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打:一源多流 

“打”这套动作有“举”“发”“击”“入”四个要素组成,我们汉语“打”所产生的一切意思都应该是从这四个要素引申来。 

有一天,一个在中国人民大学给外国留学生教汉语精读的老战友来电话,说讲到《神奇的汉字》一课时,洋学生怎么也弄不明白“打”这个字。说它有击的意思,打击、打仗、打架很好理解。说“打乒乓球”“打篮球”也能理解,好歹也用手“击”呀,可“打红旗”“打火把”举的意思,“打针”注入的意思,“打一谜语”猜的意思,“打水”“打油”“打酒”汲取盛取的意思,“打起精神”振作的意思,“打胎”除去的意思,“打得火热”相处结交的意思,“打毛衣”编织的意思,“打喷嚏”“打哈欠”“打光棍”“打主意”等,显然不一定是从“击”中引申来的。她得知我正研究汉字,希望我能讲清这个“打”字。 
放下电话,我翻阅各种辞书,发现古的“打”字就是小篆(字形①),《说文解字》在“打”下就九个字,“击也,从手,丁声,都挺切”[2]。而且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还没有这个字。显然小篆的“打”还不是早的,我估计甲骨文金文当中有“打”字,不过我们还没识出。另外“打”也绝不仅“击”此一种含义,否则它不会衍生出那么多种意思。我想了两天,有底了,周四按时去上课。 
这是一个只有十五六个人的小班,来人民大学之前,除两个日本留学生和一个加拿大华裔学生知道点汉字外,其他的英国和瑞典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汉字。据战友介绍,他们学了半年汉语,程度不如我们的小学一年级,让我讲课时注意简单生动。 
我对他们先张开五指问这是什么,答:手。我说我们先人造字首先是象形,先人照着手的样子造了“手”字。我在黑板上写下“手”的象形字,然后又从包里拿出一颗钉子,说它也有象形字,并把“丁”写在“手”的右边,说这就是“打”的原型。它俩组合起来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都摇头不解。我说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放在一起又会产生新的意思,这很像一个哲学命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我们祖先把这种造字方法叫“会意”。 
我说一个钉子加上手表示的是一套连续动作。我又从书包里拿出一把锤子和一块木板,把钉子钉进木板里,说这就是“打”的本意,它是有“击”的含义,但不仅是“击”。我又重复了钉钉子的动作,举起锤子,说“打”有“举”的动作,又迅速挥锤,这就是“发出、发射”的含义。“击”就不用再说了,当钉子钉入木板时,就又有了“进入”的意思。这样,“打”这套动作由“举”“发”“击”“入”四个要素组成,我们汉语“打”所产生的一切意思都应该是从这四个要素引申来,我们可以再依证具体分析上一课没听明白的例子。 
“打红旗”“打火把”是从举锤引申出来,“打针”是从钉子进入木板引申出来,“打谜语”的“猜”是从“发”“挥”引申出来。“打水”外国学生不太理解,因为他们没见过中国农村是怎样用桶在井里取水,那是用长绳吊着木桶或铁桶,猛然用桶口击水,并使桶进入水中,然后才可提上一桶水。“打油”“打酒”,当代的孩子也不好懂了,因为现在多是成品瓶装或桶装,过去可不这样,是用提子,深入油桶或酒缸里盛出一定重量的油或酒,所以买油买酒叫作打油打酒。“打起精神”的振作的意思是从锤钉钉子引发的振动转化而来。“打胎”的“除去”的意思是从“发”“挥”引申而来。“打得火热”相处结交之意一定又是从钉进入木板引申而来。“打毛衣”的人都知道,是在两根针不断插入拔出的“打架”过程中把毛衣编织成的。“打喷嚏”“打哈欠”是气体的发挥撞击。“打光棍”是形象地说明到了结婚年龄而未婚,像举着旗杆似的引人注目。“打主意”是从“打小九九”转化而来,“小九九”是算盘的爱称,打算盘和“打”关系就近多了。 
讲完“打”字,他们又提出几个学过的汉字让我讲,有的我没研究到,不能讲,有的又太复杂,依他们现在的汉语水平又听不懂,我只挑了几个简单的,如平、用、乐、死、幸、自、而。 
注: 
[1]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258页。 
[2]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258页。 


创:一刀切开了富有 

感觉像粮仓一样丰硕是创造的源泉。 

“创”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今天的简化字都和刀有关系。“创”的本意是刀刺进皮肉。这,皮肉会外翻;第二,血会往外涌;第三,给人造成疼痛。所以“创”确切的意思是伤痛。 
那为什么人类的宗教、科学、哲学、艺术的首产非用“创”字不可呢?“创造”“创作”的语意是初次生产。把这两词拆开,“作”和“造”只有照图或批量生产之意,而“创”仍可独立表达原创之意。很怪,“创新”的“新”字也和刀斧有关。看来,我们的先人早已悟到创造和创伤的关系。 
我能记起来我篇有点哲学味的短文就是刀伤引发的。大概是1972年夏天,我的脚被刀割破一小口。我没在意,照常游泳打球,结果伤口化脓感染,不得不手术治疗。医生警告我,再不治,这只脚,甚至腿都要烂掉。我以这个亲历写了篇关于“量变转质变”的文章,无意中配合了当时反腐蚀“防微杜渐”的形势教育。 
现在看来,我能创作本书也缘于1994年腰上挨一刀碰断了腿神经致使我余生残疾。 
翻看中国古代史,我尊崇的大师司马迁也因为下身挨一刀而发愤创《史记》。 
邹静之说过,他去西藏,听当地人说《格萨尔王》是这样出来的:一天,有个游吟诗人在野外睡着了。醒来觉肚子剧痛,一看,有个大刀口。等伤口好了之后,他却出口成诗。《格萨尔王》就是这样从他口中流出传遍前藏后藏的。这个诗人认定在他睡熟时,诗神将《格萨尔王》埋入他的腹中。 
静之分析:创造一定和伤痛连在一起,即将游吟诗人的肚子拉(lá)个大口子;又和天赋有关,即诗神将诗埋入他腹中;还要表达,即诗人到处传诵,表达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共享。 
创伤、天赋、表达,缺一不可。 
这里不谈天赋和表达,只说创伤。为什么创造一定要先有伤痛? 
别人我说不出,只能说出自己的体会。1972年的脚伤,痛苦缠了我一个多月。它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到量变如何到质变,由此,自然地想到小错和大罪可衍化的过程。但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进步和篮球技艺的提高却没让我想到“量变到质变”呢?原来伤痛更能刺激人的感觉。时时浸泡在甜美幸福的浆液里,人慢慢感觉平淡了,感觉钝木的人怎么会有创作欲望?再说伤痛对人的刺激大于幸福的刺激,一是感觉的质,痛感刻骨铭心,快感趋于无,即人达忘我境界;二是感觉的量,快感过后就淡,痛感则延续很长时间,有的甚至一生。 
看“创”的小篆字形(字形④),倒也形象地揭示出伤痛和感觉丰富的关系。 
小篆“创”左边的“仓”,本意就是囤聚粮食的仓库,用刀刺破,粮谷就像血似的向外淌。不是丰满的仓,刀再怎么捅,也流不出什么。 
感觉像粮仓一样丰硕是创造的源泉。 
我1994年挨刀伤残之后的伤痛体会,使我以前看似平常的感觉这时凸显出重彩。有人说我,残了以后,无法在外疯跑了,只能关在房里读书。这只看到了表面。残之前我读书不比现在少,只是现在读书注入自己的东西更多了,伤残给我前后两个半生造成巨大反差。 
当我再也不能跑步、扣球、塞篮、鱼跃时,那以前万米赛跑终点欢呼的人群、连过三人后一记漂亮的单手扣篮、加速跑之后有力的三级跳和横杆升向一米八的失败(跳高比赛是以失败告终),都常常使我血热心跳。这种置后的丰富心理感受是一个健康运动员永远无法贴近的。这一刀切开了我的富有。 
以我之心,度创造家之腹。他们大概都挨过肉体或灵魂的一刀或数刀。 
想想也是,人刚一诞生,想要独立,得先挨上一刀,割断你和母亲联结的脐带。 
我以为猴子当中有某个拒绝麻木的天才,割断与它的类(群猴)的脐带,用手创制工具,使它进化成人。巧的是,人早创造的工具又是石刀石斧,个创造者是个痛苦的天才。他一定被石片偶然割伤过,如同鲁班被带齿的草叶割伤发明了锯一样。
崔健有首歌叫《像把刀子》。在一次演唱会上他说:“如果说西方的摇滚像洪水一样,那么我们中国的摇滚就像把刀子。”看来他对刀有极深的洞悟,否则他不会唱出:“手中的吉他就像把刀子……我要剥下你的虚伪看看真的。……我的心情像一把刀子,它要穿过你的嘴唇吻你的背。”其实,崔健以摇滚这把刀子割断他与传统音乐的脐带在《一无所有》中自立,经过《从头再来》走向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注: 
[1]汉语大字典.第1卷.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350页。 
[2]汉语大字典.第1卷.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350页。 
[3]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93页。 
[4]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93页。 
[5]汉语大字典.第1卷.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3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