与近代的科学精神和方法契合无间的。所以历代尊称他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终年72 岁。名丘,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者。房龙称之为“世界上早的流浪传教士”,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领袖。

 

 

 

 

 

孙子

我深感觉到我们中国先民军事思想的精深博大和历久弥新,给我们的精神遗产,真是太丰富了! 就单以孙子来说,孙子兵法就是艺术的,同时也是哲学的和科学的。

(《军事科学、军事哲学与军事艺术》1962 年1 月15 日,

《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二卷,第2723 页)

| 解读|

蒋介石早在宁波箭金学堂读书期间,就开始接触《孙子兵法》。1907 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后,更系统地接受了《孙子兵法》知识的教育,在黄埔军校期间,再次研究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成为对蒋介石影响的兵书,而孙子也成为蒋介石为推崇的军事家之一。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在军事上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检讨和反省。他要求“革命军人”认真学习《孙子兵法》这一“兵学圣典”,强调战争的艺术化和科学化,强调军人精神和品德的修养。1962 年1月15 日,蒋在《军事科学、军事哲学与军事艺术》的演讲中,对孙子及《孙子兵法》作了高度的概括和系统的阐述。他说:“我深感觉到我们中国先民军事思想的精深博大和历久弥新,给我们的精神遗产,真是太丰富了!就单以孙子来说,孙子兵法就是艺术的,同时也是哲学的和科学的。

蒋介石指出,孙子“强调了解战争,发扬武德,重视军政,阐明生死与存亡的关键,特别是强调治心养气的原理”,在艺术方面,“强调谋略、情报、奇感、因敌制胜、诱敌欺敌,乃至间谍路线和三度空间作战的观念,特别是发扬战争机势与真正常变的原理”;在科学方面,孙子“强

调辩证思考,详密计划,科学管理,后勤准备,地形识别等原理,特别是强调数字与时迷的重要性”。蒋介石指出孙子还强调“在军事科学、哲学与艺术三者的连贯作用”。

这里,蒋介石对孙子及《孙子兵法》的研究,其目的是将孙子的战略思想和原则服务于他“反共抗俄”的需求,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另一方面,他把孙子的军事思想从科学、哲学、艺术及三者的相互联系来进行研究与阐释,并没有单纯停留在思想上和继承与实践上的运用,这种研究方法是可取的,故而对孙子的评价也是符合实际的。

确实,孙子的兵法十三篇,贯串着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不仅客观揭示了战争与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的关系,而且系统地论述了指导战争的重要规律和原则;不仅是中外兵家克敌制胜的法宝,也被运用于当今社会诸如政治、外交的角逐及企业管理、生产经营、体育竞赛、文化艺术、医药等各个领域。孙子兵法的作用早已超越了军事领域,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孙子兵法》确是“艺术的、科学的、哲学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吉兹在《企业管理》一书中指出,《孙子兵法》一书中“揭示的许多原理原则,迄今犹属颠扑不破,仍有其运用价值”。

 

孙子,名武,字长卿。生于公元前535 年,春秋末期齐国人,今山东广饶人(另一说为山东惠民人)。听命于吴王阖闾,传《孙子兵法》13 篇于世。认为“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