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前 言

  一、我为什么提出“中观经济学” 的理论

这本«马克思中观经济学» 是我花费近十年时间的研究成果。促使我启动这项研究工程的主要原因就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基本无法解释社会主义的中国如何成功推动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仅仅是为了研究学术的兴趣使然,我花了十年的时间阅读了中英文版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 以及浩瀚无垠的相关学术著作。当然,我必须得承认,我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探索知识的乐趣,我一直没有出书的想法。真正促使我坐下来写出«马克思中观经济学» 的动力则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几次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11 月23 日深刻地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2016 年7 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 2017 年9 月29 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2016 年5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番话让我感到热血沸腾,跃跃欲试。但遗憾的是,到今天为止,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出现能够和西方现代经济学匹敌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更没有学贯中西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横空出世。因此我决心以我十年积累的思想精髓写出«马克思中观经济学»,抛砖引玉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以及学贯中西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呼吁。

大家所熟悉的西方经济学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简单地讲,微观经济学分析“个人”行为———也就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消费者根据效用的大小决定商品的消费量。在既定价格之下,消费者会选择一组商品使得他的效用极大化。生产者根据利润的大小决定商品的生产量。在既定的价格之下,生产者会选择生产一组商品使得他的利润极大化。而在价格的调整之下,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会等于消费者消费的商品,也就是供给等于需求,而使得供给等于需求的这一组价格就叫作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下,消费者的效用极大化,而生产者的利润极大化,这就是一般均衡理论,学术界也称之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宏观经济学讨论的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具体地讲,就是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微观经济学讨论的是个人,宏观经济学讨论的是国家。中间缺个环节就是微观和宏观经济学都没有讨论的产业。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就是«资本论»,而整个三卷«资本论» 的灵魂就是第二卷所分析的两个产业(马克思称之为生产资料部门和生活资料部门)。毫无疑问, «资本论» 弥补了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缺失的中间环节,所以我将此书定名为«马克思中观经济学»。