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不必为别人的眼光勉强变换自己的选择

个人发展、成就感或经济需求,让许多母亲从家庭走向职场;

而“幸福感”或“无可托付”的焦虑,又把另一些职场母亲逼回家里。

我对“进”或“退”的母亲都感到敬佩,

愿天下母亲,在不同的型里有着共同的安心。

 

我记得大概是八年前的一次座谈会里,一个刚从职场回归家庭的学员在发言时说:“回家带孩子真好,人生才算有意义。”

我知道这个善良的妈妈并没有任何想让他人难受之意,她的感叹,只是因为自己长期在职场上牵肠挂肚,好不容易做下决定之后所发的肺腑之言。但当时,我考虑到其他母亲的心情,还是把这个顾虑当场拿出来,跟大家坦诚讨论一番。我想表达的是,同为母亲,对彼此的心情处境应该更敏感,发言时要更谨慎体贴。

八年过去,在家庭与职场进退的母亲们,总是因着理想、因着条件,也因着不同的压力而足迹混乱。个人发展、成就感或经济需求,让许多母亲从家庭走向职场;而“幸福感”或“无可托付”的焦虑,又把另一些职场母亲逼回家里。

我认为对一个女性来说,在人生养儿育女的阶段而能对生活感到满意无憾,都只是片刻情怀,理想的生活无从描述。职场母亲在看到专职母亲上下学的温馨接送情,或知悉总有某些母亲全力投入班亲活动时,难免心感失落,起了不如归去的犹豫。但她们也了解,如果自己真正做下走回家庭的选择,未必能满足于人际关系相对狭窄的生活和上班工作总会得到的成长刺激。不过,这样的所得,在工作之后的付出是继续照管的辛苦,要面面俱到,往往也有困难。有时,在时间周转不灵、身心交瘁时,又刚好车过某处,远处偌大的广告画面掠影而过,那些炉前飘香、母笑女欢的景象于是梦里梦外,都难免让人质疑起生活的价值了。

我当了三十年的母亲,其中只有两年多专业母职。因为两种生活都有过,所以了解,不要强求理想。只要是母亲,无论在哪一种形态都是百味杂陈、内外夹攻的,怎么可能没有压力?当一个母亲,不必对他人宣告自己的选择有没有价值,更不需要为别人的眼光,而勉强变换自己的选择。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条件与限制,其中复杂的程度都足以让自己筋疲力尽,不必再主动加上他人隔岸观火的眼光。

成为作者这十年,我对“进”或“退”的母亲都感到敬佩。我的感触非常复杂,但如果只能选择一种来陈述,我一定会用“同情”这两个字,来表达我对现代母亲生活的了解与支持。

这十年,我已经度过了职业母亲蜡烛两头烧的典型生活,可以全心全意、无后顾之忧地投入自己想做的工作,因而更想到,还在前一个阶段的母亲们有多辛苦。而这十年来,社会的脚步更让人焦躁不安,职场的要求与孩子的改变,压得母亲们喘不过气来。我怎么也想不到,小学的安亲班,如今规模已经大到需要用游览车来接送;我更没有料到,社会上有这么多父母回到家时,早已过了孩子应该吃晚饭的时间。

这些父母并不是不爱孩子,也不是不懂得怎么照顾、教育小朋友。只是时间逼得他们变成非常紧张的父母,总是急忙想把理想父母的特质,在有限的时间里统统表达出来,才失去了当父母的自觉与自然。每当一个状况出现,脑中就先出现一个曾经听过的专家办法;而一场日常的上学挥别,显现在拥抱力道上的激烈情感,有如生离的不舍。

十年下来,我只觉得如今当父母真是太不容易了:在经济上,他们用于教育的费用比我养孩子的时代沉重多了;在持家的能力上,他们已不像我们可以被环境自然教化;在价值观上,社会分陈的论述更让他们难以心定。

过了当保姆这一年,我除了想跟年轻人说,既当了母亲,就绝不要钻牛角尖地去找完美理想的生活,更深深地感觉到,过去听起来似乎很不错的“育婴假”,对年轻父母来说并没有长久的意义。也许,真正能帮助一个家庭的措施,是让养育子女的职业母亲们拥有十年下午四点回家的方便。想办法用这种福利,来实践我们对母亲这个角色的敬意。

每一位母亲都透过生产贡献给社会生命接力的成员,更用教养来贡献未来社会的质量。持家与教育不能避重就轻地说质比量,而是每一天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现实问题;但愿这些问题能更受重视,更愿天下母亲,在不同的形态里有着共同的安心。

p>

——百万育儿名博博主 王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