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京都的节奏
为了好好清扫借宿的公寓,我在“内藤商店”买了棕榈制的扫帚与碗刷,在“仓日用品商店”买了马口铁制的簸箕。从丸太町大街走到堀川大街的路口,在往北一点的沿街商店街上,就能找到“仓日用品商店”。店内销售的商品五花八门,从厨房用品到民间艺术品应有尽有,除了簸箕外,我还看中了宫城县和纸做的名片夹,当即就买下了。店内免费派发登载推荐景点的地图,而且为了能够及时更新信息,每印一千份地图,店家就会再次调查和确认的信息。到了夜晚,我朝着西边走,越过千本大街后往北,抵达知名居酒屋“神马”。店内的布局呈细长的船屋形,长长的吧台一直延伸到深处。店里灯光昏黄,一进店便让人在认定:这家店的菜肯定好吃。事实上,这里的每道菜的确都很美味,但更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店里自创的六种混合清酒,喝不厌也喝不累,一杯接一杯,怎么也停不下来。
在回公寓的路上,经过御所附近,看到京都御苑的树木郁郁葱葱,不觉有些寒意,呼出的气也变白了。在丸太町大街往前看,御苑被雾气笼罩着,而伫立在黑暗中的路灯亮着白光,星星点点地,显得忽明忽暗。第二天,待到太阳高升之后,我再度前往御苑,天气很好,晴空万里,空气澄净,能见度很高。御苑面积很大,虽然可以骑着车穿行在御苑里,但一想在铺满砂石的路上骑车,就感觉把手不听使唤,踏板也难踩。于是,和其他人一样,我顺着一条形成明显车辙的小道骑行,想想也有点好笑。
公元784年,长冈京迁都至现在的长冈京市。公元794年,平安京迁都至现在的京都市中心区域,直至1869年,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这段时期,众多执政者轮番登场,控制这座城市,他们有时侵略,也会留下了许多宏伟的建筑,使其盛极一时。永垂史册的伟大人物在京都建设城市,你争我夺,互相厮杀,直到盛极而衰,走向没落,终都从京都的舞台上消失了。这到底是何原因呢?真是错综复杂,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无论遭受多少磨难,京都当地的普通民众都没有舍弃过这片土地,他们不忘尊严、坚守本业,顽强地生存着,这就是京都直到今天,还能以它本来面貌存在于此的原因吧。“京都风格”的根基,也许并不在于追求温故知新,而在于“对盛者必衰的感伤”之中。京都人绝不会把京都拱手让给滥用威严的统治者与外来人。有些外来者通过巧取豪夺成为富豪,京都人对他们嗤之以鼻,从不赞美,更不会喜爱这些人。我很清楚,就算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就算他们掌握的权利,一心想着要改变这个城市,但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以后,他们必然还是会离京都而去,不会为当地人或者为这座城市做出任何贡献。我想,“这片土地的独特风格”指的大概是,这片土地发生改变,成为另一种面貌的过程中,能够拥有自己的独特节奏。京都的节奏,就像京都的河川与街道,纤细而绵长,从高向低,时急时缓。然而,这里不会过分地繁盛,也不会彻底地没落,也许这份守护“属于自己的时间印迹”的坚持,恰恰正是我们一直探究的“京都风格”吧。

有次
1.公认的菜刀和厨房用具专卖店
“工具,是由使用工具的人自己挑选的,在日常的使用中悉心爱护,工具也会逐渐成为如同双手的一部分。”这家店就是这样,想要告诉每一位顾客,对工具要有一颗珍惜的心。这也是店家持之以恒的商业理念。
2.坚持自我、绝不动摇的经商理念
有次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与风格,即使到访的顾客来自全世界各地,店内还是仅限现金支付,不能使用信用卡或旅行支票。
3.即便是几十年前买的商品,仍可到店维修,这里提供完备的售后服务
“不管刀刃生锈还是磨损,我们生产的刀永远修得好——这就是我们的匠人精神。”这家店将培养优秀的手艺人与技术者视为自己的使命。
公司同事的父母在30多年前结婚时,收到的礼物中有一个铜制的水壶,用了几十年,水壶的有些地方已经出现凹陷,提手上原先的藤条也已脱落,内壁的锡开始发黑变色。同事把这个水壶交给我,希望我去问问是否还可以修理。当初购买水壶的店铺是位于京都市锦市场的“有次”。穿过店内熙攘的人群,我来到后方的柜台询问。听我说明来意后,店员应道:“是吗?打开看看吧。”解开包装仔细查看后,她感叹道:“竟然用了这么长时间,真是太好了。喏,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要修一下。”从迅速判断出水壶的哪些部位需要修理,到对照着报价表告诉我修理费用,整个过程仅仅用了5分钟。带来的水壶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旧款,店员拿来一个形状差不多的新款水壶摆在一旁,向我保证说,旧水壶修好后,可以和这个新水壶一样漂亮。我正想感谢,旁边一位看起来经验丰富的店员淡淡地说:“修理这种小东西,小菜一碟啦。”语气很酷!说着还给了我一个微笑。同行的编辑部同事佐佐木晃子也深受触动,想要拥有一件有次的商品,后她决定买一把菜刀。过了几天她真跑去挑了一把。顾客购买菜刀后,如果有要求,店里还提供免费在刀上刻字的服务,并耐心教授磨刀的技巧。不一会儿,刀就准备好了。“要好好帮主人切菜哦!”“要为主人服务得久一点哦!”“累了的话,可以回一下娘家(修理)哦”——每一把有次出品的刀,都饱含着店家对刀的嘱托。只要好好爱护,物品的生命便可以长久延续。这是我在这家店里手握刀柄时切实领悟到的道理。(撰文:空闲理)

志久
1. 用传统紫苏腌制而成的特产“志久酱菜(SHIBAZUKE)”
坚守亲自采集种子,耕种田地,追求有个性的味道,手工制作的大原当地特产“志久酱菜”。
2. 振兴大原的主力军——志久的上阵父子兵
父亲负责零售、企划和管理店面;儿子负责营销与酱菜制作,以及管理农田。
他们不在意“旁人评价好的东西”的标准,只关心“我自己认为的好东西”,以此为出发点,制造和销售自己认可的物品。
3. 包装纸一定要漂亮得让人想拿去当作参拜三千院的伴手礼
手提纸袋共有5种,顾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外形精致得让人忍不住想要集齐收藏。
大原的两个男人
从京都站出发驱车一小时左右,就能到达京都大原三千院。一条名为吕川的小河沿着参拜的道路缓缓流淌,河水清澈,阳光透过枫叶的缝隙,洒在吕川上,波光粼粼。这里的游客并不算多,道路上空气清新、惬意怡人,据说绿叶树蛙也栖息于此。沿途可以看到一家叫作“志久”的店铺。民艺风格字样的店名招牌和蓝染的门帘,令人耳目一新。店里的当家招牌是紫苏酱菜。酱菜的主要原料就在店铺的后面,负责管理田地的久保统先生带我们参观了那片紫苏田。
志久每年都会去采集紫苏的种子。大原是一个被群山包围的盆地,外面的花粉很难飞入,所以紫苏的种子基本保持初的品种。我拜访的时候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油菜花田不仅吸引来大量的游客,它们枯萎后还能成为紫苏的肥料,花蕾也可以用来腌制,是相当实用的作物。
一个月后,当我再次造访志久时,原先只长出两三片叶子的紫苏已经相当茁壮,久保一家人一株一株地把它们亲手移植到离温室不远的田里。站在紫苏田上,可以眺望大原山广阔的风光。为了让前来的游客可以穿行其间欣赏美景,紫苏田中还特意留出了一条田埂。立在紫苏田入口的游览指示牌上写着:“从这里眺望,便是一望无际的大原美景。”这块牌子是久保的父亲亲手写的。能长留游客心间的,不是悠久的历史,也不是波澜起伏的故事,而是这份真心与坦诚吧。(撰文:空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