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人生固有的暧昧不明

人生就像踏上一艘即将出海,然后沉没的船。

——铃木俊隆禅师

 

作为人类,我们都有一种倾向,那就是每当我们意识到周遭的一切都在变化时,就会迫不及待地去寻找确定性。在困难时,想方设法地找到稳固之地——安全的、可预知的、可以仰赖的事物——的紧迫感似乎会变得更强烈。但事实上,变化不息正是我们存在的本质。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得到。

这是怎样的困境啊!我们似乎注定要受苦,只是因为我们对真相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恐惧。我们试图找到持久的快乐,持久的安全感,这与我们都是动态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实相相冲突。在这个动态系统中,所有的事物、所有的人都在变动。

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我们发现了自身。它也让我们思索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面对无常,知道自己有一天终将死去,我们如何全然活着?意识到我们永远也无法全然安顿自己的身心,是什么感觉呢?这会让我们更能容忍无常和变化吗?我们如何与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做朋友,欣然接纳它们,把它们当作转化人生的媒介呢?

佛陀将无常称为存在所具有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是生命无可辩驳的真相。但我们却似乎相当抗拒它。我们认为只要我们做这件事,或者不做那件事,我们就能以某种方式拥有安全的、可靠的、可掌控的人生。当事情没有按照我们的预期发展时,我们是多么失望啊!

不久前,我读了一篇采访战地记者克里斯.赫奇斯(Chris Hedges)的文章。在这篇访谈中,他所用的一个短语似乎很好地描绘了我们的处境:“人类存在固有的暧昧不明。”我想,这与我们所有人都面临的一个重大选择相关:是固着于我们僵固的想法、族群的观点带来的虚假安全感,即使它们只带给我们短暂的满足感,还是克服我们的恐惧,往前迈一大步,去过一种真实的人生?我和“人类存在固有的暧昧不明”这个短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为这正是我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我们如何如实而热情地拥抱人生固有的不确定性、无依无恃感,并安住于其中呢?

我的位上师过去常常谈到人类的根本焦虑。面对无常时的这种焦虑或者说不安,并不只是让我们中的少数人痛苦,这是人类共有的一种处境。不过,与因为人生中的这种暧昧不明、不确定性而沮丧相比,要是我们接纳它,并安住于其中会怎么样呢?要是我们说,“是的,人生就是这样,这就是人类的处境”,并决定坐下来,享受这趟旅程会怎么样呢?

幸运的是,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佛陀给予了我们很多教导。在这些教导当中,就有藏传佛教传统所称的“三律仪”,或者说“三律戒”。三律仪是我们欣然接纳混乱、变化、无常、具有挑战性的存在本质,以获得觉悟的三个法门。个律仪,传统上称为“别解脱律仪”,是个人获得解脱的基础。这是一个誓愿,发愿竭尽全力不造下身、口、意业,不伤害自己和他人,发愿善待彼此。它提供了一个架构,在这个架构下,我们学习对自己的念头和情绪下功夫,学习出离,不在混乱无明的情形下说话、行事。对无依无恃感到自在的下一步是发愿去帮助他人,传统上称为“菩萨律仪”。这是一个誓愿,发愿终生都保持头脑和心的开放,带着减轻世间痛苦的愿望,来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后一个律仪,传统上称为“三昧耶律仪”,决意不带任何偏见地如实拥抱世界。这是一个誓愿,发愿将我们所遭遇的一切,无论好坏、苦乐,都当作觉醒的能量的示现,将一切事物都当作进一步觉醒的媒介。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生固有的暧昧不明意味着什么呢?首先,认识到一切都在变化。正如8世纪的佛教高僧寂天在《入菩萨行论》中所写的:

 

我拥有和使用的一切

就像一个短暂的梦影

它在记忆的国度逐渐消失

逐渐消失,再也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